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致力于推广文学传播文化的在线平台,帮助大伙重视阅读和文学创作,传递文学力量,推动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 《 普读 • PooDu 》
十问特朗普,给全世界一个交代
十问特朗普,给全世界一个交代
这10个追问,美国必须回答Ten questions the US needs to offer clear answers to the world1.禽流感病毒改造去年突然重启,之后无声无息,为什么?1.Regarding the restarted
2023-05-31 10:51
经典微小说:儿子要买房
经典微小说:儿子要买房
媳要买房子了,常庆却一点忙也帮不上,他打工挣那一点钱,也仅仅够糊口而已,哪有余钱帮助他们?没有投入,也就没有了发言权,儿子儿媳不征求他的意见,他也不好意思提建议,只是在心里念叨,他们可千万别买月亮苑的房子。    还真是怕啥来啥,那天他外出买东西,路过月亮
2023-05-31 10:51
孔子: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岁月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不知不觉间,多少人黑发变白发,从壮年走到退休。青春年少固然美好,幸福的晚年也弥足珍贵。作者:儒风君不怕老《道德经》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生老病死乃是自然规律,不必因为害怕衰老而忧愁
2023-05-31 10:51
杨绛先生: 读书不苦,不读书的人生才苦
杨绛先生: 读书不苦,不读书的人生才苦
年少无知时,以为读书学习是天底下最熬人的差事;长大成人后才明白,读书是世间最公平、最好走的路。读书不苦,不读书的人生才苦。1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宋真宗赵恒曾作《劝学诗》,诗中写道: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
2023-05-31 10:51
30副家教家风对联: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
30副家教家风对联: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
京博国学/谈虎好读书,做好人,才能有好生活。01种田不熟不如荒; 养儿不孝不如无。 此联出自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都是期望儿女成才,有所作为的。 02爱惜精神,留此身担当宇宙; 蹉跎风月,将何日报答君亲。 明代进士孙升,官至礼部
2023-05-31 10:51
冯骥才:文章越短越好
冯骥才:文章越短越好
从文体上来看,我觉得现在可能没有必要把散文和随笔区分得那么清楚。中国古代讲究的是“文”的传统,也就是随笔里有散文、散文里也有随笔的“大文章”。有时候我选择用偏散文的笔法来写作,因为想表达抒情意味更浓的内容,特别是当我想描写一些画面的时候,就更加注意视觉方面
2023-05-31 10:51
因为信任,才会靠近;因为靠近,才会交心
因为信任,才会靠近;因为靠近,才会交心
信任是什么?信任就是一场赌博。赌赢了,一诺千金,守口如瓶。赌输了,毁了感情,伤透人心。信任一个人,其实就是在冒险,选择了信任,付出了真情,也就等于一种关系的开始,做好了随时被伤害被辜负的准备。信任一个人,就是一场赌博。那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执着,如果付错了
2023-05-31 10:51
贾平凹:文学最后比的是人的能量
贾平凹:文学最后比的是人的能量
文学最后比的是人的能量文|贾平凹文学上有些道理讲不出来,一讲出来就错了。我一直认为写作基本上是一个作家给一部分人写的,你一个人写作不可能让大家都来认可,那是不可能的。川菜吧,有人爱吃有人不爱吃;粤菜吧,也有人爱吃有人不爱吃,他只对一部分人来负责,所以说各人
2023-05-31 10:51
只有静心的人才能保证活力年轻
只有静心的人才能保证活力年轻
静心,对于每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在当今的社会,静心更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修炼、掌握的一门技巧。   如果你是一个想要用全新的自我、充沛的活力和动力去面对人生的人,那么你必定已经厌倦了整天没完没了地重复不断处理生活上的一切,你必定已经受够了自己整日昏昏沉
2023-05-31 10:51
118个潜规则,胜读十年书!(强烈推荐)
118个潜规则,胜读十年书!(强烈推荐)
不 怨 人 1.怨人是苦海。越怨人,心里越难过,以致不是生病,就是招祸,不是苦海是什么?管人是地狱,管一分,别人恨一分;管十分,别人恨十分,不是地狱是什么? 2.君子求己,小人求人。君子无德怨自修,小人有过怨他人。嘴里不怨心里怨,越怨心里越难过,怨气有毒,
2023-05-31 10:51
只有认清社会的本质,才有资格谈竞争
只有认清社会的本质,才有资格谈竞争
上学的时候,考试是简化版、单一维度的竞争,谁考的好,谁就能赢得机会。走入社会后,你会发现,竞争变成了全面的、多维度的混战,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什么样的人最有竞争力?上学的时候,竞争摆在明面上,一张试卷定输赢,成绩高的排前面,成绩差的排后面。在张榜公示时
2023-05-31 10:51
修行人生 | 静坐,一种回归内在的生活方式
修行人生 | 静坐,一种回归内在的生活方式
提起静坐,有人也许会问:“静坐?不是出家人才有的功课吗? 受西方文化影响,我们常常会把“静坐”归为某类宗教性行为。但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些了解的人会知道:在古代,每位文人都会让生活保持一定程度的“内向性”。他们每天都会静坐、默想、内观,甚而每隔一段时间还会“闭
2023-05-31 10:51
«501502503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