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致力于推广文学传播文化的在线平台,帮助大伙重视阅读和文学创作,传递文学力量,推动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 《 普读 • PooDu 》

如果没有阅读,我们的人生相当受限

Without Reading, Our Lives Are Limited

2023-06-03 01:47
如果没有阅读,我们的人生相当受限

作者庆山

事情总是会自动变化。顺其自然就好。

明天我是否应该早起写作,安安静静写一天。感觉到它在催我。以前它不是那么急迫。

塔可夫斯基的书和日记,内心有引为知己的感受。与看完《梵·高书信》之后相似。即再找不到人,能把自己的想法如此深邃而精确地梳理出来。本质上他们是传教士,源头连接着神性。两人都早逝。塔氏生前还获得一些国际性声名。梵·高一生潦倒。

日记一读放不下,太多认同。早上继续读三十来页。被感动的是,即便在日记这样私密的形式中,他一边被实际生活的困难、心情的抑郁和自我挣扎所折磨,一边却从未停止过思考信仰、本性、人类的出路……这些宏大而重要的命题。

他摘抄托尔斯泰日记的句子。晚年托尔斯泰有明显抑郁症状,思考仍强有力。抑郁症没有得到治愈。黑塞也得过严重的抑郁症并且请荣格给予治疗。他们的作品提升很多人的精神意识,却不能治愈自己内心的冲突。

整体而言,天生倾向神性的人,不喜欢人世间,连带厌恶肉身存在。生活在这样一个无法如愿的世界,写作仿佛一条纽带,让他们的意识从大地回归神性故乡。如果没有写作,也许崩溃得很快。

写作者依靠写作而回忆起自己的神性。并让灵魂取得根源性的联系。

循着日记中的信息,陆续买了梭罗、卢梭、蒲宁、陀思妥耶夫斯基、黑塞、托尔斯泰的几本书。之前没有读过太多文学类经典的书。现在读,时间正好。如果二十几岁就读,有可能武功报废。

就像学打拳,先什么理论都不知道,上手就打。打一阵之后,再仔细琢磨理论,心领神会,领悟极深。不让阅读成为认知上的障碍,以致影响出拳。

组成塔氏的精神结构的这些人,他在日记中引用和提起过的人,于我来说也汲取到养料。这样的时代,再倒回去看这些人的著作,也许是过时而边缘的做法。没有与时俱进。但我始终觉得对写作者而言,需要保持内心的理想主义。保有精神与信念的见地。

这些作者,对于艺术的思考所到达的高度属于圣徒级别。是当之无愧的地球文艺创作者心目中的精神偶像。至于世间的一生过得如何已不重要。

重要的是灵魂的火光照亮他人的瞬间。

读书可以没什么目的,只是在信息库里下载资料。或者说持续恢复过去的记忆。一本书如果写得太好,阅读且入精髓,会令人坐立不安,心里激荡。没有办法放手。睡前读,醒来读,做不了其他事。

什么都要尝尝,都要试一下,但不要执着于这些。活着是为了在体验的河流里游戏,摸索,获得真知。无所谓结果怎么样。这是生活。喜欢优雅的器物,美好的男女,有智慧的书,或许是一种贪心。

休息时,交替阅读尼采与宋史,买了一些辐射性资料。讲谈社的整套中华史,先看宋朝部分。想了解一些现实之“成住坏空”的全局资料。历史回顾性的思考,不仅是在数据库里储存信息,也使人对浩瀚时空及个体性之间的定位,产生整体层面的认识。

宋徽宗的传记写得好看。细节精湛,态度客观,引证大量史料,但作者本人不表现预设与立场。看到描绘宋朝元宵节灯会盛况,心底不由涌起一股悲哀。再精美绝伦的瓷器,都有可能在眼前被扫落在地,跌落粉碎。世上哪有永垂不朽。

书里描写开封战败时的大雪,民众等候在南门、等待皇帝从敌营回归。徽宗退位后穿上道袍仍被迫远走异乡。曾经有过的繁华盛世,在终结性的至暗时分仍无法拖延。

好的书能够提供出一些简明有力的坐标。

如果没有书,我们的人生相当受限。书是与过去的和远处的不同时空的智慧相遇的唯一介质。一直在积极地囤书,买了很多高价书。担心这些书以后买不到或看不见。这种预感是有可能的。

前段时间看某位僧医的书。他在哈佛大学教授佛学,想必小时候受过训练,书中措辞优雅,描绘与阐释栩栩如生。看个开篇,被他折服。他谈论人生历程以及早年的故土回忆,心念真诚。这种内心魅力透过文字被阅读的人吸取。

当人坐下来读书或写作,暂时脱离外境束缚,脱离自我需求,与清明的内在意识同在。这可以被保持成一种终生习惯。

写作的人需要通过字词搭建路标,并清楚他试图指明的道路。阅读的人需要有能力识别与理解这些路标,才能找到作者心中的道路。但最终,写作与阅读是过河的石头。

如果你过了河,就可以把石头留在后面。

如果没有阅读,我们的人生相当受限

预感以后写新作的时间会减少。我不觉得自己是一个标准作者,虚构几个故事编些人物情节不痛不痒地就写出一本。从来也不是这样干活。我并没有那种以写作为生存工具的技巧。写作独立于我的生活。生活第一重要。其后才有写作对生活的萃取。

这意味着我的工作方式,要经历好几年的身心萃取才能写一本新书。

文学是个人表达,充满个人特性,没有统一标准。不读书光靠基本的才情支撑,走的路有限。不管是用头脑写还是用直觉写,能写出人性与心灵活动是必要的基础。

以前在东京,经常晚上去书店闲逛。六本木有一家艺术书店,在里面购买过不少摄影集。虽然又贵又重,但我喜欢收集和欣赏。日本的摄影集出版,有些看起来不过是普通人拍的极为日常和平凡的照片,记录孩童、老人、爱人或家庭。如此出版真的很自信。也反映出社会阅读需求的成熟度和丰富性。

在视频、影像占主流的现在,却比以往更喜欢读书。感受到文字比视频、影像长久、深远的特质,以及阅读对人的精神系统所发生的作用。阅读需要经过学习、训练,持续深入。理解力提高,文字背后的含义才能清楚洞明。像一簇火焰久久地发出亮光……此时,阅读的乐趣才会发生。

一本相印之书值得反复、经年阅读,每一次读都是常新。

什么样的道理都能够在书中学到。自我教育可以持续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