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致力于推广文学传播文化的在线平台,帮助大伙重视阅读和文学创作,传递文学力量,推动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 《 普读 • PooDu 》

你为什么读书?钱理群:静悄悄地变革,从读书开始

Why Do You Study Qian Liqun: Change Quietly, Starting From Reading

2023-05-30 23:35

读书本身就是一种最理想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也非常快乐,读书极其快乐,也寻找意义。

鲁迅指出:“人各有己,而群之大觉近矣”

我今天的题目是“读书,为了健康、快乐、有意义的活着”。我要讲的,是鲁迅先生对青年的一些建议。

什么叫合理地做人?什么叫快乐地、有意义地活着?这背后其实关乎如何处理人和社会、个体和群体的关系问题。鲁迅对这个问题有两句话,第一句是“人各有己,而群之大觉近矣”。就是说当每个人都感知到个体,人群就近乎于彻底觉悟了。此句强调个体的自由觉醒是社会觉醒的前提;另一半是:“人各有己,而中国也就立起来了。”每个人都把握了自己,都具有独立的意志,那么中国也就真正站起来了。

个人独立,是国家独立的基础和前提。也就是说,鲁迅先生认为,人的本性,首先表现为他的个人性。因为人是有个体性的,个体的独立自由权利是国家独立自由权利的基础和社会进步的基础。

鲁迅的第二句话是:“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就是说,我不是孤立地存在,我是作为群体的存在。因此他提出,一个真正博大的人,是能够体会到全人世间的快乐和痛苦的。别人的幸福是他的幸福,别人的痛苦也是他的痛苦。他感觉到自己和他人和社会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所以他说人不能够只是咀嚼自己小小的悲欢。这是鲁迅对当时年轻人最严峻的批评,把个人的悲欢看做是整个世界,脑子里面只有自己,把个人的悲欢作为全部的目的,这就违背了人的社会性。

这都涉及人际关系的问题。只有在群体的发展中,才会有真正个体的发展,因此鲁迅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价值观、新的伦理观,叫做“自他两利”。追求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之间的平衡。这是完全新的价值观和伦理观,在为己和为他间取得平衡。所以我常跟志愿者说,志愿者虽然是为他,但首先是为己,因为在利他过程中,你的生命得到价值,把利他和利己统一了起来。

因此我要提一句话,当你强调“我们”的时候别忘了“我”,“我们”的发展是以“我”的发展为基础;当你强调“我”的时候别忘了“我们”,“我”的发展必须在“我们”的共同发展中取得发展,这是一个辩证的关系。

我一直强调平衡的概念,在物质与精神中、个人与社会中取得平衡,不要绝对偏向其中一方。我们中国最大的毛病就是“钟摆现象”,老是偏向一方,一强调物质就没有精神啦,一强调他人就没有自己啦。其实,我们要回到“中道”来,回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上来。当然,我们讲的是动态平衡,完全平衡是没有的,它是在不断矛盾、不断平衡、不断偏置的过程中来到达某种平衡。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偏向一方,是个矛盾斗争的过程。

从刚才的讨论可以看出,健康、快乐、有意义地活着,讲起来很容易,但实际内涵很丰富,这就需要我们去研究、琢磨,更重要的是要我们去实践。

你为什么读书?钱理群:静悄悄地变革,从读书开始

对根本的人性,要充满信任和自信

紧接着的问题是如何实践?这是我讲的第二个题目,叫做“静悄悄地变革,从读书开始”。

“静悄悄”是什么意思?实际上是说,要真正使得每个中国公民快乐、健康、有意义地活着,实际上要有制度保证,这就是我们进行经济政治改革的原因。但我们普通人怎么参加改革?

