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旦坐下来,想平静地进入修行,一些事情总会来到心上,也许是某一个念头,或是对一个情景的回忆,或是身体上的某种感受。当你的心有稍许清净,你便会经历这些事物,它们接踵而来,不断地从心上掠过,许多修行者会认为这是一种莫大的干扰;甚至于此时的一声鸟鸣,修行者也会认为它破坏了心的清净。很明显,当你执着修行时,这样的干扰会不断地发生。你可能认为自己无法进行修行,或认为自己的修行环境很不好,等等。
干扰来自于不妥当的认知,内观修行,不是求取清净。虽然清净是很好的修行环境,但若执着它,它将反过来成为你的障碍。修行是认知身心的真相,所以,只要是一切身心现象,都可以成为修行的对象。修行者能够感知到的一切现象,它都不是外在的,它们都是内在的心对外缘的认知与反应。因此,外缘不会干扰到修行,只有修行者自己生起错误的认知,对某些事物进行排斥时,干扰才会产生。
修行就是对一切身心现象进行觉知,某些现象来临,你知道它们,这就是觉知。如果你认为一些事物在干扰你,你就觉知那个干扰;如果你正在观呼吸,你认为一些事物干扰了对呼吸的注意,你需要观照当下干扰的对象。
修行者也许在探索觉知时会遇到困难,他知道进行觉知是正确的修行,但他无法保持觉知,或者说他无法保持连续的觉知。外在事物在内心引致的烦恼会不断地打扰他,他可能非常反感,或者对某些问题感到困惑,或者深受寂寞的困扰等等。他无法进行更大更宽领域的觉知,这些烦恼会不断地打扰他。其实,只要对这些烦恼进行觉知就可以了,但因修行者觉知领域太过狭隘,他无法对这些所缘进行全面觉知。
02
对心理上的一切事物进行觉知,一切的修行都在其中了。让念头只是念头,清楚地知道它;让噪声只是噪声,清晰地知道它;让疼痛只是感受,让它在那里存在,不要推走它。生气、愤怒生起了,你只要知道它们,如此等等。也许,由于修行功力不到位,人们依然不能做到这一点,依然对这些念头、噪声、感受、生气、愤怒进行反应。这就是说,你依然在受制于念头、噪声、感受、生气、愤怒——它们在控制着你的行为,而你可能全然无知。
这就需要修行训练,觉知事物是要训练的。保持平等而全面地觉知不是说一说就可以做到的。你会发现,知道是一回事,做到则是另一回事。所以,禅修不只是一个文字理解的问题,它更重要的是需要身体力行。就在此刻,让我们测试一下自己,外面的干扰让它存在,你只是平静地觉知,让你的觉知持续。觉知的事物不断地变化,你只是保持觉知。若你细心,你会发现,觉知事物而不去干预它们,可以获得清净;这会给你信心,你无须把外面的事物都改造成适合自己的心意,你无法让别人只说符合你心意的话,只做符合你心意的事,但你可以觉知;只要你能做到觉知,你就会达到不受干扰。外在的事物如何变化,他人如何对待你,你都知道,你可以应对,也可以不应对,但不管应对与否,而你并没有烦恼。
这就是觉知的作用,你可以用一小段时间试一试。若你只是秉承觉知的原则,你的心会自动地平静下来,外在的事物不会对心构成干扰。若你的正念足够,定力深厚,你会发现这些事物刚一生起就消失了。不论怎样,若它们不再干扰到你,你就可以对呼吸保持注意——磨励你的正念。
不要排斥你所反感的事物,你越排斥它们,它们的力量越强,而你则会时时受到它们的压制。排斥已经是人们心理上潜在的习性,要做到不排斥,需要训练。若你耐下心来,能够直接面对你的反感,你会发现,你的反感与所反感的事物都没有那么可恶;它们就只是一些事物,而你很容易就从反感中跳脱出来。
在你感到干扰时,修行者需要注意的是,你无须采取措施,把那些干扰的因素完全赶走,当然,大多数时候你无法做到这一点。佛陀的方法是和平的方法,你只要耐心地觉知它们,你只要进行这一项训练,你将会经历两不相扰的境界。噪音是噪音,生气是生气,感受是感受,你完全切离了它们。事物依然存在,而它们并不干扰你——这就是无烦恼的状态,也可称为自在。
