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主要取决于底层能力
有句话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对于部分人来说,一场疫情,会吃光家底。 直到危机来临,很多人恍然惊觉:足够的存款是支撑生活的底气。 一场疫情,其实也是一个分水岭。会产生极度的危机意识,从而开始积极“自救”和改变。 什么是底层能力?
2023-05-31 11:20

84岁钟南山一张行程表惊叹无数人:认真生活的人,永远不会老
在一段采访中,钟南山院士说自己现在很少进病房了。“很多医务人员不允许我直接进去,不知道是不是嫌我太老了。”嘴上说是嫌弃,可钟老明白,那是医务人员们对他的关心和保护。84岁,本应是与儿孙共享天伦的年纪,而钟老依然奔波在“抗疫”一线。前段时间,钟南山院士的一张
2023-05-31 11:20

徐飞:读书何以拯救自我?
曾在网上看到一句话:“毁灭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忙到没有时间成长。”我深有同感,忙碌是成长的最大敌人,它会让人丧失创造力,陷入低效、重复的工作状态。而读书,从某种意义上说,恰是一种自我拯救,使我们从周遭的繁杂事务中抽身而出,以超脱、高远的姿态重新审视自
2023-05-31 11:20

聪明人做选择的时候脑子里都装了什么?
如果要问,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发现是什么?那肯定离不开认知这个概念。什么是认知?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信息被思维加工到最后支配人行为的过程。是什么决定了你的认知?我们不妨先来做一个小测试:1.不如意的时候,你是倾向于反思自己的问题,还是找别人的责任?2.出现
2023-05-31 11:20

作家看作家|迟子建:我眼中的方方
第一次见方方,是在1985年的青创会上。那是个灰蒙蒙的冬日。我们在昏暗的楼道里经人介绍相识,记得方方穿一件鲜艳的毛衣,背着个精致的黑皮包,齐肩的头发微微鬈曲,她笑吟吟转身的一刻让人觉得格外明媚。在此之前,我只是从作品中认识方方。这之后的十年中,我们没有任何
2023-05-31 11:20

励志故事:寻找人生的出口
托比和马克是一对好友。一次,他们去山里探险,不料迷了路。这期间,马克的腿受伤了,他们得抓紧时间找到下山的路。一天早上,马克腿上的伤口发炎了,他对托比说:“你自己走吧,我连50步都走不了了。”托比问他:“那你可以走49步吗?如果可以,那我们出发吧!”马克咬咬
2023-05-31 11:20

老祖宗提醒:有这2个特征的人,尽量少交往,最好敬而远之
文/君君来源/琢磨君(ID: zhuomojun)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长时间接近好人,我们会变好;长时间接近品行不端的人,我们也会变坏。人际交往中,有些人值得我们深交,但是有些人刚交往便要就此打住,敬而远之。做人,
2023-05-31 11:20

阮籍:人到中年,学会怂一点
作者小书童认怂和懦弱,是有区别的。 01 上学时,老师讲《滕王阁序》,讲到“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一句。说阮籍郁郁不得志,经常坐着牛车走到无路可走,然后放声大哭。那时听得懵懂,只觉与文字间意气风发的王勃相比,这人可真的是又丧又怂。后来渐渐长大,经过一些挫
2023-05-31 11:20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这些惊才绝艳的句子,终于找全了!
“疾风知劲草”“语不惊人死不休”“今朝有酒今朝醉”……这些经常使用的名句,你知道出自哪里吗?01《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唐·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2023-05-31 11:20

人贵九品:你有几品?
第一品:认错人常常不肯认错,凡事都说是别人的错,认为自己才是对的,其实不认错就是一个错。认错自己不但不会少了什么,反而显得你有度量。学习认错是美好的,是一个大修行。第二品:诚实诚实是立身之本,诚实是一种美德。人之无诚,不可为交。“欲当大任,须是笃实”。做人
2023-05-31 11:20

作家方方语录,颇有鲁迅遗风
现在,我虽然不是湖北省作家协会的主席,但我还是个作家。我非常想提醒一下我的湖北同行,以后你们多半会被要求写颂文颂诗。但你们下笔时,请思考几秒钟,你们要歌颂的对象应该是谁。如果要谄媚,也请守个度。我虽然老了,但我批评的气力从来不老。——方方有日本援助物质上的
2023-05-31 11:20

中国人的家庭矛盾,多数都源自于“不会好好说话”!
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01好好说话,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周末去舅舅家做客,恰逢舅母生日。还在实习的表妹为了给舅母一个惊喜,虽然工资不多,但还是用省下来的钱买了一大束花送给舅母。大家都夸表妹孝顺,不料舅母却劈头指责:“你倒是挣了多少钱啊?还买这种中看
2023-05-31 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