我们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人对自己的生存状态感到不满、感到累、感到没意思的时候,却无力改变,于是就产生了焦躁、发牢骚、怨愤的现象,成了愤青,这就是我们当前的困境。我们既对生存状态不满,有要求、渴望,但是又做不到,而且没力量去改变这一切。

如何走出这样的困境?我的建议是,第一不要发牢骚,第二不要等待,要行动起来,从改变自己和改变周围的人的存在开始。这里要引用鲁迅的话:“青年何须寻那些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不如寻朋友,联合起来,同向着似乎可以生存的方向走。因为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劈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鲁迅号召青年人自己解救自己,自己解放自己,自己联合起来。联合起来干什么呢?我建议,联合起来快乐地、健康地、有意义地活着。按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理想快乐、健康、有意义地活着,来创造一种新生活。

比如说,在这个物质享乐消费的社会里边,我们这一群人尝试着物质简单、精神丰富的生活方式;当许多人奉行极端利己主义,拒绝承担任何社会责任和社会道义的时候,我们这一群人,尝试着利己利他;当许多人奉行将他人视为敌人,坚持丛林法则,进行残酷的你死我活的斗争的时候,我们这一群人,不把别人当敌人,而当成兄弟姐妹,大家一起合作;当这个社会充满谎言的时候,我们这一群人努力地部分生活在真实里……别人我们管不了,但是我们自己可以管自己,或者我们这一群朋友可以互相理解。我们采取一种“我不跟你玩儿,我自己玩儿行不行”的方式,所以我就提倡“自己玩儿,按自己的方式去玩儿,我们联合起来,自己玩儿”。自己去过一种快乐、健康、有意义的生活。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这是可以做得到的。

这就存在变革,从改变自己和周围人的存在开始。这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只要你愿意。但我强调静悄悄,别对抗,不张扬,低调说话,别大声嚷嚷“哎呀你们不合理呀”,不要让别人注意你,你就静悄悄地该做什么做什么,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你的阻力,而且也的确没有什么可大声张扬的地方,你不要摆出一副愤青的姿态。而且我们要相信一点,我们的追求,刚开始很孤独,但我们追求的“快乐、健康、有意义地活着”,是最符合人性的,而人性给予我们一种力量,我们对人性要充满信心。我们可以对社会失望,但对于根本的人性,要充满信任和自信,你要相信,符合人性的事情总是会得到别人的理解。只要你成功了,别的人就跟着你一起做了。这有一种内在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我们做得好,就会对周围产生影响,像滚雪球一样逐渐扩大。

我记得我参加过北京最早的志愿者组织,当时没几个人参加,但现在发展得相当可观,几十万人了。

你为什么读书?钱理群:静悄悄地变革,从读书开始

只有在读书的时候,才最平等

再问一个问题,这样的存在变革从什么时候开始?从哪里开始?从读书开始。我郑重地介绍,希望诸位能够支持读书会,从读书会开始,这是我这些年来一直在提倡和接触的。

最早是福建的一群老师,在网上建立1+1读书俱乐部,一群老师每个月读一本书,在网上展开讨论,在一个城市里聚会讨论这本书。泛泛提倡读书是不行的,那没办法交流,大家共同读一本书,然后来思想见面,很容易操作。

那天我到福建去了,他们就在网上发布消息说钱理群教授来了,马上就有各地的人聚集到福州来听我讲,听完他们就走了,这样一个读书会的形式把人都聚集起来了。在读书过程中形成一个共同理念,然后再考虑我们要做什么事情。现在读书会在全国有相当大的影响,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这里又要追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要从读书开始?读书的重要性到底在哪里?我想我有两个理由:第一,快乐、健康、有意义地活着,关乎幸福观、价值观、人生观,关乎我们的信仰问题。这问题的解决不能凭空想,需要知识和历史资源作为背景,世界观的解决和寻找,前提是在历史上寻找精神资源,这就需要读书。

在我看来,某种程度上,全世界的文明历史就是各地区、各民族、各时代人在不断寻找合理价值观和幸福观的过程。寻找过程中中国积累的经验全部集中在书本里,特别是经典著作里。所以首先读经典,广泛吸取人类文明的精华,作为解决价值观、幸福观、人生观的基础。第二,读书本身就是一种最理想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也非常快乐,读书极其快乐,也寻找意义。中国古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可能有假,但是书中自有意义在这句话无假,且是人类文明积淀的那种意义,所以读书可以延伸我们的精神空间、生命空间。

我常说,只有在读书的时候,才最平等。每个人都可以读书,读书的时候才是独立自主的。任何人,从孔夫子到普希金,你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想见孔子,打开《论语》就可见了,不想见,合上就走了,这多自由啊,以你为主,而且完全超越时空的界限,这何等快乐!何等幸福!此时不读,更待何时!这是我们普遍意义上说读书的意义。

