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是世界公认的大学者。他的生平著作极富,如《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都是其著名代表作。在马克思一生的革命生涯和学术生涯里,他始终与书为伴,好学不辍。
这是2018年2月7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市中心拍摄的白天鹅咖啡馆内景,当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新华社记者 叶平凡 摄
马克思一生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而精深,具有极富自身特色的读书方法和求知习惯。他虽然记忆力惊人,对读过的书能记得异常深刻准确,但读书时总要作笔记。
他的笔记本,不少是自己制作的,通常的做法是将一叠白纸一折为二,居中间缝上一道线,在原封面上写明做笔记的时间和地点,编上笔记的序号,有的还加上标题。笔记写得密密麻麻,旁边留出的空白处,有用铅笔、钢笔作的粗细实线、虚线等各种记号。为了查阅方便,他对许多笔记编制目录和内容提要,然后放到特定的地方,需要时不用翻找,随手就能抽出来。
马克思在刻苦学习(素描) 顾盼
马克思生前学识之渊博,读书之广泛,是极少有人能与其相比的。他不仅以毕生精力专门研究政治经济学、哲学、政治学、法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而且酷爱文学,阅读过大量的诗、小说和散文,还写下了数量庞大的历史学、人类学、数学等学科笔记。
马克思之所以能获得巨大成功,在各个领域中都能有所作为,成为一个时代思想的高峰,这与他科学合理的读书方法,是密不可分的。
怎么样求学?马克思为人们提供了许多大有裨益的人生经验。其一,求学喜做摘要和笔记。马克思读书很有系统性,经常是带着目的有针对性地阅读,每逢书中他自认为重要和有参考价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并做笔记。其二,坚持有规律性的求学生活。马克思的一生虽然颠沛流离,在法国、比利时等国家流浪或暂寓,但他的读书生活一直没有间断。其三,正确处理求学认知和自身创造之间的关系。
对于求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由此形成不同的价值观。例如,有人把知识视为自己的朋友,有人奉为老师,有人视作精神食粮,有人看作智慧或快乐的来源,也有人把知识作为自己的装饰品,附庸风雅。但马克思不一样,他认为书是我的奴隶,应该服从我的意志,供我使用。这在一些人看来,也许会以为马克思有点狂傲,但在这里至少可以说明三点。
首先,马克思读书,既钻得进,又拔得出。其次,马克思把欧洲当时的所有经典著作大致上读了个遍,他没有拜服其下,而是站立其上,并站在时代高度以审视眼光加以俯瞰,所以站得高,自然看得远。再次,马克思读书已达到一个相当高的境界,否则没有这么深刻的认识,难以得出如此的体会。
马克思在英国博物馆查阅资料(素描)
当然,除方法以外,马克思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时代的高峰,形成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还与他终身刻苦勤奋的攻读,以及勇于探索和创造的精神是分不开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人的想象力、创造力从哪里来?要从刻苦的学习中来。知识越学越多,知识越多越好,必须像海绵吸水一样学习知识。既勤学书本知识,又多学课外知识,还要勤于思考,多想想,多问问,这样就能培养自己的创造精神。从马克思的求学历程来看,他从来都不是一位坐而论道的空谈家,而是一位脚踏实地的实践者。哲学的道路从来都不会有尽头,求学之路同样如此。马克思以其锐利的眼光,在广泛阅读与实践的基础上,深刻洞察了他以前哲学家的思想理论,并融会贯通、吸收前人优秀成果,一步一步建立起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