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百善孝为先”。但是,不知道你是否有这种感受?你长大成人后,很多时间是在外漂泊打拼,然而陪伴父母的时间越来越少。
常常听到父母抱怨儿女不孝顺,而近日,美国老人一番话让这个中国老人沉默...
中国老人:我的孩子太没良心了
中国老人:唉,我的孩子实在是太没良心了。
美国老人:此话怎讲?
中国老人:他竟然问我愿不愿去老人公寓!
美国老人:老人公寓很好啊,我现在就住在那裡。
中国老人:啊?那种地方你也去?
美国老人:为什么不去?
中国老人:那种孤寡老人才去的地方,我要是去了,一定被亲戚朋友笑话死,不是折我的寿吗?
美国老人:不对吧?到了一定年纪,住进老人公寓是件很方便的事。怎么会被人笑话?
中国老人:到了一定年纪,应该和孩子还有孙子住在一起,共享天伦。住进老人公寓,又孤单又寂寞,听起来好可怜啊。
美国老人直摆手:和孩子住在一起?那不行,我和孩子住在一起超过两周就会不舒服,受不了。
中国老人:和自己孩子住一起不知多高兴,怎么会不舒服?
美国老人:我孩子十八岁就自己出门独立了,他回来小住几天我很欢迎,可他要是在家里长住,尤其还带著太太和孩子,我的生活就太受影响了。
中国老人:我就不明白,为什么你们这么不讲人情,早早就把孩子赶出家门,而且还让他们贷款付学费!?难怪你们最后得住进老人公寓!
美国老人:孩子十八岁了,是成人了,就该自立。贷款付学费,是他自己的选择。他要是愿意在家里住,我们也没意见。
中国老人:“没意见?”刚才你还说孩子在家里长住你就受不了。
美国老人:我是说,如果他带著一家人来长住,我的生活会受影响。
中国老人:那你就去他家里长住,不就用不着去老人公寓了吗?
美国老人斩钉截铁地说:那不行!去几天可以,超过两周绝对不行。
中国老人:你这个美国人好奇怪,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非要住到老人公寓才叫“行”?
美国老人:我有我的生活,我孩子有他自己的生活。我住在老人公寓,结识到许多新朋友,平时生活遇到麻烦,还有专业人员帮忙。我们分开住,很自由。
美国老人:孩子对我没什么责任
中国老人:你这话听起来好潇洒!你把孩子拉扯大,就算只到十八岁,他对你总该有些回报吧?
美国老人:回报?什么回报?
中国老人:当然是——接你回家一起住,让你安享晚年。不过反正你都住进了老人公寓,这福你是享不上了。你孩子给你钱吗?
美国老人:给我钱?为什么?
中国老人:表达孝心啊!
美国老人:不不不,我不需要孩子给我钱。他能把自己的贷款还清,有馀钱去渡假,我就很高兴了。他不需要给我钱。
中国老人:我发现你的孩子好轻松啊,什么责任也不需要承担。
美国老人;责任?我孩子对我没有什么责任。
中国老人:没责任?如果你没有钱,你不需要孩子管你?
美国老人:我有退休金,而且我的房屋贷款早就还完了。我有足够的馀钱养老。
中国老人:如果你有了病,难道不需要孩子管你?
美国老人:我如果生了病,老人公寓自然会送我上医院。
中国老人:如果你进了医院,需要陪床,难道不是你孩子?
美国老人:我们英国没有亲人陪床这一说。我家孩子只要来探望我,我就很高兴了。
中国老人:如果你付不起医药费,难道不需要你孩子管你?
美国老人:我们住院免费,不花钱。
中国老人:天啊!养儿防老对你这美国人看来完全不适用。
美国老人:养儿防老?这是什么意思?我生孩子,是因为我爱孩子,我从来没有指望我的孩子为我的晚年有过多的付出。他正是人生打拚的阶段,有许多事情要做需要努力工作,需要经营自己美满的小家庭生活,需要享受生活。
美国老人:你居然还帮忙带孙子?
