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编整理自圣加仑大学经济学博士罗尔夫·多贝里的《清醒思考的艺术:你最好让别人去犯的52种思维错误》一书(中信出版社出版)。
1、幸存偏误
幸存偏误指:由于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败,你会系统性地高估成功的概率。
2、游泳选手身材错觉
职业游泳者体形完美,并不是因为他们锻炼充分。实际情况正好相反:他们之所以成为出色的游泳选手,是因为他们拥有这样的身材。他们的身躯是一种选择标准,而不是他们运动的结果。
女模特儿为化妆品做广告,有些消费者就以为化妆品会让人变漂亮,但其实让这些女人成为模特儿的并非化妆品。这些模特儿天生丽质,因此才被选来拍化妆品广告。就像游泳选手一样,在这里,美丽是一种选择标准,而不是结果。
一旦我们混淆选择标准和结果,我们就会产生游泳选手身材错觉。
结论:凡有人讴歌某种东西值得追求——强健肌肉、美貌、高收入、影响力等等,你都要看仔细。在跨入泳池之前,不妨先照照镜子。你要诚实地对待自己。
3、过度自信效应
我们总是系统性地高估我们的学识和预测能力——而且高估得很厉害。过度自信会令你忽视你真正知道的东西与你已知的东西之间的区别。过度自信效应在男人身上比在女人身上更明显——女人较少高估自己。
结论:请对所有预测持怀疑态度,尤其是当这些预测是由所谓的专家们作出的。请你在筹划任何事情时都从悲观的角度出发,作最坏的打算。这样你才会真正有机会,更现实一些地判断形势。
4、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有时被含糊地称为随大流)是指:只要别人做什么我也跟着做什么,我的行为就是正确的。换言之,越多的人认为一个想法正确,这个想法就更加正确——这当然是荒谬的。
5、纠缠于沉没成本
在我们已经投入特别多的时间、金钱、能量、爱等因素之后,沉没成本令人难以放手、难以释怀。如果你只是因为舍不得已经作出的投资、付出,而决定继续做某件事,这并非一个好理由。理性的决定意味着忽视已经投入的成本。你已经投资、付出了什么并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现在的形势及你对未来的评估。
6、互惠偏误
在超市里会有人让你品尝酸奶、奶酪、火腿等,出于互惠的想法,你会有不愿亏欠、尝试购买的强烈意愿。
7、确认偏误之一
确认偏误是所有思维错误之父——它过滤掉与我们现有观点相矛盾的信息,为的是与我们现有的理论、世界观和信念相兼容。这是危险的。
人们要么根本看不到对立的证据,要么干脆将它们作为“特殊情况”和“不可预见的困难”搁置一旁。
遇到“特殊情况”这个词,更仔细地倾听是值得的。它的背后经常隐藏着很普通的反驳证据。
你最好是像达尔文那样去做:他年轻时就习惯于系统地克服确认偏误。一旦他的观察与他的理论相矛盾,他就会特别认真地对待它们。他始终随身携带着一个笔记本,强迫自己在30分钟之内记录下与他的理论相矛盾的观察。他知道,大脑在30分钟后会主动“忘记”反驳证据。他对他的理论越坚定,他就会越发积极地寻找矛盾的观察。
8、确认偏误之二
互联网让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到志同道合者。我们阅读支持我们看法、观点的文章。大数据精准推荐、新闻个人化使得相反的意见根本不会出现在我们的电脑屏幕上。我们越来越多地活动在思想一致者的社区里,这更加加深了确认偏误。
结论:请你与确认偏误作斗争,不要一味地排斥、拒绝反驳证据。
9、权威偏误
出错是人类的通病,但重要的是,面对权威我们会将独立思考调低一级。面对专家意见时我们往往会比面对其他意见粗心许多。还有,我们会服从权威,哪怕是在理性或道德上毫无意义的地方。这就是权威偏误。
当有一位强势的首席执行官时,员工患上权威偏误的危险就更大,这对公司很不利。
10、对比效应
对比效应是常见的思维错误之一。你会为你的新车订购真皮车座,因为你觉得车座的钱相对于整辆汽车的价格来说只是笔小钱。
11、现成偏误
现成偏误是指:我们依据现成的例子来想象世界。这当然是愚蠢的,因为现实中的某种东西不会因为我们更容易想到而出现得更频繁。
应对办法:请与跟你想法不同的人合作,跟那些与你拥有截然不同经验的人合作。因为你独自战胜不了现成偏误。
12、“在好转之前会先恶化”的陷阱
“在好转之前会先恶化”的陷阱是确认偏误的一种变体。一般来说,对专业一窍不通或对事情没有把握的人更常用到:如果情况继续走下坡路,就证明了他的预言是正确的;如果情况意外地回升了,他则可以将好转归功于他的能力。
结论:如果有人说:“在好转之前会先恶化”,你脑子里就应该敲响警钟。不过请小心:确实有那样的情形,先是再次下滑然后回升。
13、故事偏误
我们喜欢听故事,不喜欢听抽象事实。故事偏误是指:用故事扭曲和简化现实,它们排斥不合适编进故事的一切。
结论:从自传到世界大事——我们将一切炮制成有“意义”的故事。我们这样做是在扭曲真相——这会影响我们决定的质量。
应对方法:请你将这些故事拆解开来。请你问问自己:这些故事想隐藏什么?
