
格拉斯《铁皮鼓》——修养的特殊性:拒绝成长与儿童身份
作者简介君特·格拉斯(1927— )的《铁皮鼓》1959年出版,是格拉斯长篇小说的处女作,也是德国战后第一部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品。时隔四十年,1999年,《铁皮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小说以格拉斯的出生地但泽(今波兰格但斯克)为背景,与《猫与鼠》(1961
2023-05-31 19:02

史铁生:人有一种习惯,记得住倒霉,记不住走运
病隙碎笔史铁生 一 所谓命运,就是说,这一出“人间戏剧”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随意调换。 写过剧本的人知道,要让一出戏剧吸引人,必要有矛盾,有人物间的冲突。矛盾和冲突的前提,是人物的性格、境遇各异,乃至天壤之异。上帝深谙此理,所以“人
2023-05-31 19:02

衰老的哲学家康德:“我还没有完全失去人文关怀”
每个人都会面对衰老与死亡,这是哲学家们也无法避免的。但哲学家们的衰老和死亡,总会给我们一种超然的慰藉,最著名的如大名鼎鼎的苏格拉底之死,我们越是深思它的意义,就越能帮助我们过滤掉对死亡的恐惧。苏格拉底喝了致命的毒芹仍一如既往地告诫我们,智慧属于神,人是活着
2023-05-31 19:02

狄更斯经典语录荟萃,天下最苦恼的事莫过于看不起自己的家~
1822年冬日,伦敦泰晤士河畔的一家商店橱窗内,一个十岁男孩在娴熟地向路人展示包装鞋油的技巧。这个男孩后来又当过清洗玻璃瓶、粘贴标签的工人。童年的他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饱受屈辱与磨难,只为赎出负债入狱的父亲。他就是英国文坛继莎士比亚之后最著名的文学家狄更
2023-05-31 19:02

凯文·凯利精彩演讲:未来的12个趋势
以下为演讲内容跟30年后的我们相比,现在的我们就是一无所知。必须要相信那些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我们尚处于第一天的第一个小时——开始的开始。我想讲一讲未来20年的技术走向。技术都会有一个前进的方向,我把它叫做必然,就是这个趋势像重力一样,一定会发生。比如有了芯
2023-05-31 19:02

为什么鲁迅的文章逐渐从教科书里剔除了?
文/翟晓洁来源/心草雪月大概是从2010年起,鲁迅的文章就以两年减三篇的速度,逐渐从教科书里删除了。对于当下的中学生来说,这该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大好消息。回想我自己的中学时期,语文课本上最厌烦的就是鲁迅的文章。别人的文章总是两到三天就能学完,可鲁迅的一般都要
2023-05-31 19:02

维特根斯坦:道理都差不多,但深浅程度有别
最近精力都花在工作上,下班回到家看书的时间也有少了。但看得越少,就越想着从书架上找一本书读,哪怕时进十二点也要看看。仿佛,夜越深,我就越属于自己。这恐怕是无数熬夜人都会有的心理。我在书架上站了一会儿。最终决定读英国作家蒙克的《维特根斯坦》。我读的是第二十四
2023-05-31 19:02

文学书单︱不可错过的12部德语经典小说
注:括号中为作品创作年份。1.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Die Leiden des jungen Werthers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1774)《少年维特的烦恼》属于狂飙突进运动的风格,是一部让
2023-05-31 19:02

罗素:自由主义教育与极权教育的主要差别
自由主义的观点与极权国家的观点之间的主要差别。前者认为国家的福利最后寄托在个人福利上,而后者则认为国家是目的,个人仅是国家的不可缺少的成分,其福利应该服从一个神秘的整体,这个整体其实是统治者利益的一件外衣。古代罗马有一点国家崇拜主义,可是基督教跟皇帝斗争,
2023-05-31 19:02

书单|家国与民族的烙印
一《万历十五年》黄仁宇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推荐理由▼这是对当代中国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部经典之作。它的重要在于,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具有颠覆意义的叙述历史的新方式。在此之前,国人的历史写作,是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是政治宣传的一部分。几乎
2023-05-31 19:02

刘瑜:伪阅读
在一次百老匯大街边的午餐交谈中,关于阅读,我和我的荷兰同事达成一个共识:学术生涯实际上是一个摧毁阅读的过程。 从道理上来说,怎么会呢?从事学术工作,尤其是社会科学的学术工作,我们最有条件进行大量阅读了。 是的,从道理上来说。但事实是,学术工作从以下几方面摧
2023-05-31 19:02

心理学家罗杰斯语录,最个人化的东西就是最普遍的东西
他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践与研究,主张"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首创非指导性治疗,强调人具备自我调整以恢复心理健康的能力。"自我概念" 和 "经验" 是罗杰斯人格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自我包括个体对自身机体的整个知觉、他体验到的其他所有知觉,体验到
2023-05-31 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