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致力于推广文学传播文化的在线平台,帮助大伙重视阅读和文学创作,传递文学力量,推动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 《 普读 • PooDu 》

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Without Reason, The Eyes Are The Worst Witnesses

2023-06-03 00:38

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朱焱 朱斯尧

上一周,复课信息满天飞。网上流传一张截图,“南京教育头条”发布了一则开学信息,称3月30日高三年级开学,4月7日初三开学,4月13日和20日,分别是其他年级开学时间。直到前天晚上,真正的“靴子”掉了下来,江苏官方信息:“全省高、初三3月30日开学,其他年级做好4月7日开学的准备”,先前的谣言不攻自破。

细心的人会发现那条谣言本身已经暴露了自己的身份,文件题头上落款是:教科体局,而南京没设这样的部委办局,这是延安市发布的,有人断章取“图”了。

黑客帝国里有这样一段话,“You have the look of a man who accepts what he sees, because he is expecting to wake up. Ironically, this is not far from the truth。

眼睛,忠诚于大脑,是最为可靠的感官。亘古以来,人们深信不疑。

但是,眼睛真的这么可靠吗?

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图片来自网络)

多年前,在巴黎举行过一次心理学大会。会上很安静,来自世界40位心理学家正在聚精会神的听学术报告。突然,冲进来一个惊慌失措的村夫,其身后还追着一个满面杀气的黑人。挥舞着手枪。突然“砰”的一声枪响,随后两个人先后冲出门外。事件前后大概只持续短短的20秒。心理学家们惊魂未定的时候,大会主席笑嘻嘻的请所有与会者把刚才看到的的一幕记下来。

原来这是个心理测试。

结果,交上来的40份报告没有一个是完全准确的描述,而且,每份报告都有捏造的细节。

苏格拉底说:“没有理性,眼睛会成为最坏的见证人。”

就生理结构来说,眼睛实际上是一组光学元件,客观世界反射过来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的折射,成像于视网膜上,最终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图像,人们结合经验,形成了对事物的认知。这个复杂过程为外界的干扰因素创造了条件,它们在多个环节中可能会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形成视错觉。

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图片来自网络)

魔术就是利用了人们易受影响的视错觉。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曾经演绎了世界上最为不可思议的魔术之一——他将巨大的自由女神像在人们面前凭空消失。在进行表演的时候,会有一块帆布盖住自由女神像,而它被掀起来后,巨大的自由女神像就突然消失不见了,让人匪夷所思。实际上,这种舞台效果与灯光的控制摆脱不了关系。当时的表演由于呈现在夜晚,当布帘降落后,女神像周围的灯光会被尽数关掉,与此同时,魔术师还会点亮自由女神像所在小岛上的另外两盏聚光灯,目的就是让观众暂时失去常规的视觉效果,被无关紧要的外界因素所吸引,从而达成最终迷惑的目的。

除了魔术,有一种海市蜃楼的物理学现象。在沙漠或戈壁,偶尔会在空中出现高大楼台、水域。这是因为沙漠上空的垂直气温差异非常显著,上层空气密度高,下层密度低。当太阳光从密度高的进入密度低的空气层时,光的角度发生了改变,形成折射和全反射,最终被眼睛接收,引起误视。不少沙漠商人都曾为了寻找海市蜃楼中的绿洲而迷失了方向,失去了性命。这里,眼睛所观察到的景象,误导了商贾,眼睛扮演了“谋杀者”,成为了坏的见证人。

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图片来自网络)

相传,韩国有一位静虚禅师,门下弟子很多。

有天晚上,禅师带了一名女子回到自己房间,立刻紧闭房门,之后好几天都没有开门。徒弟满空害怕大家知道这件事情,就一直守在门外,有人来找师父,他们就婉拒,说禅师在打坐。满空心想,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鼓起勇气进门找师父。进去之后看到一位女子躺在师父床上,满空说:“您这样做是不是不太妥,您这样让师兄师弟们怎么看您呢?” 静虚禅师没有生气,让满空过来看,仔细看看女子的脸部。原来,女子身染恶疾,是个麻风病人,鼻子掉了,耳朵也没有了。禅师把她带回来,是为了给她治疗。满空看了惭愧不已:“师父,弟子愚痴,妄下评论!”

这样的事例,不甚枚举。

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说眼见并非是事实,会有怎样一些原因呢?

有的是信息缺损,不够完整。我们所看到的“真相”或许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真相藏在海里,根本没有看到,往往却拿着看到的所谓的“真相”,进行妄断。如果满空最终没有看到麻风女、颜回没有向老师说明吃掉脏米饭的缘由,只凭着眼见的信息片段,事实就被掩盖了。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唾手可得,出现了很多“键盘侠”。很多事情我们并不了解,跟风评价,就是愚痴和短见。我们毕竟不是别人,不知道别人经历的全部,没有理由妄加论断。

有的是经验主义,选择了不同的参照。记得小学课本中的一篇文言文,讲的是孔子出游时,偶见两小孩斗辩,就上前去问这两个小孩在争论什么,一个小孩说:“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这时,另一个小孩说:“日初出苍苍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听后竟然一时也不能决断。

其实,两个孩子所说的太阳,是在不同的时候,选择了不同的参照,而得出了不同的判断。就像两条等长的线段,一条水平另一条垂直于这条线段的中点,在我们肉眼的观察下,垂直线看起来就要比水平的长,实际上两条是一样长的,也是错觉在作祟。

也有的属于选择性盲视。心理学上有个实验,叫做“看不见的大猩猩”,被实验者会看一个视频,内容是几个大学生穿着白色或黑色的衣服在传球,开始之前,实验对象会被告知“一会儿,会问你穿黑色衣服的人互相传了几次球”,视频结束后,实验对象被问及传球次数的时候,基本都能答对。另外,实验人员还会问实验对象,是否注意到其他特别的事情发生?有相当一部分实验对象表示自己没看到奇怪的东西,而一部分人表示自己看到了一只大猩猩走了过去。

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图片来自网络)

是真的没看到吗?结合眼动仪,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声称没“看到”的人,其实是“看到”了的,他们的眼动轨迹有足够长的时间是落在大猩猩上的,这就是这个实验的关键点:为什么那些实际上“看到”的人,会说自己没有“看到”呢?并不是他们说谎,当他们仔细数着黑衣学生传球次数时,会尽可能的撇除其他干扰物,因此,就算大猩猩站在影片中央,且大力捶胸,被实验者也会无视它的存在。如果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没预期到可能发生的其他改变,就很容易忽略实际发生的变化。

“看”是一个主动的构建过程,大脑会根据先前经验和眼睛获得的有限信息作出诠释。大多数时候,我们所看到的,只是我们想看到的世界。当人们用眼睛观察世界的时候,视觉感知系统会先一步调出大脑中存储的信息,与眼前的事物进行比对,并做出判断,这就导致了思维惯性。

信息化时代,面对无数的信息选择 ,如果缺乏理性 ,不对信息进行选择和判断 ,就会深陷 “信息消化不良 ”的漩涡之中 ,被浩如烟海的信息所淹没,被各种似是而非的舆论新闻所迷惑,被别有用心的谎言所误导,无法立足在社会之中。认知世界,除了眼睛,更需要理性,不要让眼睛成了最坏的见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