训练方法:请你设法用无关联的眼光看看名人的生平,你会吃惊的。
14、事后诸葛亮偏误
请你记日记。请你写下你的预测——有关事业、体重、股市等。请你不时地拿你的记载与实际情况相比较。你会惊讶你是个多么糟糕的预测家。另外,请你也同样读历史,不是事后的、成熟的理论,而是那个时代的日记、剪报、备忘录。这会让你更好地感觉到世界的不可预见性。
15、无所不知
巴菲特的生活信条是:“请认清你的能力范围,并待在里面。这个范围有多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这个范围的界线在哪里。”查理·芒格重复说:“你必须找出自己的才能在哪里。我几乎可以向你保证,如果你必须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外碰运气,你的职业生涯将会非常糟糕。”
结论:请你不要将爱出风头的人、唠叨鬼、花言巧语者、爱说闲话的人与一个真正有知识的人搞混。你怎么能区分出来呢?这里有个明确的信号。真正有知识的人知道他们知道什么,也知道他们不知道什么。这类人一旦来到他的“能力范围”之外,他要么什么也不说,要么就说“我不知道”。他这么说时不会觉得难为情,甚至还会带着一定的骄傲。而在另外一些人那儿,你别的什么话都能听到,就是听不到这一句。
16、控制错觉
控制错觉是指:相信我们能够控制或影响某种我们客观上无法控制或影响的东西的倾向。
请你将注意力集中于你真正能影响的少量东西——坚定不移地只关注其中最重要的那些。
17、激励过敏倾向
人都会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令人吃惊的是两个次要方面:第一,一旦有激励加入游戏或改变了激励,人们就会迅速而剧烈地改变自己的行为;第二,人们是对激励做出反应,而不是对激励背后的目的做出反应。
好的激励机制会将目的和激励联系起来。
结论:请小心激励过敏倾向。如果你对某个人或某个组织的行为感到吃惊,请你想想,那后面隐藏着什么激励机制。我保证,你可以这样解释90%的行为。激情、精神疾病、心理障碍或恶意最多占到10%。
18、回归均值
极端成绩与不太极端的成绩总是来回交替。
忽视回归均值,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比如老师会得出结论,处罚比夸奖更有效。因为通常考试成绩最优秀的学生会受到夸奖,最差的则会遭到处罚。而在下次考试中——纯随机地——可能就会是另一些学生处于成绩最高和最低的位置。老师因此得出结论:处罚有效,夸奖有害。这当然是一个谬论。
结论:当你听到诸如“我病了,去看医生,现在我好了,因此是那位医生帮助了我”或“这一年公司业绩很糟糕,我们请了个顾问回来,现在业绩恢复正常了”的话时,很有可能就是回归均值在起作用。
19、公地悲剧
凡好处归个人而成本由集体承担的地方,就潜伏着公地悲剧:二氧化碳的排放无度、乱砍滥伐树木、水污染、灌溉无节制、公用厕所的脏乱差等等。但这并不是说,自利的行为是绝对不道德的。
公地的真实意义是一处公共场所,希望通过教育、启蒙、信息宣传、呼吁“社会责任感”等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公地悲剧是不可能的。
如果有人真想解决公地问题,只有两种可能:将公地私有化或加强管理。
公地悲剧本是亚当·斯密的“无形的手”的对立面。特殊情形下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并不能指向最佳效果——而是恰恰相反。
20、结果偏误
我们倾向于以结果判断决定——而不是当时做决定的过程。这种思维错误又名“史学家错误”。
要判断决定的好坏,必须置身于当时的情境之中,过滤掉我们事后知道的一切信息。
结论:请你切勿以结果判断决定。结果差并不一定意味着当时所做的决定不对,反之亦然。你最好仔细研究一下这样做决定的原因,而不是吐槽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决定,或者为一个也许是纯属偶然地获得成功的决定感到庆幸。应该思考的是:这个决定是出于理性而做出的吗?
