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首位牺牲在防疫第一线的科学家俞树棻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看看《中国疫苗百年纪实》中的这个篇章吧!
俞树棻:首位牺牲在防疫第一线的科学家
因开始把职能定位为防疫与研发制造免疫制品二合一,中央防疫处成立伊始,就成了疫情“灭火队”。
1919年7月,廊坊发生霍乱流行,蔓延到北平城。中央防疫处派第三科科长俞树棻带队赴廊坊组织防治,而京城内由严智钟副处长和公共卫生专家金宝善等人组织防治。痘苗室未出现场,留在所内,杨澄漳负责做霍乱菌苗,齐长庆给他打下手,除做后勤工作外,还兼做消毒和培养基方面的工作。

俞树棻像及其纪念石
当时,工艺非常落后,比如浓度测定没有比浊管,而靠称重量,因此制作的疫苗十分有限,远远没法满足防疫的需要。
有鉴于此,痘苗室必须扩大,增加人手。1920年,由齐长庆主持招考技术生,因当时民众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小学毕业生即可报考。最后录取高茂生、李严茂等10人。可别小瞧了这批小学生学员,后来他们中如李严茂等为中国生物制品立了大功。

齐长庆
同年10月,东北暴发20世纪第二次肺鼠疫大流行。首发于海拉尔,迅速蔓延到长春,最后发展到河北、山东。北洋政府令伍连德的东北防疫处和中央防疫处共同应对。
伍连德的指挥所设在哈尔滨,中央防疫处的指挥所设在长春,开始由第三科科长俞树棻和公共卫生专家金宝善负责,后副处长严智钟也赶来坐镇。1911年东三省第一次肺鼠疫大流行时,长春是遭受感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死了5000多人,仅次于哈尔滨。

伍连德
此次再遇肺鼠疫,在中央防疫处的协调指导下,中、苏、日三方在防疫问题上能够携手合作,多种举措并用,半年后基本扑灭疫情,因染疫而死亡者仅77人。
长春告捷后,1921年2月,俞树棻又带领程慕颐、杨澄漳、胡洪基转战山东桑园。就是在这里,他不幸被感染,牺牲在防疫第一线,年仅33岁。
他是中国现代生物制品事业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的遗著有《检疫指针》《梅毒检治法》,译著有《平时、战时卫生勤务》《军阵防疫学教程》《英日法意军阵防疫近况》《传染病预防浅说》等。

《俞君树棻纪念石文》
俞树棻是中央防疫处成立以来以身殉职的第一人,是中国防疫战线和生物制品行业的骄傲。可惜到现在,除了他的后人,几乎没有人知道他了。在俞树棻牺牲3个月后,山东桑园的鼠疫于1921年5月扑灭。
这次疫情是从东西伯利亚传到我国的,在我国防疫战结束5个月之后,海参崴的疫情才停止。当时的中国各方面都落后于苏联,却能够率先扑灭鼠疫,从一个方面说明了中国以伍连德、俞树棻等为代表的防疫人员有相当高的水平,并且比邻国同行付出了更大的努力和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