03
我们时常会认为某些事物在打扰我们,但是,若你总想摆平它们,你会感受到制约,而且会引致无穷无尽的行为与纠纷,你会陷入这事物的洪流当中——这并不是一个好办法。修行方法是既和平也能完全解决问题的方法,觉知并理解它们,如果我们听到噪音,会感到不悦,觉知并理解这噪音与不悦,在这一点上下功夫,你将脱离烦恼。
显然,当我们在修行时,我们在执着修行。只要执着,你就会感到痛苦,那怕你执着的是道法,是修行,只要你想紧紧地抓住它们,你就会经历痛苦。所以,为了免于痛苦烦恼,修行的方法应该是,当噪音来临时,你只要觉知它,若它消失,你可再次回到你选定的修行主题上——呼吸。
在修行时,想起往事,或涉及自己所爱与所恨的人,可以观察这些往事与爱恨的心态,直到它们消失。观照感受或念头要观到什么程度呢?只要发现它们消失了,就算你的观照很彻底,你也会因此而有智能。
若你的觉知能力很敏锐,你会发现那些一直干扰你的事物,外在的与内在的,它们只是生起与消失的事物。你的观照越是纯熟,你越能发现,一切事物只是生起消失、生起消失,这是事物的本来面目。如此觉知它们,你就能切离它们。当你认识并接受事物的性质——无常,你将不再认为那是干扰;事物只是事物,念头只是念头,感受只是感受,它们生起,然后消失。你的认知若能达到这种程度,干扰就不再是干扰,而一切终将归于寂静。
起先,我们认为某些念头是干扰,某些声音是干扰,某些人是干扰,这时,你需要安住在这种干扰当中,然后观察研究干扰本身;不要去排斥念头,赶走声音。只要不断地觉知,你会生起智慧,你能发现这些只是你自己内在的一种心态,它们生起,然后消失。若能有这种智能,你就不会再受某些心态的干扰——即干扰不会再干扰到你——干扰完全瓦解了。干扰只所以瓦解,是因为你了解它的本质,当你了解时,你的内在不再排斥它;当你的排斥停止时,你所认为的干扰也就停止了;而当干扰停止时,你内在的痛苦也会停止。
修行的原理之一是,当你了解某一事物的本质,它们就瓦解了。瓦解的意思是,它们不再能够干扰到你,虽然它们存在,但它们不再干扰心。为了那些事物,你曾经万分痛苦过,你认为它们是干扰,是让你痛苦的原因,而现在,它们存在,但不能形成干扰。于是你有了正见,同样的事物,之前是干扰的,现在则不干扰;干扰与否,全在乎于你的心如何看待它们。
04
因此,不论是外在的人、事、物,或内在的感受、疼痛、心理等,若它们已经形成干扰,修行者就应该面对它,直到其完全消失,你可以一件一件地体证。某事某物,过去干扰过我,现在消失了;某些心理,例如焦虑,曾经一度很让你烦躁,现在,它则不再形成干扰。如此检验,则智慧与信心会不断增长,由此而破除对某些特别事物与心理的执着,从而增长了你的宽容。
你接受某些事物,你认为它们是合理的,赏心悦目的;你不接受某些事物,你便认为它们是不合理的,需要清除。事物是否合理,完全在于你自己的爱与憎,而不关乎事物本身——这才是你心中合理与不合理的真相。合理与否在你的内心,并不在外在的事物上;那么,干扰也是同理,干扰与否,完全在于你的内心,与外在的事物没有关系——当然,要理解与体证这一点非常困难。
当你认为那个噪声不合理的时候,你要反醒,你已经在排斥它了,若不排斥,噪声根本就不会干扰到你。任何事物,都在于你的内心如何看待它,而不在那个事物本身。
在修行中,只要事物来到心上,你都可以观照它,直到它消失为止。只要你专念,任何干扰都不会太持久,因为生起消失是它们的本性。例如外面的噪声,你很反感它,虽然可能一个上午的时间,外面的噪声不会间断,但若你能以觉知应对,保持平静心,你会发现,你的反感情绪会呈现阶段性,它生起、消失,它再次生起,但会再次消失。由此你有了经验,反感乃是一种心理,它生起,终究会消失。把时间用在这里,专注某些干扰你的外在现象与内在现象,以发现它们的本质,这就是修行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