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喜欢认为自己是一个理性的人,并且知道如何在理性争论的指导下做出选择。实际上,当我们陷入自己大脑的陷阱时,我们常常会做出不合理的决定。而今天,幺哥就将为你介绍,在潜意识中控制着我们生活的11个大脑陷阱。
1、伪唯一性效应:认为别人没有自己的某种品质
当一个人具有某种可以吹嘘的积极品质时,他倾向于相信其他人没有具有这种品质。这使特定的人可以提高自尊心并感到更自在。
生活中就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如果一个女人从来没有欺骗过丈夫,那么她很可能会责难其他女人,甚至是自己的朋友,并且假设她们都在欺骗丈夫。
2、自动思考:大脑会瞬间对事物做出即时评估
大脑瞬间出现的评估,有时我们甚至都没有注意到。这些想法是对任何事件或情况的反应。粗略地说,这是对正在发生的事情的即时评估。
在生活中有一个明显的例子,当老板要求下属“上班”、“交谈”时,下属通常开始变得紧张,并假设他自己会被批评甚至被解雇。这些其实是自动的想法:大脑立即分析了许多类似的情况,并暗示对话将以消极的方式进行。尽管老板可以轻松地打电话给下属以宣布他的晋升或解雇。
3、失忆症:记忆的错误产生
这是一个错误的记忆。经常伴随着重新评估自己对过去事件的影响。这是一个非常相关的心理陷阱,因为心理治疗师会试图了解患者的童年经历,以摆脱当前将会遇到的麻烦。但事实上,这些记忆大部分是虚构的。
现实中就存在一个真实例子,美国人卡罗尔·费尔斯特德在一个大家庭中长大。当她长大后,她中断了与父母的一切接触,然后她指责自己的父母在家纵火并虐待她。这个女人的所遭受一切获得了整个世界的同情,但最后人们发现,这些其实都是虚假的回忆。
4、错误地理解无关事物之间的联系
这是查看彼此不相关的事件之间的关系的能力。通常,人们会陷入这样的陷阱中,他们可能会倾向于相信超自然现象:从桌子上意外掉下的杯子在他们看来似乎是牢不可破的证据,表明存在鬼魂或恶作剧。
生活中也有一些例子。例如,一个人无法决定是否要离开他的配偶。而他的目光意外地落在一张海报上,标题写着“立即离开他”。这可能会让这个人认为这是一种征兆,他把自己的处境和海报上写的文字联系起来,尽管这些情况并不重叠。而他最终可能就会做出来离开的决定。
5、敌对媒体效应:带有偏见的看待中立的信息
媒体对中立时间的看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有偏见的。它发生在那些对某件事有明确立场的人身上。而相反立场的支持者将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中立的新闻。
举个例子,如果强烈反对堕胎的人读到一篇关于一些女性由于健康问题而决定终止妊娠的文章,他将认为这是一个特定媒体对堕胎的宣传文案。而记者只是做了一个笔记。
6、风险转移现象:在压力下做出风险选择
如果一个人在冒险行为和无风险之间做出选择,他将选择第二个。如果这个人背后拥有一群鼓励他的人,而且他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他就可能会冒这个险。换句话说,个人观点会在公众压力下发生了变化。
1968年,进行了一项实验。要求参与者做出选择:无法保证但可能获得高薪的工作,或者继续从事低收入的老工作。起初,受试者只做决定,而大多数人选择保留一切。之后,参加者讨论了小组中的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而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则选择了有风险的那个工作。
举个例子,一名丈夫欺骗了自己的妻子,他们在一起已经有10年了。一个女人决定原谅她的丈夫。但在后来,她见了她的朋友,而她的朋友则说服她必须离开了男人。最终,这个女人也决定了要与丈夫离婚。
7、金钱幻想:接受金钱的名义价值
人们会接受金钱的名义价值,而不是实际价值。几乎没有人会注意到实际购买力。科学家们进行的实验表明,人们在不提高食品价格的情况下减少收入似乎是不公平的。但这些人认为,收入增长2%,同时食品价格上涨4%是公平的。虽然两个条件几乎相同。
举个例子,如果员工的薪水提高10%,而通货膨胀率为20%,则员工会很高兴并且会认为自己会得到更多。尽管事实上,它的10%被通货膨胀“吞噬了”,而实际收入却完全下降了。
8、自我中心偏误:歪曲过去发生的事情,让自己看起来很好
人们倾向于歪曲过去发生的事情,让自己看起来很好。人们认为,这是自尊心强的人的特征: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可以享受自己的自我。
日本人在1993年进行了一次小实验。受试者被要求说出他们或他们的朋友所作的好事和坏事。事实证明,几乎每个人都以“我”一词开始了善行的故事。不良行为的故事始于“其他人”一词。也就是说,人们倾向于将失败的负担转移到他人的肩膀上,而成功的负担则由他们自己承担。
举个例子,一个专家团队负责了某个项目。如果他失败了,领导者会说这是团队的责任。如果该项目带来了可观的利润,同一位领导人将自豪地说这是他的功绩。
9、麦克白夫人效应:感到羞耻时洗个澡
对于人类的心理而言,身体纯洁和道德纯洁之间存在联系。如果一个人感到羞耻,那么他很可能想要洗个澡。
研究人员进行了一个非常特殊的实验来研究这种现象。参加者分为两组。第一组被要求回忆他们一生中所做的可耻行为。第二组反思自己的成就。然后,两组都用英语单词W_ _H,SH_ _ER和S_ _P填充了缺失字母的空格。结果,大多数想到生活中可耻案例的人都写了洗(wash),淋浴(shower),肥皂(soap)等字眼。第二组的参与者选择了诸如愿望(wish),振动器(shaker),停止(stop)之类的词。
在生活中也有相同的例子。配偶在出轨后会长时间洗个澡或淋雨,以让自己感到安心。
10、多看效应:人们倾向于相信某些熟悉的事物
这种情况是人们倾向于无缘无故地赋予某些熟悉的物体正面的品质。有时,这种效应称为熟悉现象。简而言之,我们看到物体或人的次数越多,我们就越喜欢它。
专家对此现象进行了研究。一群学生在计算机上阅读了一篇文章,在屏幕顶部,广告横幅周期性地闪烁着。后来要求受试者根据吸引力对标语进行评分。显然,学生对他们看得更多的那些广告给予很高的评价。
生活中也有同样的一个例子。第一次,一个人在广播中听到了他真正不喜欢的歌曲。但是每天都会播放这一首歌,一个月后,一个人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喜欢这些词和旋律。
11、特定受害者效应:人们倾向于对特定事物提供慷慨帮助
这是倾向于向可以直接观察到问题的特定人员提供慷慨帮助的趋势。但是,没有向情况类似的一群人提供援助。换句话说,统计数据比生动描述一个人的故事所引起的情感要少。
当我们熟悉受害者的性格时,我们就可以与她产生认同感。这就是同情与帮助的渴望一起出现的地方。如今,媒体正在熟练地操纵这种现象。
举个例子,当一只叫杰克的狮子狗遇到麻烦,需要紧急手术时,某人更有可能做出反应。与新闻中提到了数十只狗在某处相比,他更容易在这只叫杰克的狗身上提供金钱或其他形式的帮助。
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陷入过这些大脑陷阱之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