从在座的角度说,大学是人生中最好的读书的时光。我经常和大学生讨论一个问题,你们自命为大学生,但是,你们知道大学是干什么的吗?你想过大学在你人生阶段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吗?我看很多人没想过,糊糊涂涂当大学生,还自以为傲。我有两句话,第一,大学不同于中学,它有相当的独立自主性,中学你不独立,听家长、老师支配。第二,大学不同于工作以后,因为你们的任务是准备为社会服务,不要求你直接为社会服务。你享有公民权,但不尽公民义务。人生就这一段,四年,不够再读研究生。

在这样的大学生活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应该读书!

读书是通向文明的最好途径,大学就要独立自主、集中精力地读书,还要自由,一生中只有这四年或八年。

可是有些大学生一上大学就忙着去公关,这不好,钱以后能赚,书以后不一定会读。现在是一个常识,大学就是来读书的,不是来搞关系赚钱的。大学里要充实自己,为未来和社会服务。

你为什么读书?钱理群:静悄悄地变革,从读书开始

“好人要联合起来做好事”

怎么读书,鲁迅的建议非常重要。

第一,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及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学理科的可看看文科的书;学文科的可看看科技的书。这样对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但中国人普遍有个毛病,那就是认为自己学的是最好的。要有更开阔的视野,大家要看清楚,我们学术发展的前景是什么?未来的学术发展是要走向综合的,这是理工文的通,还有文史哲的通,所以事业不能过分狭窄。还有,我们现在是知识社会,人的职业也会不断变换,特别是中文系的学生,毕业后职业容易变换,安全稳定会很难,所以最重要的是你的学习能力。真正学到的东西是靠自学得来的,你的知识结构越合理,你就越能适应职业、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这就是鲁迅的话的深层含义。

第二,要为趣味而读书。读书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职业的读书,一种是兴趣的读书。你们至今的读书,基本是职业的读书,就业教育的读书也一样,它是片面的。鲁迅曾作一个比喻,读书就像打麻将一样,对于真正的赌徒,追求的不是赚钱,而是摸牌摸出的无限趣味。所以读书也应该是非功利的、快乐的、为乐趣的。应试教育的最大罪恶就是把快乐读书变成功利的读书。实际上读书本身就是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

第三,鲁迅提倡一种随便翻翻的读书方式。读书方式可分为“正襟危坐”的读书,还有随便翻翻的读书。随便翻翻也是一种比较,防止上当,比如不要只读正史,还要读野史,才能更好地了解历史的原貌。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而不求甚解”,几本经典要细读,不求甚解。中国人学文学,要读《论语》、《孟子》、老庄的书,这是中国文化的源头。还有唐诗,那是中国青春期时代的诗歌,还有《红楼梦》、鲁迅,还有《楚辞》、《史记》、苏东坡……这些都是基本的经典,对于这些要逐字逐句,其余的书泛泛而读,毕竟人的精力有限,要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读多了你就会发现,有那么几个作家,你会非常喜欢,经过这样的筛选,你会找到你想读的最多的书。读书必须要读大家,这是你的依靠。我的学术研究功底就靠鲁迅和周作人。

最后鲁迅提议,倘若只看书,变成书橱,没有自己。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读完书还要自己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这一本活书。我建议中学语文教师也应该做到“读书,思考,写作,实践”,这也是青年的成长道路。

所以建议青年学生们:第一步,联合起来,多举办读书会;第二,共同思考,达成共识,把读书和实践结合起来,做一些改变自己和改变周围的好事。我有个口号叫“好人要联合起来做好事”,因为这个世界,坏人已经联合起来了。

据我观察,读书之余做志愿者活动也是一件很好的事。现在的志愿者有一种新的倾向,就是去过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比如回到农村一边读书,一边种地,一边做手工,过一种充实的自然的农耕生活。现在的电脑让我们的手越来越不会动了,但有些青年仍在努力着,比如城市的民间文化很有特色。广州的一些青年,去农村调查当地的方言,寻找城市文化的源头,这让我想起了五四时期的“新春”运动,追求一种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追求城乡的结合,这是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本文来自《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