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致力于推广文学传播文化的在线平台,帮助大伙重视阅读和文学创作,传递文学力量,推动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 《 普读 • PooDu 》
周作人:我觉得人之互相理解是至难
周作人:我觉得人之互相理解是至难
沉默林语堂先生说,法国一位演说家劝人缄默,成书30卷为世所笑,所以我现在做讲沉默的文章,想竭力节省,以原稿纸三张为度。 提倡沉默从宗教方面讲来,大约很有材料,神秘主义里很看重沉默,美忒林克便有一篇极妙的文章。但是我并不想这样做,不仅因为怕有拥护宗教的嫌疑,
2024-02-13 01:30
为什么富人不选择改良,而是选择逃离(发人深省)
为什么富人不选择改良,而是选择逃离(发人深省)
为什么富人不选择改良,而是选择逃离文/佚名富人一直是社会的顶层精英,他们看透人性,眼光前瞻,提前看到趋势。可是有一个问题,富人在一个环境里久了,当他们发现所处环境出现问题时,为何选择的是逃离而不是改良?有一天看到一个故事,说有一富人回老家度假,发现村里污染
2024-02-04 01:30
揭露世界本质的10本书
揭露世界本质的10本书
​​​​​​​​​
2024-02-01 01:30
人生最不值得你去触碰的30件傻事
人生最不值得你去触碰的30件傻事
没有人可以回到过去重新开始,但每一个人都可以从现在开始创造全新的未来。不过在你开始这样的人生转变之前,你须得放弃那些拖你后腿且不值得你去做的事情才行。1、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错误的人身上。  人生短暂,所以你不该把你的宝贵岁月与压榨你幸福的人分享。假如别人真的
2024-02-01 01:30
这些名著金句,总有一句打动你!
这些名著金句,总有一句打动你!
季羡林《我的前半生》记得鲁迅先生在答复别人问他怎样才能写通写好文章的时候说过,要多读多看,千万不要相信《文章作法》一类的书籍。我认为,这是至理名言。现在,对小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同在别的方面一样,管得过多,管得过严,管得过死,这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方法。“无
2024-01-22 01:30
麦肯锡思考工具:发现解决问题的最短路径的框架(绝对有用)
麦肯锡思考工具:发现解决问题的最短路径的框架(绝对有用)
找出真正的原因1、逻辑树——将问题树状分解,找出真正的原因使用逻辑树,可以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树状分解,找出问题最本质的原因,然后思考应该采取什么解决方法。使用逻辑树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①保证不存在重复或遗漏:利用MECE原则,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问题的原因
2024-01-17 01:31
【范文赏析 】 沉默未必就是金
【范文赏析 】 沉默未必就是金
一曲张国荣的名曲《沉默是金》道出了多少人缄默不言的心声。古有言“夫士之生,务在口中,所以斩身,有事恶言”。又有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推出于岸,流不湍之,众必非之。”因而,人们渐渐谙熟了“沉默是金”的作用。然而,沉默未必就是金。人处社会,默而不语,未必是明
2024-01-17 01:30
6个思维模型,让人条理清晰的万能公式
6个思维模型,让人条理清晰的万能公式
来自思维导图PPT一、议题思维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准确界定问题。面对问题慢一点动手,先确定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不能准确明了的界定清楚问题,就没有办法找到问题的根源,更谈不上如何去解决。观点源自《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TEAM-FOCUS模型》、《麦肯
2024-01-02 01:30
蒲松龄《促织 》原文全文翻译,讽喻经典短篇!
蒲松龄《促织 》原文全文翻译,讽喻经典短篇!
促织清 · 蒲松龄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
2024-01-02 01:30
索尔仁尼琴|一类作家是狐狸型的,另一类作家是刺猬型的
索尔仁尼琴|一类作家是狐狸型的,另一类作家是刺猬型的
本文系索尔仁尼琴《第一圈》序言原题《悲怆的俄罗斯良心》文|景凯旋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于2008年8月3日因病逝世,终年89岁。这个消息刚一传出,世界各大媒体便纷纷加以报道,人们再一次称作家为“俄罗斯良心”。他的辞世中断了二十世纪俄罗斯一个最重要作家的声音。
2023-12-30 01:30
董宇辉何以成为时代顶流?三个因素缺一不可。
董宇辉何以成为时代顶流?三个因素缺一不可。
#文章首发挑战赛#董宇辉何以成为时代顶流?三个因素缺一不可。首先,得益于董宇辉本人的才华和积淀。作为一名超级文化网红,董宇辉的才华无需多言,这是他能够火爆的基础。他的博闻强识,他的妙语连珠,他的舌灿莲花,这些都是天赐礼物。但细看他的经历,也与他的工
2023-12-17 01:30
《故都的秋》 早就该跌落神坛
《故都的秋》 早就该跌落神坛
作者楠木丐我进高中的时候,《故都的秋》已经是高中教材了,近40年来,很多课文都“作了古”,《故都的秋》一直还坚挺地“活着”,生命力足够旺盛的。以后的教育生涯中,每一届都和《故都的秋》打交道,每教一次心理就不是滋味一次,后来在“教参”上附有郁达夫儿子关于《故
2023-12-15 01:30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