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脑更喜欢看屏幕还是读纸质书,原来是有科学依据的
屏读(即数字化阅读)动摇纸读的统治地位,既是大势所趋,也令不少人忧心忡忡。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屏读与纸读究竟孰优孰劣呢?在贵州省图书馆24小时城市书房,有人在阅读纸质书,有人在平板电脑上阅读不一样的感觉屏读与纸读的高下之分,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开始关
2023-05-30 23:35

鲁迅的杂文,有多好?
以下文章来源于新民说iHuman ,作者广西师大出版社杂文的写作,对中国现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来说,可以说是一个身份性标志。在新文学运动初期,鲁迅同时进行小说、新诗和随感录等多方面的写作,但是很快地就告别了新诗,随后也告别了小说,惟是集中地写他的杂文。斗
2023-05-30 23:35

如何获得更有效的阅读效果,得到真正的提升?
一. 如何从阅读受益想单单通过阅读进行学习,效率是极低的。原因是,我们阅读的过程,是「视觉识别文字-进入工作记忆(WM)-对文字进行理解-识别下一段」往返循环。这个循环的时间是非常短的,大脑来不及将读到的内容内化,使其进入长期记忆(LTM)。所以,一口气读
2023-05-30 23:35

高敏感是种天赋
每个人都曾体验过敏感,但对于高敏感特质人群来说,这种敏感是成千上万倍放大的。高敏感者拥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可以感知到事物细微的差别,并对信息进行更深入的加工;高敏感者拥有活跃的想象力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这意味着我们从外部世界接收和感知到的信息,会触发大脑里各种
2023-05-30 23:35

道家经典名言50句,平心静气,值得收藏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2、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道德经》暴风骤雨不会整日不停的,它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暴风骤雨)是由哪里产生的呢
2023-05-30 23:35

读书最喜兴致浓
书读得最开心的时候,是凭兴致读书。身边如果有本书,随手翻翻,既和做课题、搞科研没有丝毫联系,也和做作业、赶任务搭不上边际。这种时候读书,心情往往是最高兴的,因为既没有一定要读出什么来的负担,也没有一定要从书本里研究出什么来的压力。通常的情况是,只要那本书能
2023-05-30 23:35

短诗:承认自己是诗人,就要接纳命运
爱书的孩子,你不要哭爱书的孩子,你不要哭,冰川已过去,现在流行的外国的是后后现代主义。爱书的孩子,不要哭,空气中到处是爱情的碎片,到处是非分的心脏。爱书的孩子,不要哭,不要求理解。生命就这样,也不要轻易写诗,悲伤的奔涌只是白白浪费。爱情中有某种真理
2023-05-30 23:35

谢文郁:古希腊哲学中的良心与真理
在1521年的沃尔姆斯会议(the Diet of Worms)上,马丁·路德做了如此宣告:只要他的良心顺服在上帝的话语中,他就既不可能也不会放弃他的立场,因为和自己的良心作对是不安全的。“这就是我的立场!” [1] 从此,路德的这句话成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口
2023-05-30 23:35

成长书单|全球IB学校推荐最多的英文小说
IB课程,作为是目前世界上最受认可的国际课程之一,非常重视阅读,要求参加IB DP(IB国际高中文凭课程)课程的学生,在两年的时间内,至少应阅读和研究用母语写作或翻译的10部文学作品。IBO(国际文凭组织)的首席学术官David Hawley为我们总结了一
2023-05-30 23:35

短篇小说:无名的来信
,一直在跋涉的文字匠,终身写作践行者,自媒体〖读书人的精神家园〗主编,苏格拉底和王阳明思想学说研究者。无名的来信一马新宇老师可算是寿终正寝了。虽然不见得他大红大紫,也没有那些声名显赫的人物那样富于传奇,但他的一生是宁静的一生,是安稳实在的一生。没有
2023-05-30 23:35

当明白了无常,你就不会张扬
1《红楼梦》中有著名的《恨无常》一曲,“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荣华富贵也敌不过祸福之变、生死有命。这都说的是人生无常,正如我们中国古人所说的:人有旦夕祸福。汉代董仲舒说:吊者在门,贺者在闾。意思是说,如果致哀的人,上了家门,那么道贺的人就会到里门了。有
2023-05-30 23:35

一副漫画,秒懂什么是潜意识
人的命运到底是由什么决定?这是千百年来人们都在研究和讨论的话题。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我们一生的际遇,除了外部条件影响之外,更多是由我们的内在意识,去选择和创造的结果。这里所说的内在意识,在心理学中,通常被称为“潜意识”。心理学家将人类的整个意识比喻成一座
2023-05-30 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