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致力于推广文学传播文化的在线平台,帮助大伙重视阅读和文学创作,传递文学力量,推动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 《 普读 • PooDu 》
禅宗思想里的平常心
禅宗思想里的平常心
禅宗哲学的智慧,在于生活中每时每刻的感悟。无论它的理论多么深奥,思维方式多么玄冥难解,但它都是贴近我们日常生活的。“平常心”是一个极其普通的词汇,听起来很简单,但却又是一个禅意盎然的词汇,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意境和大智慧。什么是平常心呢?让我们先从于右任的胡子
2023-05-30 23:47
年度风向标,共读十本书(教育人推荐)
年度风向标,共读十本书(教育人推荐)
这是每一年风向标的惯例,向教育人推荐“年度十本书”。2020年度十本书,我们希望传递的价值是——“内化时代责任”。看见时代,看见方向,看见趋势,看见学校生态的每一个环节,最终,我们需要看见自己。10本书10个“理解”,通过对古今文明、天下大势、未来风向的理
2023-05-30 23:47
哲学是对人的存在方式的一种反思
哲学是对人的存在方式的一种反思
来源: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作者:朱德生人类关于“什么是哲学”的无穷追问和不断争论,表明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生成着的人的存在方式,哲学研究尤其要提倡分析批判和百家争鸣的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关于无限世界的一般规律的总汇,而是对人的存在方式及其发展
2023-05-30 23:47
不要到最后才明白:自己本可以给出爱
不要到最后才明白:自己本可以给出爱
这世上的一切都关乎爱情除了爱情本身爱情,只关乎成长是否,你热切地想要爱,也想被爱,却经常不知道如何去爱,也不知道如何被爱。这篇文章可能会适合你——爱是一门艺术或许你知道他,埃里希·弗罗姆(Erich Fromm),一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
2023-05-30 23:47
冯骥才:远去的故乡,是灵魂的巢
冯骥才:远去的故乡,是灵魂的巢
文/冯骥才但我却不然,我从来没有对于一些作家,故乡只属于自己的童年;它是自己生命的巢,生命在那里诞生;一旦长大后羽毛丰满,它就远走高飞。离开过自己的家乡。我太熟悉一次次从天南海北、甚至远涉重洋旅行归来而返回故土的那种感觉了。只要在高速路上看到“天津”的路牌
2023-05-30 23:47
经典对联精选 || 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经典对联精选 || 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行业联镜子店:现出须眉都活泼;看来毫发不参差。理发店 :入门尽是弹冠客;去后应无搔首人。杀猪的: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书店: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保险公司: 小费君莫惜;后顾自无忧。钟表店: 万千星斗心胸里;十二时辰手腕间。鞋店:前程远大脚根须
2023-05-30 23:47
王阳明:读书以开其知觉
王阳明:读书以开其知觉
王阳明将涵养看作太阳所在的南,河流所去的东,人应望向和走去的方向。无论是想涵养自己,还是涵养孩子,这都是依归——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在涵养面前,都如孩童。这“栽培涵养之方”即: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这里的涵养是动词,惟此才能通往作为名词的涵养。何为读书的隐喻
2023-05-30 23:47
严耕望:生活、修养与治学
严耕望:生活、修养与治学
一个人学问成就的深浅,可以从他的生活修养中看出一些端倪,因为日常生活与人生修养对于学术工作影响极大。治学本不是件轻松的事,近代学术工作日趋复杂,步入分工专精之途径,但又不能不相当博通,史学工作所涉尤广,更为不易。个人以为,要想在学术上有较大成就,尤其是史学
2023-05-30 23:47
萧红:祖父死的时候
萧红:祖父死的时候
祖父总是有点变样子,他喜欢流起眼泪来,同时过去很重要的事情他也忘掉。比方过去那一些他常讲的故事,现在讲起来,讲了一半下一半他就说:“我记不得了。”某夜,他又病了一次,经过这一次病,他竟说:“给你三姑写信,叫她来一趟,我不是四五年没看过她吗?”他叫我写信给我
2023-05-30 23:47
在大城市闯荡的年轻人,依然在家乡亲戚面前抬不起头
在大城市闯荡的年轻人,依然在家乡亲戚面前抬不起头
在曾经的流行文化里,“过年回家”是充满喜庆的。20世纪80年代有朱明瑛在1984年春晚上唱红的《回娘家》:“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上还背着个胖娃娃。”90年代后期起最火的是陈红唱的《常回家看看》:“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生活的烦恼跟妈
2023-05-30 23:47
知乎高赞:哪些事坚持做3个月就会有巨大改变?
知乎高赞:哪些事坚持做3个月就会有巨大改变?
麦克斯威尔·马尔茨曾在《心理控制术》一书中提出“21天习惯养成法”,大意是“一件事情当你坚持做21天,就会变成一个习惯”。养成一个习惯可能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坚持下去却很难。知乎上总结出3件很重要的事情,只要坚持做3个月就能为人生带来巨大的改变,希望对大家有
2023-05-30 23:47
尼采: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
尼采: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
来源:尼采 著,周国平 译,《教育何为》人文教育始于严格的语言训练我的尊敬的听众!你们中的一些人,我有幸从此刻起也把你们当作我的听众来欢迎。你们对于我在三个星期前的报告也许只是道听途说,但现在不可能作更充分的准备了,只好跟随我直接进入一场极其严肃的对话。当
2023-05-30 23:47
«685686687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