中国老人:我也爱我的孩子,我也知道他在打拚的阶段很辛苦。所以我才会帮他们把孩子带大。没想到,我为他付出这么多,他竟然有让我去老人公寓的想法!
美国老人:你还帮忙带孩子!天啊,太不可思议了!
中国老人:为什么帮忙带孩子不可思议?
美国老人:带孩子是父母自己的事,和你有什么关係?
中国老人;他们要去上班挣钱,我反正也退了休,没事干,帮一点是一点。
美国老人:为什么不去渡渡假,喝喝咖啡,打打球,读读书,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
中国老人:带孙子,很应该啊。
美国老人:那太没自己的生活了。我们已经把孩子带大,带孙子不是我们的责任。
中国老人:我明白了——你早早把孩子赶出家门,你连孙子也不带,你不讲人情,你过于自私,难怪你只能住进老人公寓。
美国老人;我倒是糊涂了——你为孩子和孙子做了这么多,好像没过过自己的生活,这一切难道就是为了防老?
欧美老人为什么不带孙子?
从上面这一段对话,可以看出中外养老文化的巨大差异。
一中国女士从英国回来探亲,顺便带着她的洋老公和洋婆婆到中国旅游。这位女士有两个孩子,一个5岁,一个3岁,都是由她自己当全职妈妈养育着。
而她的外国婆婆则相当潇洒,自从退休后,单身一个人每隔半年到一个新的地方居住、写书,对人生有相当深刻的感悟。
刚到中国时,看到许多中国老人都在带孙子,这位外国老太很震惊!她说了这样一句话:“这是对孩子最大的不负责任。”
在英国,一般妈妈生完孩子后就会离职,在家里当全职妈妈,直到孩子10-12岁再重新工作。
而他们的老人也从不轻易打搅年轻人的生活。对于年轻人的育儿,他们一般也只充当参谋提供建议,不轻易乾涉年轻人的行为和方法。
为什么他们坚持要让母亲亲自带孩子?这位外国老太太说了三个原因:
1、孩子由母亲自己带,更利于成长
妈妈亲自养育孩子长大,这是对孩子最大的爱。母亲在孩子成长中的陪伴,是孩子获取安全感的重要来源,也是孩子养成良好性格和健康心理的前提。
中国的留守儿童大多有性格上的缺陷,心理上更是感到十分孤单。赚钱是一个没有止境的事,但孩子的长大却在瞬间。
如果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的那几年,没有母亲的陪伴,缺失母爱,将是孩子一辈子都难以愈合的伤害。
除了母亲的角色,父亲的角色对孩子的成长也很重要。所以英国一般都有家庭日,在这天,爸爸什么也不干,就陪伴孩子玩耍、郊游或打橄榄球等。
2、隔代教育爆发矛盾和冲突
时代在发展,年轻人的观念也越发新潮,与老年人的想法肯定有所不同。这时,我们中老年人不妨放一放手,要相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更比一代强!
隔代教育,多多少少会引发一些矛盾和冲突。而放手,则不仅减少了这样的矛盾,而且自己也有了更多的休息时间,可以去和朋友聊天、打牌、唱歌、跳舞,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对于年轻人来说,也要多理解自己的父母,毕竟父母都是一片好心,在生活经验上,老人总归比年轻人更丰富一些。
3、外国老人都有晚年计划
中国的老人大多很空虚,有些老人退休后,从充满活力的一个人似乎突然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有些甚至一下子得了老人痴呆。
因为退休前,日子推着自己走,而退休后没有了后面“推”的动力,就像个没有方向感的飘零。没有了寄托,这时他们会变得敏感,甚至把自己生命的价值,寄托在年轻人对自己的尊重和重要性上面来。
而外国老人则自己找乐子,自己安排晚年生活、旅游、写书,甚至只是在社区当义工,料理花园当个勤劳的园丁都能把小日子过得津津有味。
这位外国老太太的说法,真的值得所有的中国爸妈、爷爷奶奶反思!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也给自己一份更轻松的晚年生活吧!
