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用户 @CUT/文丨
心理学家安德安 德 伯滕写了一本书: 普鲁斯特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在书中他评价作者七卷之多的巨著“追忆逝水年华”时说,“指导人们如何避免虚度光阴的实用的适合面广泛的书。”这是都等于说如果我们读者把这套巨著读完了,就可以学会如何不浪费时间的生活方法呢?
这真的取决于个人的看法和能力。其他的方式也存在,也许更快捷。但是读普鲁斯特是一个特别好的办法。很多人在没有阅读这本书之前,会认为全套七卷,是否会太多了点。可以说这套巨著仿佛是一座珠穆朗玛峰,是一个巨大挑战,同时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挑战。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多瑞斯 莱辛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同时又是非常有智慧的作家,独具慧眼,我从没厌倦过反复阅读他的书,我读他的书,总是会有很大的收获和快乐。
一次一个朋友问普鲁斯特,如果现在是世界末日,你会怎样去度过最后的时刻。“生活!” 普鲁斯特回答说:“突然而至的死亡无形中会迫使人们去关心那些平日里都会视而不见的琐碎, 会感叹生命是多么美妙!”的确如此,平时,我们自认为对生活有足够的认识,包括很多的日常琐事,也深有体会,实际上我们从来就没有从真正地意义上体会到他们的价值。这时我们意识到生活给予了我们很多,我们从中得到经验,认识和感触的却是太少太少。从这个简单的观点撒开来,你会发现随之而来的更多的疑问。例如,我们,这些生活的过客们应该如何更好的演好自己的角色等等。我们有时经常感叹,我想画画,我想读普鲁斯特,我想去旅行,可惜都没有时间。关于这一点,普鲁斯特也有很明确说法,他把有这种感叹地朋友描画为“自满瞎忙乎地人,才会哀叹没有时间。”因此我们至少应该学会堤防这种“自满的没有时间”的思维定式。
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的馆长曾评价普鲁斯特说,他那一代人无人不知普鲁斯特,无人不读追忆似水年华,他不仅是20世界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同时更是最重要的法语作家。他描述的方式不仅新颖,事无巨细,同时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把法语典型的长句型写作的美妙表现了到了一个最高的极致,有过之而不及,无人能比。由此可见,普鲁斯特著作之长,不是因他自己的爱好和想法,而因为语言运用的极其熟捻,更是关注生活关注细节的先决条件。
很多时候,当我们询问某个读完了某部小说的读者:那个小说是讲什么的?被问者可能会回答,哦,讲述一个人坠入爱河,恋情发展得不是很顺利。 这种回答说明了那个读者读书只求大楷,不求甚解,甚至有点愚蠢。这种想象不仅仅只在某些读者中说现,对于大多数的我们,对于生活中很多的事物所采取的方法,得到的结论都和那个读者相似。
另外更为荒谬的就是报纸每天对世界上发生的日常事件的简单压缩伸直歪曲。没错而没有减少比在报纸世界事件的日常压缩更为荒谬。他曾评价每天读报是一种“令人厌恶的行为”,“过去的24小时发生的事情,都不会致使我们产生一分钟的快乐或悲伤的情绪,……”普鲁斯特认为,最终让这些毫无情感无趣的短闻见报的是我们被限制的和抑制的观点和看法。
