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致力于推广文学传播文化的在线平台,帮助大伙重视阅读和文学创作,传递文学力量,推动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 《 普读 • PooDu 》

舒生:积极回应时代的哲学才有生命力

Shu Sheng: Only The Philosophy That Actively Responds To The Times Has Vitality

2023-06-02 23:24
舒生:积极回应时代的哲学才有生命力
  • 整理作者舒生,90后生活废才,一直在跋涉的文字匠,行智学院发起人。

广义地看,这依然是哲学的时代,而且似乎没有哪个时代像我们这个时代一样拥有空前丰富的哲学。

除了哲学史里津津乐道的理性主义、存在主义、逻辑分析哲学、后现代主义哲学,像阿里巴巴的哲学、哈佛的哲学、乔布斯的哲学、广告哲学、快餐哲学等“在野”哲学也粉墨登场,犹如酒吧里形形色色的人的嗨皮。

在这倡导个性的时代,万事万物都染上了哲学的色彩。而由于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哲学也越来越深入各个行业。

现在不光有人的哲学,阿猫阿狗也有哲学,若非要追根究底,大树有哲学,石头也有哲学。

上面我说的是宽泛意义上的哲学。这种哲学概念因为过于宽泛,以致于人在严格定义哲学时往往不把它们当作“正统”哲学。

什么是“正统”哲学呢?它的大本营就是大学里的专业哲学(也即是学院派哲学)。

说起专业哲学,它在社会上已经是很尴尬的存在。在许多人眼里,哲学要么太高深莫测,要么就是百无一用的装X玩意儿。对一些人来说,学点哲学虽获得了难得的精神享受,但片刻的享受过后,就要为柴米油盐奔走,而哲学这种看起来高大上的东西,能让人思接千古、睥睨万象,却不大可能给人找到一份正儿八经的哲学工作。我在智联、前程无忧、赶集、boss直聘等招聘网上都找过,真的职位寥寥。即使有这样的工作,也很少像搬砖的工人那样赚钱。当然,能去大学当哲学教授仍是件名利双收的事,但从事这种工作,一方面大概只有万万万里挑一的概率,另一方面,如果你搞的哲学只能停留在学术层面,那就无异于宣告众生:你的哲学只有在大学专业里才管用。而伟大的哲学,怎么能只是学术呢?

当我们谈到哲学时,它不是一种指导智慧吗?用在个人,哲学乃人生指南;用到企业,哲学是生存信念;用到国家,哲学是精神命脉。而只能停留在学术上的哲学,如果不是有人养活学术机构,那个搞学术哲学的人连生存都困难,还谈什么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

当然,我们不该拿“学以致用”来威逼哲学像学烹饪、学编程一样实用。哲学的作用,按一些高明人士的看法,乃是“无用之用”“无用之大用”。

但是,哲学探索永远不该忘掉它的时代。

哲学不关心它的时代,它的时代也不会关心它。而哲学一旦脱离它的时代,就会在抽象的概念丛林中固步自封,失去应有的生命力,最终沦为一些不入流的文人骚客的精神鸦片或一小撮失意人孤芳自赏的寄托。这一点对比道家和儒家的发展就很能说明问题。

作为出世哲学,道家在老庄之后,再也没有出现与前辈相当的中坚人物;而作为典型的入世哲学,儒家在孔孟之后,尽管在政治上多有钳制,依然有董仲舒、朱熹、王阳明等伟大代表继续发扬光大,将儒学推向新的高峰。历史地看,两种哲学的发展并非偶然。作为出世哲学的道家,尽管出现了伟大的老庄,但两位人物的思想都基于内在的独断性,老子《道德经》,看似很伟大,但整本书几乎全是专断的论调,思辨的空间很小,而且脱离了时代语境,好像也说得头头是道。这样的老子,仿佛一出生就成了圣人。对比之下,孔子的形象就要立体丰满得多。孔子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我们可以感受到,孔子不是生来就是圣人,而是随着年龄增大不断发展成圣人的。在孔子定调了儒学的入世发展特点后,后来的儒家代表们不仅在哲学思想上有很大发展,在教育、政治、文化等领域都有巨大推动,都展现出一股深入时代发展的劲头。

