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致力于推广文学传播文化的在线平台,帮助大伙重视阅读和文学创作,传递文学力量,推动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 《 普读 • PooDu 》

为什么建议你别读太多书?

Why Are You Advised Not To Read Too Many Books?

2023-06-03 00:08
为什么建议你别读太多书?


近日,某机构一段号称"量子波动速读"的读书培训视频刷爆网络,引发热议,据说经过这种方法训练后,可以一分钟阅读十万字的读物。稍有基本科学常识和教育素养的人都能识出这荒诞可笑的骗局,可竟有那么多家长趋之若鹜,不吝重金,实在令人咋舌。这不禁使我想起近些年曾经层出不穷的教你一年读数百本书的各种速成之法,一时也是风靡盛行。说到底,从孩童到成人,当下社会对于为什么读书、如何读书的问题已经出现了一些本末倒置的非理性主张,好像读书的速度和数量才是我们的阅读需要,是我们赢得他人的优势。那么,到底应该怎么读书呢?

为什么建议你别读太多书?


读书的本质

读书是人类绵延数千年的文化行为,不同于古代学而优则仕的读书目的,对于当下人来说,读书算是一件比较自我的事了,大家各有所需各有目的。一般来说,读书可以分为三个需求:基础层面、认知层面、精神层面。

  • 基础层面:多以消遣娱乐,自我愉悦,打发时间为主。
  • 认知层面:这类读书一般有较强的目的性,以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学习经验、练习技能、 自我提升为目的。
  • 精神层面:深化思想、升华精神,完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自我认知体系。

不同的读书目的决定了你不同的读书领域和方向,也影响着你读书方式的不同。不可否认,通过练习,适当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阅读的更有效率和重点,让我们在相同时间内可以阅读更多的书,但这,并不是我们读书的终极目的,也与我们读书的初衷和本质背道而驰。

太贪容易,太肤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这是当下很多人读书的通病。

过分追求读书的速度和数量,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其一,使自己越读越焦虑,越读越迷茫,因为你读书的速度和数量远远赶不上新书出版的速度和数量;其二,在社会上树立了读的快读的多就是读的好的错误观念,遇见了稍微晦涩难懂的书籍就选择放弃,对于读书也变的越来越没有耐心,越来越难以深入阅读。

为了迎合消费者的这种阅读需求,书也变得越来越浅显易懂、通俗直白,对于读者心理抗拒或稍有难度的内容也会被事先清除掉,这也就是为什么今天青春伤痛文学、鸡汤励志文和成功学充斥市场大行其道的原因。

为什么建议你别读太多书?


一味读书,等于没有读过

"韦编三绝"——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个成语,这是关于圣人孔子读书的一则典故。据传,孔子为了弄懂《易》中的要义,花费了很大精力,一遍又一遍,反复翻阅,如此来回往复,把串联竹简的绳子弄断了好多次,即使到这样的地步,孔子仍谦虚的说:"假我数年,若是,我於《易》则彬彬矣。"古人对于读书的勤奋和钻研精神可见一斑。

在"一年读100本书"被追捧的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另一种声音:曾经羡慕一年读100本书的人,现在羡慕把一本书读一百遍的人。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大概也就是这个道理。就像朱光潜先生说的: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

今下读书虽不用百遍,且很多书也不值得百遍参阅,但对于许多经典著作,仍然少不了要勤奋虚心,潜心透彻的钻研。

朱熹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和思想家,是儒学的集大成者。他曾专门著书,讲述读书之法,告诫人们读书不要贪多,要熟读静思,狠下功夫。

所以,读书不是要关注读这个过程本身,也不是要过分计较速度和数量,重要的是读过后给自己的留白时间,对知识的分类归纳整理再造,对书中思想观点的思考判断心得感悟,读过后的身体力行自我检视。

为什么建议你别读太多书?


有疑有思,变为己用

我们常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教导我们读书不要僵化的把书中所有观点都奉为圭臬指导生活,可很多人读书恰恰犯了这样的错误。

我的一个朋友,为了克服读书读完就忘的苦恼,费尽心思研究了一些列读书方法和技巧的相关书籍,什么《如何阅读一本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样读书就够了》、《深阅读》等等,读完每本书都觉得说的有道理,都想着按照书中的方法尝试一番,结果并没有改观自己的阅读现状,以前的问题依旧。

正如尼尔·布朗教授在《学会提问》一书中所说:不管读到什么都一股脑的接受,久而久之习以为常,你会把别人的观点当成是自己的观点,是他人所是,非他人所非。

中国人读书也历来讲究: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毛泽东酷爱读书是出了名的,不同于别人读书,他总是会联系实际去读,总有自己的价值思考和判断。一本《共产党宣言》,他反复研究,没有完全照搬马克思理论,而是将它与当时的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和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从而能在战火纷争的乱世中领导中国共产党建立起伟大的人民民主新生政权。


这其实都说明一个道理,读书是要深入思考的,要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否则你读再多的书学会再多的知识都会流失,也不能在你的思想中扎根。

为什么建议你别读太多书?


不为读,是为行

很多人读书,尤其是致用实务类书籍,也会反复钻研,狠下功夫,做好读书笔记,虽然已经最大程度的掌握吸收了书中精华要义。可是,读得越多越迷茫,最后还是陷入了读了那么多书知道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的恶性循环里。

读了《刻意练习》,了解了一万小时原理,掌握了通过练习成为高手和大师的技巧,也告诉自己要走出舒适区,要对练习过程和结果及时反馈,可就是缺少了踏实的一步一步坚持下去的执着,结果你还是那个你;读了《欲罢不能:刷频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对于自己是怎样一步步被手机奴役成为低头族背后的行为原理恍然大悟,于是雄心勃勃的立下flag,打算按照书中的方法戒掉偷走你时间令你苦恼不已的手机上瘾行为,可是过不了几天抖音、微博、王者荣耀等一系列App便又将你打回原形。

这是很多人读书的通病,读书读过便是,止步于此。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对于读书早已告诉了我们不二真理:读为法,行为本。

读书不是用眼,而是用心;不光是用大脑或意识去理解认知,思考过后更重要的要用行动去践行检验。

为什么建议你别读太多书?


读书穷理,当体之于身。读书本来是一项让人受益终身的行为,只有讲究了适当的读书方式,秉持着适当的读书态度,多思考,多践行,才会让所读的知识对自己发挥最大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