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言的人物塑造法:把好人当坏人写,把坏人当好人写
01把好人当坏人写,把坏人当好人写 一个作家躺在过去所谓的成绩上沾沾自喜,在一个平面上不断的往前滑行,只为了增加作品的数量和版税的数量而写作,那就宁愿不写,这也是我作品越来越少的原因。过去写作的冲动现在是受到了自己很大的克制,就是希望能够多想一想,拖的时间
2023-05-31 11:20

柴静:人生太短暂,去疯去梦去追寻
上中学的时候,我们的语文课本上有道题:鲁迅先生写过“我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这句话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心情?我有个朋友叫老罗,当年念到这儿就退学了,他说:“我怎么知道鲁迅先生写第二自然段时到底是怎么想的,可是教委知道,还有个标准答
2023-05-31 11:20

残雪:中国当代作家的自卑与堕落
经常有人问我对当代文学现状如何看。我认为当代文学有没有希望,同我们接受西方文化,向西方经典学习的程度是同步的。不可否认,80年代至90年代,大家都写过一些好东西。但拿到今天来看,那种“好”是很有限的,无论是情感积累还是文化积累都很稀薄。我这里所说的文化积累
2023-05-31 11:20

林清玄:唯有我们抓住生活的真实,才能填补空白
到一家非常精致、讲究品味的书店买书,顺道绕到文具部去,发现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在这家书局里的书售价都在一百到两百元之间,可是一本普通的笔记簿售价都在两百元以上,稍微精致一点的则都在五百元以上。由于我平常都使用廉价的笔记本来记事,使我对现今笔记本的售价感到有
2023-05-31 11:20

爱因斯坦为何一生都在反对康德?
思庐哲学编辑在爱因斯坦的一生中,有些思想家曾对他产生过巨大而积极的影响,如休谟、马赫等,而对哲学家康德,他似乎一直坚持着某种基本上是批评的态度。对于休谟、马赫等哲学家对爱因斯坦的影响,除了他本人多次指出外,学术界也都给予了充分的研究和讨论。但人们对于康德对
2023-05-31 11:20

杨立华: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哲学时刻
哲学对我们是必需的吗一个人如果一辈子能免于被哲学打扰,其实也挺幸福。因为一辈子不用思考,就可以永远生活在最饱满的直接性当中:把炉火生得通红,每天挥汗如雨,也挺好的。但是,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这样的情况好像不太可行了。技术条件的改变,使得闲暇成为普遍。当人
2023-05-31 11:20

北大教授陈平原:中国大学教育在剥夺学生身上的灵气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用在人文学科的发展进程中,真是是否恰当。世界范围内,人文学科的步步后退已是不争的事实。对此,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语文之美,教育之责———第三届语文教育论坛”上说:人文学科让大学充满“灵气”,承载着
2023-05-31 11:20

北大教授何怀宏:如何与孩子谈生命与死亡
大家好,我是何怀宏,北京大学哲学系的教授,今天很高兴来到这里和大家交流一下,怎么和孩子谈生命与死亡。我小时候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有段时间也很恐惧,后来我长大了,也到最艰苦的地方呆过,也去过哈佛大学访学过,慢慢成熟坚定了很多。我的孩子长大以后,甚至曾泪流满面
2023-05-31 11:20

怀特海:面对知识时保持自由,获取知识时保持纪律
智慧是掌握知识的方式。它涉及知识的处理、知识的选择、知识的运用等,这些对知识的掌握便是智慧,智慧帮助人类获得最本质的自由。通往智慧的唯一的道路是面对知识时保持自由,但通往智慧的唯一途径是在获取知识时保持纪律。自由和纪律是教育的两个要素。教育中自由与纪律的对
2023-05-31 11:20

叶嘉莹:古典诗词不会消亡,它蕴含着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
与诗歌交朋友文 | 叶嘉莹幼年吟诵的诗句伴随我一生,让我历经无数苦难,仍乐观平静。我从小就喜欢读诗,从事古典诗词的教学工作也已70年了。这本不是出于追求学问知识的用心,而是出于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对我的感动和召唤。在这份感发生命中,蓄积了古代伟大
2023-05-31 11:20

清华大学教授:久经磨难而不死,中国凭什么?
久经磨难而不死,中国凭什么?作者:唐加文(清华大学教授)来源:麦家陪你读书中国曾经被打败,但中国文明从未被完全摧毁。屹立东方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为什么绵延不断?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好好读读这篇文章。此刻,我枯坐在静静的清华园里写下此篇文章,就是担心当今和未来
2023-05-31 11:20

三岛由纪夫:青春的种种问题,都是出自精神和肉体的不平衡
青春的倦怠文 | 三岛由纪夫译 | 唐月梅来源 | 《思想独步旅行》图 | kawase Hasui1、什么是倦怠?王尔德曾经说过:“人世间有两类不幸,即一无所获的不幸和整个拥有某种东西的不幸。后者更为不幸。”这更为不幸的后者,就是倦怠。 然而,所谓青春就
2023-05-31 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