他的小说仿佛是一个模型,展示給我们,使我们认识到如果我们对生活多一点细心多一点关心,我们生活会是另一番模样。普鲁斯特会整页整页的只是描写落下的雨滴,其是他是在告诫我们,生活中我们如何随心所欲决定我们多少时间投入到哪些事项。只有我们掌握了自己的时间,我们才能够从生活中有所获。普鲁斯特无法改变我们的生活,也无意去改变任何人的生活。但是他却希望我们能够知道生活提供給我们一个丰富有趣的世界,他认为很多时候人们只是醒不而过,对那些美好视而不见。他教会我们如何地慢下脚步去生活。
当今我们会读到很多的关于许多自助的书籍,此类普遍书籍普遍提倡“积极思维”,他们与普鲁斯特式的相当痛苦,苦难,疾病的生活情绪和观点完全相反。这里有个相传于心理学家或哲学家们之间的一个笑话,相比之下,读普鲁斯特比阅读叔本华情绪会好很多。普鲁斯特确信,人们在错误和失败中成长。我很赞同这个观点:只有问题出现了,我们才开始思考。普鲁斯特还说过,幸运会送给一个人强健的身体,而不幸却锻造了一个人卓越的思维能力。很显然的,大脑常常如一个小型的不断运作的设备,很多时候它不愿意接受新的见解,一直到它受过很多的痛苦,以至于不得不开始思考新的观点并接受它们。这个时候,一人才开始真正地去深度地研究探索其他的人或事物,才开始反思。
普鲁斯特建议我们应该从哪些有过苦难生活经历的人那里去寻求智慧。他认为一个不幸的爱情,相比与哲学家之间的友谊更有指导意义。但他不相信苦难艺术家所有关于浪漫的想法。因为有时艺术者们为了创作,会经常地发生一些太容易受到伤害的感情经历。否则,每一个承受过生活的苦难的人都能去写作一本自己的“追忆逝水年华”。实际情况远非如此。
无疑,普鲁斯特的生活是痛苦的,但是他的生活同样的也是成功的。我们也许会问,一个成功需要多少艰苦,或者需要忍受怎样的痛苦,最后我们才能说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普鲁斯特的故事,著作等等都回答了我们。成功的痛苦来自于我们去探索痛苦真正原因。譬如某人和女友分手,不能够把失败的原因和痛苦都归罪于对方活外部环境。更重要的,是要对自己诚实,要看到并了解自己的那部分责任,当然所有这些需要非常大的勇气和决心。
普鲁斯特正是如此,他从来没有把自己经历这些不幸的原因都归结于其他的人身上。普鲁斯特所经历的生活的确非常可怕,但是他的理念确实非常谨慎,头脑非常冷静。他从不歇斯底里,他从不因自己的不幸归罪于他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小说中的很多人物形象:一个非常正式的沙龙聚会没有邀请维杜伊恩夫人,她自话自说地辩解,反正去不去都无所谓,因为去的人都是无聊之徒。这恰好对症了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我没有那个东西,因为我根本就不想拥有。面对这种情景,这是正确的。普鲁斯特会自问:为什么我不能拥有它?恍然大悟后就会释然。
普鲁斯特有很多很好的朋友,但是在他的小说中有时出现贬低友谊价值的内容,似乎认为和他们交往其实都是在浪费时间。事实上,他是在提醒我们,不要寄托友谊最高的厚望——譬如我们不能够与我们的朋友分享我们生活的全部,有一个地方很重要,就是私有空间。放弃它或失去它,我们仿佛赤贫,或赤身裸体一般。普鲁斯特喜欢与朋友交谈,交换各自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交谈主要是一个有趣的交换方式,让双方从中都能得到乐趣。而不是他的信口开河,或者是直言不讳,甚至是挑拨是非等等。
实际上,小说根本上应该算是一封从未发出的信件,普鲁斯特可以在信中说那些不会在公共场合或社交场合说的话。在他的小说中,很多的朋友们经常地会发现他们被当作原型写入了小说中,因为非常愤怒,有些人甚至和他绝交。但是,我们不应该认为普鲁斯特是真的讨厌和痛恨他们,相反地很同情,因为那些是他们巨大的弱点,错误,甚至有些下流意识,而最终他选择了原谅。对“堕落”一词,他持有一种非常严肃的基督教观念:在他眼中,我们其中也包括他自己都处在一种堕落状态。那些朋友个人带入感过于强烈。
