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致力于推广文学传播文化的在线平台,帮助大伙重视阅读和文学创作,传递文学力量,推动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 《 普读 • PooDu 》
残雪:中国当代作家的自卑与堕落
残雪:中国当代作家的自卑与堕落
经常有人问我对当代文学现状如何看。我认为当代文学有没有希望,同我们接受西方文化,向西方经典学习的程度是同步的。不可否认,80年代至90年代,大家都写过一些好东西。但拿到今天来看,那种“好”是很有限的,无论是情感积累还是文化积累都很稀薄。我这里所说的文化积累
2023-05-31 11:20
陀思妥耶夫斯基:苦难是心灵的土壤
陀思妥耶夫斯基:苦难是心灵的土壤
本文选自俄国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散文,原题为《圣诞晚会上基督身旁的小男孩》。圣诞晚会上基督身旁的小男孩文 | 陀思妥耶夫斯基图片来源 | 微博@背着书囊去旅行我是小说家,好像我亲手编造过一则“故事”。为什么我写“好像”呢?因为我自己确切知道是我编造的,但又
2023-05-31 11:20
经典文学阅读|一部透视现代精神的哲思巨著:《无个性的人》
经典文学阅读|一部透视现代精神的哲思巨著:《无个性的人》
提起20世纪最著名的几部小说巨著,大多数中国文学爱好者最熟悉的恐怕是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托马斯曼的《魔山》或者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自然,这些作品都已彪炳20世纪文学史册,并且广为文学批评家和普通读者解读,相比之下,奥地利作
2023-05-31 11:20
成熟不是年龄,而是一种境界
成熟不是年龄,而是一种境界
周国平说:真正的成熟不是外表的苍老,而是内心的丰富;不是青春的坟墓,而是真我的恢复;不是阅历的宽泛,而是思想的深度;不是自我的保护,而是襟怀的大度;不是刻意的雕饰,而是自然的质朴。真正的成熟是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静默以对,尘事纷繁风云变幻泰然处之。无论何时都能
2023-05-31 11:20
方方:像苏东坡这样趋于完美的人凤毛鳞角
方方:像苏东坡这样趋于完美的人凤毛鳞角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垂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不计其数。但往往诗文作得好的,可人不可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不过尔尔。而像苏东坡这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实在也是凤毛鳞角。所以,我总觉得自从有了苏东坡后,除去李白之外
2023-05-31 11:20
许倬云:知识是死的,教育是活的
许倬云:知识是死的,教育是活的
许倬云:知识是死的,教育是活的每个教书的人都要将自己研究学习的东西,这个手拿进来,另外一个手送出去,在自己的脑子里做一番筛检做一番整理,借书本与讲演让学生从我们这里得到系统性的知识,我认为这是教书者的责任。知识是死的,教育是活的,如果知识只是一套固定的数据
2023-05-31 11:20
丁学良:美国不是中国唯一的榜样
丁学良:美国不是中国唯一的榜样
丁学良:美国不是中国唯一的榜样从1949年开始,中国作为一个后进国家,就处于一个持续不断地“找榜样”的过程中。越是往前追溯,我们就越会发现,中国“找榜样”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而且基本上是一个脑袋取代全国人民的脑袋来“选榜样”。榜样选好了,大家都要照着这个
2023-05-31 11:20
王小波:傻人道德上的敏感度总是很高
王小波:傻人道德上的敏感度总是很高
奸近杀文丨王小波《廊桥遗梦》上演之前,有几位编辑朋友要我去看,看完给他们写点小文章。现在电影都演过去了,我还没去看。这倒不是故作清高,主要是因为围绕着《廊桥遗梦》有种争论,使我觉得很烦,结果连片子都懒得看了。有些人说,这部小说在宣扬婚外恋,应该批判。还有人
2023-05-31 11:20
信念何以瞄准真理?
信念何以瞄准真理?
一、引言许多哲学家相信“信念瞄准真理”(Beliefs aim at truth),但这并不完全确定无疑。布道者往往将这一箴言与迥然不同的教义基础联系在一起,进而因为教义基础的分歧而遭遇不同的鲜花或荆棘。我们认为这一箴言是对的,但它的合理性不是建立在既有的
2023-05-31 11:20
中国曾经拥有过哪些世界级大学?
中国曾经拥有过哪些世界级大学?
中国的近代大学大都是教会学校,其中有几所在当时可以称得上是世界级大学。遗憾的是,在20世纪中期的院系调整中,它们都被拆分合并到其他学校,消逝在历史长河中。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大学是由基督教或天主教会创办的,其中有几所称得上是当时的世界级大学。在1952年院校大
2023-05-31 11:20
从鲁迅到王小波(好文,建议收藏!)
从鲁迅到王小波(好文,建议收藏!)
来源丨《文艺研究》写作者的姿态:从鲁迅到王小波一丸山升先生来到北京,和京城友人交谈时一再谈到鲁迅,认为东亚的知识分子是不该忘掉这位前驱的。这让我想起大江健三郎先生,他讲到自己的写作时,也提到了鲁迅式的姿态。而且他喜爱的中国作家莫言,在残酷与冷峻里,好似也印
2023-05-31 11:20
马国川:易中天的苦闷与“突围”
马国川:易中天的苦闷与“突围”
易中天突围文:马国川 来源:川上人曰按:几天前一篇《武汉铆起》不胫而走,感动了无数读者,也让人们认识了易中天老师的正直与血性。13年前笔者采访他后曾写过一篇文章,现分享给读者诸君,或许可以帮助大家了解易中天是怎样成为一个独立的知识分子的。01“三年自然灾害
2023-05-31 11:20
«7778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