以下是8个发达国家的新潮养老方式,不妨大家学习学习。
美国:开房车旅游,挺酷!
美国老年人热爱室外活动的占大多数,他们把享受大自然称为是“太阳加快乐”的活动(Sun and Fun)。
很多人在退休后走出家门:“去看看天下”。
当然他们的方式也是可丰可简,而两夫妇一起开着露营车、大房车周游美国,已经成为近年来美国老人最时尚的旅游方式。
这种房车被称为“车轮上的家”,设备一应俱全,既是车又是房,可以上路,也可以煮饭、洗浴,还能装个舒服的大床,所以很受时间充裕、喜欢自由行的老年人喜爱。
从造纸公司退休的63岁的吉姆和62岁的妻子杰琳在过去的五年里,开着他们11米长的大房车,且行且露营,优哉游哉地把以前梦想去的地方一个一个地走过来。
是旅行也是生活,颇有一种四海为家的勇气。但前提是车技要达标,也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这种“车轮上的家”很酷有没有?
德国:同居式养老,互助有照料
德国早就步入老年社会,如果你去德国乡下,那些安静的村庄里,看到的多是老年人。
但德国人早就没有了养儿防老的概念,没有哪个老人是依靠儿女的资金维持生活。
如今德国出现新的养老模式,一些老人因志趣相投自愿组合在一起,过起“同居”的晚年生活。
虽然大家生活在“同一间屋子里”,但平时他们各做各的饭,只有每周周末在公共厨房聚一次餐,有集体活动时则共同参与——要么到附近城市旅游,要么到剧院听戏。
如果平日里有谁生了病,同居好友们也会主动承担照顾他(她)或帮助购物等。
加拿大:我健身,我快乐!
如今加拿大不少老人退休后选择离开城市,搬到郊区或是乡村,回归田园生活。
很多加拿大老人一般在退休前就会把养老的地点选好,然后请设计师和建筑师为自己盖幢温馨的房子,大都是一层的,也有两三层的。等一切都就绪了,正好是退休“回乡”的时候。
回归田园除了享受乡村的宁静和悠闲外,老人还可以亲自种自己喜欢吃的蔬菜,饲养家禽。绿色蔬菜中,黄瓜、菠菜、西兰花也几乎是家家都种。
由于加拿大人爱吃肉食,因此,患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日渐增多。
回归田园后,吃得天然健康,呼吸清新的空气,也使部分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种菜是很多人喜欢的劳动,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既能吃到绿色食物,还能放松心情,享受播种、浇水、施肥、除草、收获的喜悦,劳动在一定程度上让人身心舒畅!
老年人平时还有一项最大的爱好就是健身。加拿大土地辽阔,首都渥太华就是一座花园城市,到处提供了让人们跑步、骑车、健身的专用道。而冬天,冰雪覆盖的加拿大,人们则更热衷于室内冰球、室外滑雪、溜冰等运动。
在加拿大大型社区几乎都有高尔夫球场,打一场高尔夫球,就如同在自家门口一样方便。
老人们运动也很讲究行头,比如专用的跑步衣、跑步鞋,专用的运动水壶;骑车则是专用的健身自行车,还戴着头盔。他们大都喜欢结队一起健身,健身结束后一起去喝杯咖啡,吃点点心,开心地说笑一番再离去。
法国:保持饮食、保养的慢生活,很优雅!