21、选择的悖论
有所选择令人幸福。但这也有一个“度”,过多的选择会降低生活质量。
请你在端详面前的选项之前,仔细考虑你想要什么。你要明白,你永远做不出完美的选择。要想做出在事后看来无懈可击的选择是非理性的,因为事情的发展永远有无数种可能性。
你就满足于一个适合你的“好答案”吧。是的,在生活伴侣这件事上也是如此。只有最好的才适合你吗?在存在无限选择的年代,情况恰恰相反: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22、讨喜偏误
讨喜偏误很容易理解,可我们却一再犯这个错误。它是指:某人越讨喜,我们就越倾向于从这个人那儿买东西或者帮助他。那么,什么叫讨喜?科学家列出了一系列因素。我们会觉得一个人讨喜,如果他(她):(1)外表有吸引力;(2)在出身、个性和兴趣上与我们相似;(3)他(她)觉得我们讨人喜欢。
广告很多时候是在奉送恭维——“因为你值得这样。”这就是说:谁发出他觉得我们讨人喜欢的信号,我们就倾向于也觉得他讨喜。恭维具有神奇的效果,哪怕那是谎话连篇。
结论:你在购买时应该坚持不受卖方影响。更好的办法是:请你想象代言人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家伙。
23、禀赋效应
我们感觉我们拥有的东西比我们没有拥有的更有价值。换句话说:当我们出售某物时,我们要求的钱多于我们自己愿意为它支付的钱。
让我们放弃要比让我们囤积难得多。这不仅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在房子里堆满废物,也说明了为什么邮票、手表或艺术品的爱好者很少将他们的收藏拿出来交换或出售。
24、奇迹
结论:不可思议的意外事件,就是虽然少见但完全可能发生的事件。它们的发生没什么可吃惊的,如果它们从不发生,那才令人感到意外。
25、团体迷思
一群智慧的人做出愚蠢的决定,因为他们每个人都误以为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共识,从而做出他们每个人在正常情形下都会拒绝的决定。
结论:如果你是一个智囊团的成员,无论何时,你都要讲出你的看法——哪怕这看法不是很中听。你要仔细考虑没有讲出的意见,必要时要甘冒被隔离在温暖团体之外的风险。如果你领导着一支团队,请你指定某人唱反调。他将不是团队里最受欢迎的人,但也许是最重要的人。
26、忽视概率偏误
我们常常对一件事的预期强度做出反应(比如设想奖金的多少),而缺少对概率的直觉理解。人们把这种思维错误称为忽视概率偏误——这会导致做出错误的决定。
结论:我们很难区分各种风险,除非风险为零。由于我们不能直觉地理解风险,我们必须计算预估。
27、零风险偏误
我们只信任零风险。它就像灯光吸引蚊子一样吸引我们,我们常愿意投资过多的钱,就为了彻底消除微小的剩余风险。
结论:请你告别零风险的想象,学会怀着“没有什么是安全的”想法生活——无论是你的积蓄、你的健康、你的婚姻、你的环境。请你满足于至少有东西让你保持相对稳定并体验自身的快乐。不管发生什么事,快乐的人照样快乐,不快乐的人依旧不快乐。
28、稀少性谬误
结论:物以稀为贵,我们对稀少性的典型反应是丧失清晰思考的能力。因此请你仅按价格和作用判断一样东西,而不要在乎它是否稀少。
29、忽视基本概率
精确描述误导了我们,让冷静的目光偏离了统计真相。科学里称这种思维错误为忽视基本概率。忽视基本概率是最常见的思维错误之一。实践中所有记者、经济学家和政治家都常犯这种错误。
30、赌徒谬误
人们相信命运具有一种平衡力量。这就是常说的赌徒谬误,但独立事件不存在平衡的力量。
结论:请你仔细观看,看你面对的是否是独立的事件——不过这主要存在于赌场、彩票和理论书籍里。现实生活中这些事件大多有着相互联系——已经发生的事情,会影响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因此请你忘记命运的平衡力量(除了回归均值的情形)。
31、锚定效应
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
一个对象的价值越无法确定,如房地产、公司、艺术品等,就越容易受锚定影响,就连职业人员也无法避免。
现实生活中,锚定效应随处可见。科学证明,如果老师知道一位学生过去的学习成绩,就会影响他给学生的新论文打分。在这里,过去的成绩起了锚定的作用。
32、归纳法
