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光旦:真正的自由不是散漫和放纵,而是自知和自制
任何社会里,总有一部分人在行为上很放纵,很私心自用;但这种人决不自承为放纵,为私心自用;他们一定有许多掩饰自己的设词或饰词,其中很普通的一个,特别是晚近二三百年来最流行的一个,就是“自由”。散漫、放纵与“自由”文/潘光旦(现代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优生学家,
2024-03-14 01:30

向自我的深处挖掘,寻找你的美德
综合整理美德比人情世故更难获得。在地面上是找不到黄金的。黄金需要挖掘,而且只能在地底深处找到。这个过程很浪费时间,所以黄金才那么珍贵,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千淘万漉多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美德也是如此。你无法在表面找到你的美德,而只能在灵魂深处找到。只有
2024-03-11 01:30

史铁生笔下足以封神的顶级文笔
01拖延的最大坏处还不是耽误而是会使自己变得犹豫,甚至丧失信心。不管什么事,决定了,就立刻去做,这本身就能使人生气勃勃,保持一种主动和快乐的心情。02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
2024-03-09 01:30

他培养79名院士,却沦为“国家罪人”
他的学生名满天下,他在专业领域如雷贯耳。他令无数学生敬佩,又令无数学生感伤。他为新中国培养了79名院士,23位两弹功勋中,有一半以上是他的学生。他的大弟子——中国核物理奠基人王淦昌,我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原子弹之父”、“氢弹之父”、“卫星之父”、“力学
2024-03-07 01:30

吴军:三个方法帮你快速构建知识体系
来源:《吴军·阅读与写作50讲》作者:吴军已故的著名物理学家张首晟教授,有一次和我谈到他的老师杨振宁教授对他的帮助。张教授其实只上过杨先生开的一门课,那就是文献阅读课,当时杨先生年纪已大,只传道,不教具体的知识点了。但是张教授觉得那门课对他的帮助特别大,因
2024-03-04 01:30

"文学名著中那些永远无法超越的开篇"
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时》没有一个艺术家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始终是艺术家,艺术家创造的重要的、恒久的一切,总是在罕有的充满灵感的时刻完成的。。。向来是:一个民族,千百万人里面才出一个天才;人世间数百万个闲暇的小时流逝过去,方始出现一个真正的历史性时刻,人类星光闪
2024-03-02 01:30

为什么不想回家
作者无非马上就要过年,有关心我的人问,你什么时候回家,回家的票买了吗。新年近在咫尺,回家迫在眉睫,这是出门在外的人,都在考虑的问题了。可还有的人,并不想回家。如果把这种想法和人家说了,人家脸上可能现出不可思议的表情,睁大了眼睛追问道:为什么呀?为什么不想回
2024-03-01 01:30

冯骥才:我为什么写作
其实我能干许多种事,干得都不错。干这些事时我都轻松快活,如果我挑一样干,保管能成行家里手。所以我说,我写作并非自愿,而是出于无奈。我还想说,写作是人生最苦的事之一。在我没动过稿纸和钢笔时,我专业从事绘画。可是不久"文革"覆盖了整个中国;那时
2024-03-01 01:30

贾平凹:我们从未如此富裕,也从未如此焦虑
天之高在于它有日月星辰,地之厚在于它能藏污纳垢,在天与地之间,充满着诸神、草木、动物,人也在其之中。这是老生常谈的话吧,但在这些年里,我才体会到了它对我的重要。因为每天的新闻包围着我,国际的国内的,太多的冲突和动荡,太多的病疫和灾难,刺激着、威逼着,使我紧
2024-03-01 01:30

余华《活着》经典语录 | 再读依旧苍凉难耐,句句尽是人生!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本书自出版以来打动了无数读者,经过时间的沉淀,已成为
2024-02-23 01:30

鲁迅对奴性的批判:我们极易变成奴隶,变成之后,还万分喜欢
作者许全兴“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变成之后,还万分喜欢。”——鲁迅鲁迅对奴性的批判是旗帜鲜明的,直指黑暗的旧社会和专制的旧制度,力图震醒沉睡中的国民。鲁迅对奴性的批判对改造国民性具有深远的影响。受时代思潮的影响,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就与同学许寿裳讨论国民性的改造
2024-02-22 01:30

我们需要怎样的鲁迅研究?
作者清逸,来自长沟流月去无声鲁迅研究在中国学术体制内早已是一门显学,和“红学”(《红楼梦》研究)、“龙学”(《文心雕龙》研究)一样,研究文献可谓汗牛充栋,在三四代人持续不断的开垦挖掘之后,已经形成丰厚的学术累积和较稳固的理解范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后来者若想
2024-02-19 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