舒生:积极回应时代的哲学才有生命力

对比西方哲学的发展更是如此。比如希腊哲学的发展,苏格拉底之前,哲学就在希腊各地区潜滋暗长着。当时智者学派对哲学发展贡献良多,到了苏格拉底这里,与当时的智者交锋成了形成苏格拉底哲学的一大源泉。但苏格拉底自己没有文字,是柏拉图替他完成的,而且完成得无比杰出。实际上,柏拉图并没有停留在苏格拉底那里,他将苏格拉底发展成西方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柏拉图主义,而随后的亚里士多德,也基于柏拉图的思想做了许多新的探索,最终也自成一体。这看似偶然,实质与古希腊哲学对真理的推崇息息相关。

舒生:积极回应时代的哲学才有生命力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这句名言就是对西方哲学精神的最好概括。到了中世纪,哲学成了“神学的婢女”后,独立发展的空间非常有限。而随着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推动,西方哲学逐渐复兴了对真理的追求,再次迎来发展高潮。这也不是偶然的。因为西方哲学对真理的追求尽管一波三折,却始终源源不断。这意味着,西方哲学本质上是开放的,谁能先发现真理谁就有理,所以像尼采、维特根斯坦这样的人物现在能得到世人推崇,要是二位在中国这样生活,很可能会被当成不务正业的神经病、疯子。

那么真理与时代有什么关系呢?简言之,真理就是时代的产物。这并不是说真理不能超越时代(真理本身就是以超越时代为鹄的),而是说,任何真理,总要具化到时代里,它才能变得血肉丰满,才能深入影响它的时代。

优秀的哲学始于积极回应它的时代,这是所有伟大哲学的特质。无论是苏格拉底的以“过好这一生”为追问核心的伦理哲学,还是中世纪死气沉沉以神为导向的学院哲学,还是黑格尔庞大的唯心体系哲学,还是海德格尔曲里拐弯的存在哲学,还是维特根斯坦自言自语式的逻辑哲学,都在深刻地回应着他们的时代。

这种回应,不是说非要直接回应当时的主旋律,而是它必须站在时代哲学的肩膀上往远处看。为什么要这样?因为哲学思想虽然可以超越它的时代,但哲人们却是他们的时代造就的。尼采自称是“未来的哲学家”,但他的“未来哲学”几乎全都是通过站在他那个时代精神的对立面以及他个人的经历而形成。脱离于时代的哲学家就像双脚悬空的人,因为脚底没有支点,他几乎不能往上跳。

我们要提防一种观点,它认为哲学应追求永恒的事物,所以哲学要么就要回到遥远过去的经典哲学,要么就要完全抛开现实,直接上逻辑上追寻最好的未来。回忆过去和展望将来都是必要的,但它们都应当基于现实,并从现实出发。

舒生:积极回应时代的哲学才有生命力

实现才是哲学的起点。虽然精神文明不像物质文明一样进步惊人,但精神领域的进化论依然存在,一个时代最好的那部分,一定对前面的时代有所突破,有所超越。这就是我们说时代是哲学探索的起点的根本原因。

哲学应以时代为起点,驶向未来的时代。但有的哲学,过于理想化,以致于现在就提出了可能300年、500年后才会出现的哲学。这样的哲学在它的时代价值不大,而在它能够实现的时代,价值也不大,因为无论实不实现,它都没有帮什么忙。

只有积极回应时代的哲学才有生命力。如何回应呢?我想,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对时代科学和学问的深刻回应,比如我们如何找到与现代物理学探究的世界相适应的哲学;人工智能背景下,哲学应该如何指导人的生活;信息时代,人应凭借什么哲学面对媒体信息纷纭,等等。一是对人生活的深刻回应,比如在我们这个时代,什么样的哲学能使人更好地认识自己,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幸福哲学,等等。前者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福祉,后者可直接让个体的人受益。

优秀的哲学,总是基于对真理的敬畏而省察它的时代。它省察越深,越能看到根源性的问题,也就越能有力地指导现实和生活。这一点,我相信苏格拉底在世,也一定会同意我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