我们相信,当我们登上飞机时,气体动力学的原理明天也管用。我们估计,我们不会在大街上被无缘无故地殴打。我们指望,我们的心脏明天也照常跳动。我们需要归纳法,但我们不可以忘记,所有确信都只是暂时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怎么说来着?“除了死亡和税收,没有什么是肯定的。”
33、规避损失
我们估计损失要比我们估计收益多得多,这不足为奇。损失要比同样多的收益对我们的影响更大。科学里称之为规避损失。
因此,如果你想说服某人,请不要用可能的收益做论据,而要说他这样做可以规避一种可能的损失。
人们害怕失去某种东西的想法要比获得某种同等价值的东西的想法强烈。我们对不利东西的反应要比对有利东西的反应敏感。走在大街上,一张凶恶的脸要比一张友善的脸更容易引起我们注意。恶行要比善行更久地留存在我们的记忆里。当然也有例外:在事关我们自己的时候。
34、社会性懈怠
一同拉一根绳子的人越多,个人的贡献就越低,这并不令人吃惊。令人吃惊的是它没有降到零。因为零效率会引起注意——继而会带来后果,如被逐出群体或损坏名誉。我们能细腻地感觉到,懈怠到什么程度不会被看出来。
社会性懈怠是一种我们让自己亏欠所有人的欺骗形式。这一欺骗大多不是故意的,而是不知不觉发生的。
社会性懈怠不仅出现在体能效率方面,我们在精神上也会懈怠,比如开会的时候。
出于同样的原因,团队会冒比个人更大风险的倾向。人们称这一效应为风险分摊。事实证明,团队讨论会导致做出比人们独自做决定时更冒险的决定。因为大家都会想:“一旦出事,不是我一个人承担责任。”在涉及巨额资金的公司,或在团队决定是否使用核武器的军队里,风险分摊的想法都是危险的。
35、指数增长
结论:当事关增长率时,请不要相信你的感觉。真正有助于你的是计算器。
36、赢家的诅咒
赢家的诅咒是指:拍卖的赢家大多是事实上的输家。一方面,因为一种货物的真实价值是不确定的。出价方越多,报价过高的概率就越大。另一方面,因为我们想排挤竞争对手。
37、基本特征谬误
基本特征谬误是指,系统性地高估人的影响,在解释某些东西时低估情境因素。
我们将90%的精力都用来关注人,只用10%的精力关注情境。
其实,不管戏剧多么让我们着迷,舞台上的人绝非孤立的,他们的表演离不开一个个情境。你若真想理解正在表演的戏剧,就请你不要只注重表演者,而是多关注他们所处的背景、情境。
38、错误的因果关系
“良好的员工激励会创造更高的企业利润。”“员工们积极性高,是因为公司经营得好。”果真如此吗?经济图书作者和顾问经常运用错误的——或至少是未经证实的——因果关系。
结论:相互关系不等于因果关系。你要看仔细。有时两者之间因果恰恰相反,有时两者之间根本就没有因果关系。
39、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是指:我们让某一个方面照花了眼睛,并由此推及全貌。
如果某人的某一个方面(比如外貌、社会地位、年龄)造成了正面或负面的印象,那么它将“普照”其他的一切,从而过度影响其总体印象。美貌是得到研究最多的例子。几十项研究都证明,我们会自动认为漂亮的人更可爱、更诚实、更聪颖。事实也证明,有魅力的人更容易事业有成。
结论:光环效应挡住了我们的视线,让我们看不到真实的特征。因此你要看仔细,试着先忽视醒目的特征。
40、替代途径
替代途径是指,所有同样可能发生但没有发生的事情。
结论:风险从来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因此,请你时刻考虑你有什么样的替代途径。别拿通过冒险的替代途径获得的成功太当真。蒙田怎么说来着:“我的生命充满不幸——这些不幸大多没有发生。”
41、预测的错觉
什么可以预测,什么不可以预测呢?比如我在预测我一年内的体重变化时误差就不会太大。而一件事情越复杂、时间跨度越长,其未来的发展变化就越多。
结论:请你对预测持审慎态度。
42、关联谬误
存在两种思维:一种是直觉、机械、直接的思维;另一种是有意识、理性、缓慢、有逻辑性的思维。只可惜早在有意识的思维开始之前,直觉思维就得出了结论。
结论:请你忘记“左半脑和右半脑”的说法吧,更重要的是直觉思维和有意识的思维之间的区别。直觉思维偏好可信的故事,做重要决定时不顺从它们对你是有好处的。
43、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是指:视表达方式的不同,因为只关注到整体的一个方面或少数方面,所以在不同时候,我们会对同样的事情会做出不同的反应。
