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疲劳》是一部富有浓厚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小说,因为这部小说,美国《出版者周刊》称莫言为中国的卡夫卡。
莫言自己也说:“诺奖的评委主要是因为读完了《生死疲劳》,才把这个奖项授给了我。”
在小说里,西门闹五十年里经历了六次转世,一世为驴,二世为牛,三世为猪,四世为狗,五世为猴,最终降生为人。
在这六世里,他目睹蓝脸一家三代经历人生的生死疲劳。
这本书表面上幽默风趣,实则是中国人近代五十年的心灵哀歌。当我们再次走近那个曾被遗忘但又一直存在的世界的时候,不禁心中感慨万千。
以下6个从书中摘录的句子,触目惊心。时代变迁,人性却从来没变。
1、世事犹如书籍,一页页被翻过去。人要向前看,少翻历史旧账;狗也要与时俱进,面对现实生活。
黑格尔在其辩证法理论中强调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否定自身并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
“世事犹如书籍,一页页被翻过去"恰好形象地体现了这一思想——历史是流动的,每一刻都在生成新的现实,人类社会和个人生活都需顺应这一发展规律,不能沉溺于过往,要积极面对现实世界的变化。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吸取教训就好。狗都得与时俱进,何况人呢?
向前看,就是和过去和解,也是对自己的救赎。
2、世间的万物就是这样,小坏小怪遭人厌恨,大坏大怪被人敬仰。
尼采说:什么是善?——你想要的就是善。什么是恶?——你所厌恶的就是恶。
所谓坏和怪只不过是个人的一种主观感受罢了,换一种情境,或者将坏和怪无限放大,情况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一个小偷小摸的人只被称之为小贼,一个吞并他国领土的皇帝,就很可能被称为英明神武的大帝。
弗洛伊德说:“人性深处有一种对英雄的崇拜情结,他们敢于挑战禁忌,甚至犯下常人不敢为的罪行。”
可见,所谓的英雄其实很可能是一个大坏大怪的罪犯。
在这个世界上,看待他人要有一颗包容心,那些小坏小怪的人未必是真的坏人,同时要有一颗警惕心,那些表面上温文尔雅的人却可能是真正害你的人。
3、对付嘲弄和讽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装傻,让他的机智变成对牛弹琴对猪歌唱。
如果有狗咬过来,最好的做法是保持不动,这样狗会觉得你没有攻击他的意思,也就自然转了方向。
对于小人的嘲弄和讽刺,再怎么伶俐的回击,最后受损的只能是自己。
如果对方的嘲弄和讽刺是基于某种事实,那么你的回击可能激起对方进一步撕开你伤口的动力,受伤的还是你。
如果对方就是有意要打击你,无论你的辩解和回击多么精彩,都掉进了他的陷阱。
如果对方只是愚昧无知的人,那你搭理他们,就等于把自己降到了和他们一样的水平线。
无论怎样,装傻常常就是最明智的方法,也是对烦心事的最好回应。
你不可能让每个人都高兴,也无法预知谁会向你发起攻击,但却可以好好地管住自己的心,管好自己的嘴。受得了委屈,才能获得平静,学会忍耐,才能保证自己的平安。
4、凡是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就索性遗忘了它!
这个世界从没有真正的公理和公平,讲理是小孩儿的事,认命才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古希腊神话中的俄狄浦斯一生都在追寻自己的身世之谜,但经历痛苦挣扎后得来的真相却引发了更大的人生悲剧。
百思不得其解,可能就根本没有解,既然如此,就放下这个问题。要学会带着疑问好好地睡觉,过于执着没有意义,只能伤害自己。
马克·吐温曾说:“让我们陷入困境的不是无知,而是看似正确的谬误判断。”
有些问题我们过于纠结,反而会被错误的认知束缚,此时,不如选择遗忘,将精力投入到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上。
5、小悲悯只同情好人,大悲悯不但同情好人,而且也同情恶人。
为什么要原谅一个坏人?因为坏人也有值得同情的地方,任何坏都并非偶然,赶尽杀绝本身就是一种恶。
释迦牟尼认为恶行源于无明和贪嗔痴,本质上也是苦难的一种表现形式。与其憎恨坏人不如同情他的苦难。
小悲悯犹如局限于个人情感和有限视野的同情,它仅能触及表面的善恶对立。
而大悲悯则超越了二元对立,达到了对人性全面而深刻的洞察与包容,它不仅同情善良者的苦难,也能理解和同情恶人因无知、欲望或环境影响下的挣扎与苦痛,从而体现出更为广阔和深远的人道主义精神。
6、我要好好活着,给全中国留下这个黑点!
司马迁在遭受宫刑后依然坚持完成《史记》,他屈辱的内心深处是否也念着类似的话的呢?
别人的羞辱无法剥夺我们的生命,剥夺我们生命只能是自身信念的崩塌。
存在主义有一个核心观点:人的存在先于本质。这意味着人没有预先注定的目的或角色,每个人都有绝对的自由去塑造自己的生活和人格。人必须面对一系列的选择,并通过这些选择来赋予自己的生命意义。人不断地在世界中行动,每一刻都在创造着专属于自己的本质。
不管遭遇什么,哪怕被社会被他人打成一个黑点,也要把这个黑点留下来。只要还活着,只要信念不崩塌,总有一天,我们会实现自我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