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总是爱说这样一句话,我其实很想看书,但太忙了,没有时间。他们的理由大体是这样的:
- 我的工作忙得要死,偶尔还要熬夜加班,连休息的时间都不够,哪儿来的时间看书。
- 我最近要开会培训做总结,需要准备大量资料和数据,所以更没精力看书。
- 我下班以后,还要回家做饭带孩子,不是我不想看书,而是抽不出时间。
可奇怪的是,这些看似很忙碌的人,无论时间再紧,总有机会在发微信、聊微博、看电影。
其实想要看书的人,无论多忙,都可以找到时间。而不想看书的人,即使很闲,也不会主动拿起手边的书。
现在,“读书无用论”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又一次被提到了台面上。
所谓的读书无用,不过是你在漫长而又枯燥的求学中,没有获得多少实践的机会,便以为来不及施展而已。就像你在做生意的起步阶段,总是入不敷出,所以你便以为那些付出全是白费。
其实,一切学过的东西都是所得,只是你忽略了自己在不经意间到达的境界。
人在少年的时候,总以为读书辛苦,这经历就像你抱怨自己年值芳华时,忽然生出了丑陋的青春痘。
你以为它无端占用了你的生命,于是在思想里,痛苦的煎熬与美好的想象激烈冲突。其实它们都是你人生必不可少的阶段。
唯一不同的是,青春痘你保养的再好,终会留下疤痕,但书哪怕你只读一本,都会把美融入自己的灵魂。
蔡康永说过:“读书,就是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
那些看似无用的经历,正是我们区别于别人的意义。
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而中国13亿人口,除去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1本都不到。
一个爱读书的民族,自然是优秀的。
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犹太人共拿走了20%的化学奖、25%的物理奖、27%的生理与医学奖、41%的经济学奖、12%的诺贝尔文学奖,同时还拿到了1/3以上的普利策奖、1/3以上的奥斯卡奖。
而犹太人在世界上的人口,只占0.3%。
“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
读书,让我即使没有富庶的生活,仍有富庶的生命,让我清贫至今也朴素至今,平凡至今也善良至今,渺小至今也强大至今。
书能带给人的成就,有的一眼就可以看到,有得则需要时间来慢慢品味。
但不论哪种结果,人要走向高贵,读书是最简单的途径,也是成本最低的投资。
练一门乐器,或许你还需要足够的经济基础;学一门手艺,也离不开金钱的投资;而读书,却是只要有一本书和一颗沉得下来的心,便可以进行。
这个时代注定有些人要拼爹,而有些人只能靠自己。
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读书与不读书的人,日积月累,终成天渊之别。
读书一定有种作用:让我们成为少数人,让人生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当然,我所说的读书,并不就指一个好的大学,甚至也不指一个高的学历。
它更指的,是不放弃学习,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每一本书,就是一道门,你想通往哪里,都可以自己掌握。
强者,都从知识里面找到了出路。
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曾说:
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掬一口好茶,捧一本好书,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因为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投资,可是你获得的将是一生灵魂的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