法国老年人除了保证有充足的睡眠外,一天中要花几个小时来细细品尝食品和啜饮咖啡,他们用在“吃”“喝”的时间,比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同龄人要长一倍多。
法国老年人认为,安适地把钱花在自己喜欢的餐厅和咖啡馆里,最为实惠,对美式“垃圾食品”不屑一顾。
法国女性对美容的重视,也持续到老年。
一位女性曾对记者说:“我的奶奶76岁了,可是她对自己皮肤、头发的保养从来是一丝不苟。她还告诉我说,女人的皮肤非常娇嫩,要用最合适自己的护肤品。”经济宽裕的法国女性使用肉毒杆菌素防止皱纹很普遍,而收入不很高的老祖母们则通过购买护肤品、避免暴晒等方法防止过快衰老。
在巴黎街头,有些老年的女性竟然按照自己心中的音乐,用华尔兹的舞步翩翩而行,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提到法国,总是伴随着浪漫、优雅这些词汇,与此不同的是,许多人已经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做事喜欢干脆利落,一辈子勤俭持家。但我们不妨也试一试细品一杯咖啡,敷一敷面膜。
让自己从容不迫地过一天,或许你会喜欢这样的自己哦~
(法国模特Yasmina Rossi,生于50年代)
日本:返聘去工作,很有成就感!
日本政府鼓励老人“再就业”或“发挥余热”。
“高龄雇佣保险法”特别加强了对大量雇佣高龄者的企业进行奖励的制度,对工资低于60岁退休时工资的高龄受雇者给予一定的补助。
另外,日本政府还采取鼓励延长企业职工退休年龄等措施,引导老年人由“老有所养”转变为“老有所为”。
许多人觉得退休了,自己没有价值了,这种“继续发挥余热”的工作让多人重新找到了自信,感觉自己还是建设社会的一份子。
英国:自主创业,精力更加旺盛!
英国老人喜欢独来独往,子女成年后都离家自立,不仅与父母分居,而且为了谋职,常常迁居异地。
年迈的老人,身边没有儿孙绕膝,有老伴的还可以相互照顾,丧偶的鳏夫寡妇,一切都得自己料理。
尽管老人缺乏“天伦之乐”,但退休老人很少发生“退休综合征”。他们不是在家种花养草,就是到处旅游,早晚总是牵着宠物(狗)散步,过着“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的生活。
还有英国老人,不少人富有创新精神。
他们除了参加志愿性的慈善机构外,不少退休后还开创新事业,做力所能及的事,例如开咖啡馆、小饭店或是做企业顾问、办咨询公司等。
新西兰:政府发放养老金,人人平等!
新西兰是一个充满神话色彩与休闲空间的岛国,是令世人疯狂的中土世界,也是纯净自然的上帝花园。
新西兰的空气质量很好,而且政府也致力于向退休的人提供高质量的生活服务。
新西兰的养老金制度规定,不管是新西兰本国公民,还是有永久居留权的外国人,只要年龄满65岁,在新西兰住满10年,就有资格申领养老金。
尽管一些老人团体普遍认为目前养老金数额相对于社会平均工资偏低,但由于看病不用花钱,坐公交车、火车、轮渡都不用花钱,这些钱足以保证老人吃饭、旅游,有质量的生活。
新西兰的社会调查显示,75岁以上的老人是幸福感最强的群体。新西兰政府对老人的照顾无微不至,老人的生活有充分保障。
瑞士
“时间银行”养老,未雨绸缪很实际!
“时间银行”是由瑞士联邦社会保险部开发的一个养老项目——人们把年轻时照顾老人的时间存起来,等到将来自己老了、病了或需要人照顾时,再拿出来使用。
申请者必须身体健康、善于沟通和充满爱心,每天有充裕的时间去照顾需要帮助的老人,其服务时数将会存入社保系统的个人账户内。
当她需要别人照顾时,可以凭着手里的“时间银行卡”去“时间银行”支取“时间和时间利息”,在信息验证通过后,“时间银行”会指派义工到医院或她家中照顾她。
在瑞士,用“时间银行”养老已蔚然成风,这不仅为国家节约了养老开支,还解决了一些其他的社会问题。
很多瑞士民众都非常支持这种养老方式,瑞士养老机构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以上的瑞士年轻人也希望参加这类养老服务。瑞士政府还专门立法支持“时间银行”养老。
世界各国风俗习惯、文化氛围、经济状况各有不同,退休一族后半生的生活志趣也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