44、行动偏误
特别是在遇到新情形或不明情形时,就会发生行动偏误。
结论:当形势不明、矛盾、看不透时,行动偏误就会插手了,我们会产生要做点什么的冲动,随便什么——不管它有没有帮助。此时我们倾向于做无用功,哪怕没有这么做的合理理由。之后我们会感觉好受些,虽然其实什么也没有好转——事实甚至正好相反。
因此,如果情况不明,请你不要采取任何行动,直到你能更好地分析形势。你要克制自己。“人类的全部不幸就是他们不能安静地待在他们的房间里。”帕斯卡尔就曾经这么写道。
45、不作为偏误
不作为偏误总是出现在无论放弃还是行动都会带来损害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放弃,因为这样引起的损害主观看来更无害。
46、自利偏误
成功归于自己,失败归于外因。这就是自利偏误。
婚姻里也是如此:科学证明,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他们对自己为伴侣关系正常运转所作贡献的评价都高于50%。
如何应对自利偏误呢?你有对你直言不讳的朋友吗?如果有,你很幸运。如果没有,那你至少有个死对头吧?好,那你就挑战一下自己,请他喝咖啡,请他不加掩饰地说出对你个人的意见。你会永远感激他的。
47、享乐适应症
有一些科学的建议:(1)请你避免很长时间也不会习惯的负面效应,例如噪音、疲累等;(2)请你对物质的东西只期待短期效果,例如汽车、房屋、分红、中彩票、得奖金等;(3)持续的正面效应与你如何利用你的时间有关。你要设法让自己得到尽可能多的自由时间和自主权。
48、自我选择偏误
当我们本身是样品的一部分时,我们必须注意,不要掉进一种以自我选择偏误著称的思维错误的陷阱中。
自我选择偏误无所不在,不经意间会掉进它的陷阱。例如:一家时事通讯报社给他的客户寄去一张调查表,旨在调查他们觉得这份时事通讯报有多重要。可惜只有订阅了这份报纸、尚未退订的客户收到了调查表——也就是对报纸较为满意的客户(其他人不再做样品)。结果这调查自然是无用的。
49、联想偏误
联想偏误会影响我们做决定的质量。比如,我们倾向于不喜欢送来坏消息的人。
我们应该注意,一个经历里隐藏着多少智慧,我们就只吸取多少;好让我们不像坐过热灶台的猫一样,被烫过的猫永远不会再坐到热灶台上去——这是对的。
巴菲特对此了如指掌:他指示他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们,不要告诉他好消息,只告诉他坏消息——而且要直截了当地。
50、新手的运气
假如开始时一切顺利,请务必多加小心。
赌场的赌客熟悉这一点,他们称这是新手的运气。在游戏的前几轮就输掉的人会倾向于退出游戏;而赢钱的人,就倾向于继续玩下去。这个幸运儿坚信自己拥有超过平均水平的能力,于是他会加大赌注——后来他一下子就变成了倒霉蛋,也就是在概率“正常化”的时候。
第一,如果你长期比其他人成功,你可以认为,自己的才华可能起到作用,但你绝不能过于自信、自满。第二,参与的人越多,某人出于纯粹的运气长期成功的概率就越大。也许你就是这个某人。如果你在一个只有10名竞争者的市场上脱颖而出,这说明你有一定的才华。如果你在一个拥有千万名竞争者的市场上成功了,你就不应该太骄傲(比如说在金融市场上)。这种情况下你应该认为,你只是很幸运。
不管怎样,请你不要急着做出判断。新手的运气有可能是灾难性的。请你像一位科学家那样,武装自己,以防自欺欺人。
51、认知失调
《狐狸摘葡萄》的故事中,狐狸有三种方式可以缓和这恼人的矛盾:(1)它最终还是想办法摘到了葡萄;(2)它承认自己的能力不够,摘不到葡萄;(3)事后作出别的解释:“它们还没熟透,我不喜欢酸葡萄。”
最后一种我们称之为认知失调,就是撒一点谎,让自己感觉好一些,这是一种不理性的自欺欺人。
52、双曲贴现
人们宁愿要金额较小的眼前酬劳也不要金额较大的日后报酬,这一现象叫双曲贴现。一个决定离现在越近,我们的“情感利息”就越多。
双曲贴现,也就是我们受及时行乐的想法控制的事实,是我们过去的动物性的一种残留。动物不愿意立即放弃现在的某种奖励,哪怕将来可以得到更多奖励。
结论:及时行乐的诱惑力极大——尽管如此,双曲贴现也是一种思维错误。我们越能控制我们的冲动,我们就越能成功地规避这一错误。我们对自己的冲动控制力越小——比如在酒精的影响下——我们就越容易犯这个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