普鲁斯特的观察具有传奇性质,他的作品的每一页写满了大大小小的各种细节。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去多看多学多思。针对这个问题,普鲁斯特也給了我们答案。他给我们展现了一种矛盾现象:通常,我们对我们周围的事与物都很漠视,熟视无睹。而它们一旦消失,我们却无时无刻地想到他们。有时候我们不由自主的让回忆把我们带回过去,同时回忆中的过去显得更丰富多采。这也是书名“追忆逝水年华”的真正含义。
写作内容不是一个孩提时代的普鲁斯特简历,而是一次真正地对过去真实存在的时间和生活的回顾,少时的那种对生活的厌倦,对事物不屑一顾的看法,对景色走马观花浏览的坏习惯,认为生活不重要的念头,一一摒除,是一种有意识的回顾,一种拨开迷雾见真谛的回顾。说到观看,通常情况下,目光接触等等有时会影响到人的观察,以至于被观察的事物会以和它原本的模样完全不同的方式出现,即你看到的物体一个模样,而真实中也许会是另一个模样。这也许也是为什么普鲁斯特隐居,在设想和幻想中看见世界。因为他很清楚,看不到的,没有看到的总比那些看到的看得到的拥有极强的吸引力。
因此他对旅游的观点比较偏激和个人化,不需要亲自前往,只需要研究旅游手册就足以了解某个地方。他在睡不着的时候,喜欢读火车时刻表,每一个未知的地方的名字都会让他产生对那个地方的各种想象。出于类似的原因他也建议恋爱中的男士不要急于个喜欢的女人同居,因为这样,难免以后你会慢慢地忽视她的存在。他展示了为什么感情关系往往会不尽如人意:为什么我们人类,对于那些没有拥有的人与物,爱得极深,爱得尤其辛苦;可又为什么当我们终于拥有当初极爱的人与物时,却发现当初的爱已开始变淡,变薄。
因此他建议偶尔的嫉妒或者和对方暂时分开一段时间不见面等等,来对抗这种熟视无睹的习惯,你会再次无比珍爱那个心爱的人。与此同时他也很清楚,伤害和痛苦如一个没有尽头的怪圈渗透在生活中的每一个一环节:一旦嫉妒消退,所有的一切都恢复原样,冷淡,漠不关心。普鲁斯特的爱情观是非常悲观的,在他的理念中,爱情被看作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绝症”。
到这里,我们看到了很多承诺,普鲁斯特带给我们的思考,教训等等。最后一点,我们还应该注意的是,如何放下书本。本本主义,不管是对读者我们自己,还是对作者本人,都是一种暴行。书本是很重要,但是不能看成是学习或者生活的全部。在我们文化中,书的价值一而再再而三地膨胀。面对这样的虚夸,过于殷勤的赞扬,把一些作家及其作品放置在过高的地位,普鲁斯特持怀疑的态度。针对我们过于崇拜书本,把文学当作教条过度迷信,普鲁斯特从中看到了危险。例如一些人疯狂崇拜他们的宗教文物,当今普鲁斯特书中所提到的地点以及他生活过的地方,游客们蜂拥而至。与普鲁斯特看世界观察生活的方式恰恰相反,我们宁愿选择通过他的视角看生活,而不是应该以自己的方式来发现世界。我很排斥和反感这种现象的流行。
有些时候,普鲁斯特对于生活的指导作用高于他针对艺术家的引导。事实上,什么是艺术家的职责,艺术家就是随时随地地升入到生活中去,让自己自身和人类伟大的问题有联系。普鲁斯特建议任何人都可以写出属于自己的“追忆逝水年华”--这是他写作这本书的寓意。他曾说,人生的目的是艺术,它并不意味着你必须成为一个艺术家,才有可能找到生命意义。“有些事物虽然美丽但是不实用,比如普鲁斯特。”我们会偶尔听到这样的说法。实际上这种说法是荒谬,不可能存在。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重新认识我们如何看待美好。美好的,多多少少都是有用的。美好很多时候也是一种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