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致力于推广文学传播文化的在线平台,帮助大伙重视阅读和文学创作,传递文学力量,推动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 《 普读 • PooDu 》

《金刚经》4句话:在浮躁的年代里,持一颗沉静的心

4 Sentences From Diamond Sutra: In An Impetuous Age, Keep A Calm Heart

2023-05-30 23:52
《金刚经》4句话:在浮躁的年代里,持一颗沉静的心

《金刚经》,全名叫做《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佛教史上最伟大的佛教经典之一,包含了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被奉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众圣之所依”,是最能代表大乘般若思想的经典。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一切诸相都是虚妄不实的,不要执著于任何形象和境界,一切都会随顺而变。如果能够照见各种现象的空性,便是真正的悟到了佛性。六祖惠能的“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也是契合了这个道理。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并不是说一切相都不存在,而是说一切相都有,但是当实证无相的时候,心不会受其影响而波动。之所以发生影响和波动,是因为考虑到自身的利益,觉得那些人、事、物、环境状况种种对自己太重要了,和自己的利害、得失有关,所以认为是真实相。

修行时,首先一定要肯定自己、承认自己本身是虚妄的,进而体会到自己的身体与心也都是虚妄的,然后才不会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否则只是闭着眼睛说:「虚妄的!外面的环境统统都是虚妄的!」结果别人给你一个耳光,所有的一切就变成真实;这并不是外面的状况有什么不同,而是自己内心的转变。所以,体验、承认坚固的自我执着是虚妄的,如此,也能进一步体验到一切的环境都是虚妄的。

《坛经》里。其中有一个故事最能解释这句话。一个旗在风中飘动,有的人说是风在动,有人说是旗在动,而六祖说,什么风和旗都没有动,而是心在动。风也是相,旗也是相,当旗与风都是相,都是虚妄时,唯一能使旗动的就是心念了。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因缘聚合的现象、事物,都不是永恒的,就像梦幻泡影,露水闪电一样,随瞬即逝,无常变化的。这里的法不是佛法、道法的意思,而是指一切因缘聚合的现象、事物。

对于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诸佛菩萨的看法是这样的,它像闪电,它像露水,它不是真的,存在的时间很短。我们一个人生活在世间不过几十年而已,寿命长的,七、八十岁就算是寿命长的,四、五十岁过世的很多,真的是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这样看法就正确,就对了。

所以事实真相我们搞清楚、搞明白,还会不会去造恶?不会了,真的叫心平气和。心平气和是学问、是功夫。你不了解事实真相,叫你放下,谁肯放下?谁愿意放下?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不叫你放下,你自己放下了,为什么?因为你自己真的了解,不可得,连这身体都不可得,何况身外之物?一切法不可得。真搞清楚、真搞明白,这个人我们就称他作佛、称他作菩萨。佛是圆满的清楚明白了,菩萨是清楚明白没有达到圆满,但是这些人确确实实他们的心清净平等,他没有起心动念,他没有分别执着。所以他有真实智慧,智慧从哪里来?智慧是自性里头本有的,不是外头来的,这叫内学。

《金刚经》4句话:在浮躁的年代里,持一颗沉静的心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应该无任何执著的升起清净心,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真正的修行,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去则不留。

所谓“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而凡夫心是有所得、有所住的,正因为如此,才遮蔽了我们本自具足的智慧。正如《坛经》所说:“般若智慧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般若是我们本来具足的,只是被无明遮蔽,所以才迷失了,不能觉悟。

南怀瑾先生说,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他说真正的修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一切众生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人间所用的概念和方法,是为了很粗线条地去分辨和明了事物。像我们说昨天是过去,今天是现在,明天是未来,这样分别,只是让我们的思维有这么一个规律。但其实,昨天、今天、明天这三个方面,都是人假定出来的,是人把它想出来的,事物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我们用这种方式来界定,其实是界定不清的,比如说“当下”,但它已经过去了。所以,这三句话是告诉我们,不要执著于这些时间的概念。

南怀瑾先生说,一切都不是心,众生一切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像物理世界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