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致力于推广文学传播文化的在线平台,帮助大伙重视阅读和文学创作,传递文学力量,推动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 《 普读 • PooDu 》

教育|钱颖一:好学比学好更重要;育人比育才更根本

Education|Qian Yingyi: It Is More Important To Learn Than To Be Good At Learning; Educating People Is More Fundamental Than Educating Talents

2023-05-31 19:34
教育|钱颖一:好学比学好更重要;育人比育才更根本

有许多原因,使得毕业时间较长的人对知识“有用”的看法会基于更加长远的考量。

首先,知识发展得快,过时得也快。许多在大学里学的知识虽然一时有用,但是没有多长时间就变得过时了;

第二,多数人在一生中要更换多次工作和专业,他们后来从事的工作与他们早年在大学选择的专业不一样,甚至相距甚远;

第三,人们对未来预测的能力很有限,只有在事后才能看清。乔布斯这样反思:“在我念大学时,是不可能把未来的很多点连接起来的。只是在10年之后,当我回头看时,是如此的清楚和显然。”

知识的有用性,不仅仅体现在能够提高工作成效(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的工具性方面,知识的有用性还体现在塑造人的价值、提高人的素养、提升人的品位等丰富人生的目的性方面。这就与下面要讲的“育人”相关。

教育|钱颖一:好学比学好更重要;育人比育才更根本

在中学阶段,“好学生”就是“学得好的学生”,而学得好就是学习成绩好、考试成绩好。应试教育使得学生磨练出一套怎样学好的方法,可以概括为:文科靠死记硬背,理科靠大量做题。

“学好”与“好学”有很大区别,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学”的境界:

“学好”是学习中被动的接受,而“好学”则是学习中主动的探索;

“学好”是今天学习的一个结果,而“好学”则是今后学习的一种习惯;

“学好”只是对学习已有知识的一种度量,而“好学”则是对学习未来知识的一种态度;

“学好”是为了掌握知识,而“好学”是为了探索问题;

“学好”得到的是答案,而“好学”追求的是真理。

“好学”远比“学好”更重要。“好学”是懂得怎样学的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中有若干要素,我特别要强调“好奇”“好问”“好思”这三点。

好奇往往导致好问,而好问是质疑既有知识、探求未知的起点。但是,我们面临的情况是,学生不好问,也不会问。我们不仅不鼓励学生质疑老师,而且还往往对那些喜欢质疑的学生产生负面印象。

我们的应试教育制度是不鼓励提问的:获得标准答案就能取得好成绩,而提出问题不仅对获得好成绩没有帮助,而且还有害,因为它让你不相信标准答案。

教育|钱颖一:好学比学好更重要;育人比育才更根本

“才”关注的是“三力”:创造力、分析力、领导力。人有“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度量“才”的词是成绩、成功、成就,而形容“人”的词则是自由、快乐、幸福。“育人”比“育才”更根本,是因为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

教育如何体现“育人”?在我看来,作为目的的“人”包括“人文”、“人格”、“人生”三个方面,所以,关于人的教育,应该包括人文精神的教育、人格养成的教育和人生发展的教育。

人文是相对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而言的。人类文明的进步从来都是科学进步与人文进步并举的。如果说科学是为了做事,那么人文是为了做人,做有品位的人。科学告诉你什么是真理,人文告诉你说真话的价值。

龙应台女士这样解读人文:文学使你看见原来看不见的东西,可以让你看见水里白杨树的倒影;哲学使你从思想的迷宫里认识星星,从而有了走出思想迷宫的可能;历史就是让你知道,沙漠玫瑰有它的特定起点,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所以,文学让你看见,哲学让你定位,历史让你连接,这些都是人文的价值。

以人文为基础的人格是做人的准则。人格养成是人的教育的基础,正直诚实是对人格的基本要求,而对人格的起码要求就是人格底线。说话有底线,就是说话讲真话;做事有底线,就是做事有原则;做人有底线,就是做人有良知。人格的底线就是文明人的底线。

我从不怀疑中国会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人才,这是概率为一的事件,不确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和人数的多少。但是,中国教育的首要问题,还不是如何培养杰出人才的问题,而是如何培养真正的“人”的问题。如果我们把对培养不好真正的“人”的忧虑放在对培养不出拔尖创新“人才”的担忧之上,那么中国的教育就会有新面貌。

在我们当前的教育中,相对而言,我们更缺乏对人文精神、人格养成、人生发展的教育。理解人文价值,坚守人格底线,反省人生意义,应该成为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人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