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是生命的正常属性,正因为有生死,生命才得以更新和存续,生命才会产生新的可能性。生死过程是生命合理的淘汰机制,是生命对存在合理性的校正,是生命进化的必然进程。
王建平:论死亡的本质
死亡意识对人以外的其他生物影响不大,生物都有趋生避死的本能,但死亡的发生不会影响生物原有的生存状态。人则不同,当死亡来临时,除了生命的结束,人的精神意识、记忆、经验及自我经营的一切都将终结,生命可以重生,而人的精神及自我将因死亡而永远消失。这对于人来说,是不可逆转、不可再生、不可延续的。所以,死亡对于人的自我意识是毁灭性的。
因此,死亡的意义对于人相比对于其他生物大为不同,人的一生除了维持生命,主要的时间、空间、注意力、活动能力及生存目的都在建立和维护自我的精神王国,而人毕生努力保持的一切会被死亡瞬间毁灭,不复存在。人能接受生命躯体的消失,但我不存在让人无法接受,所以,人不能把死亡作为一切的结果。
既然死亡不能避免,人就注定向死而生,为死而生。把死亡作为精神的结果是极为矛盾而无法成立的,但死亡必然存在,这就使得人的精神意识受到压迫而产生畸形及非理性的变异。恐惧、自私、贪婪、纵欲、自卑、自恋、暴虐……等一系列精神性反应因此发生。因为自我必亡,人生变得毫无意义,而无意义的人生就成了死亡对人的赐予,所以,人就变成了一个精神自我的矛盾体,茫然而无助地对抗死亡和等待死亡。
然而,死亡是不会改变性质的,它更新生命的使命不变。人的生命可以因死亡而更新,但自我意识必须因死亡而中止,所以人不会拥有连续的自我意识。每个人新生,得新建自我意识,待自我刚刚建构完成,死亡又立即将其中止……如此循环往复,实际上抑制了人自我的膨胀与扩张,让人的精神意识不要离生命的本性太远,其实这就是死亡对于人的特殊意义。
死亡本是维持生命存续的一种方式,生命使用它来保持一代又一代新鲜与活力,而人却用它来自虐——人至今得来的苦痛伤悲多来自死亡的威逼,人徒劳地拒绝死亡付出了一生恐惧的代价以及丧失了生命本来的意义。
执迷不悟的人甚至梦寐以求希望以永生来对抗和战胜死亡,如果某时某日人真的永生了,是福呢还是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