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致力于推广文学传播文化的在线平台,帮助大伙重视阅读和文学创作,传递文学力量,推动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 《 普读 • PooDu 》

比事实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价值判断 | 鲍鹏山

What Is More Important Than Facts Is Our Value Judgment | Bao Pengshan

2023-06-03 01:39
比事实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价值判断 | 鲍鹏山

原题《我们培养了很多高学历的野蛮人》by:鲍鹏山

01.

文化确实是一个能够激发我们感情的崇高东西,它和知识是不一样的。

一个有文化的人,你会发现他的生命力是非常旺盛的。他不是冷冰冰的,而是富有激情、情怀,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爱和诗意的眼光。

可是今天,我们从中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更多的是在教知识、技术、专业,唯独缺少文化。

我们培养了很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很多高学历的野蛮人,他们是冷冰冰的。

有句很有名的话:知识就是力量。

中国人耳熟能详,而且对它很是认同。

从历史上看,1840年以后,中国面对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堪一击,于是得出一个结论:落后就要挨打。

这个落后,就是指科学技术的落后。

从现实上看,如果今天我们不能用知识很好地答出一份标准化试卷,可能就读不了好大学、好专业,找不到好工作,以更好地满足自己物质的欲望。

无论从历史经验还是现实压力,我们都知道知识太重要了。

但是我今天要对大家讲的是,尽管知识确实重要,但知识也有局限性。

02.

首先,知识是无限的。

什么叫知识?知识是对这个世界所有事实的认知。

既然世界是无限的,那么知识也是无限的,可悲剧的是人生是有限的。

庄子就说过:

世界是无限的,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世界所包含的无限知识,那我们的人生就会废掉。

当知识不成体系时,它是无用的,只是碎片。

举个例子:

比如有一道题目问:

这是非常严肃的知识。

如果你专门研究宦官,把他们的生存状况、心理状态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影响、作用都搞明白,你将会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专家。

可是假如你的主要精力不在此,这样的知识碎片,对你一点用处都没有。

还有一道题目:

如果你能把它变成系统的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它是有意义的。

但是假如一个人并没有这样的意愿和目标,他只知道胡萝卜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这样的知识对他不仅没用,还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因为他知道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答案,心里一阵窃喜,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牛的人,并且他特别想让别人知道这一点。

于是,他天天等着别人提问,以期收获别人的敬佩。

为了等到这一天,他可能每次和朋友吃饭的时候都点胡萝卜,别人吃得很香,他却只等着一个问题。

这根胡萝卜把他一辈子都拴死了。

03.

德国哲学家尼采写过一篇文章叫《我为什么这么聪明》,他的结论就一句话:

有一次我坐出租车,司机正在收听一档知识竞赛节目。节目中,主持人放了5个音乐片断,每个片断几秒钟,随后提问:

一个小伙子抢答说他知道,并且回答正确。

紧接着第二个问题是:

这时我紧张了,我怕他知道。

他不知道,说明他还是正常人,如果他知道,他这一辈子可能就废了。

但是没想到他真知道。

这时我让司机把收音机关掉。司机吓一跳,问为什么?

我说:它在侮辱我们的智商,并且在误导我们生命的流向。

这就叫无用的知识,生活中有太多这样无用的知识。

比如:

当一个人把精力花在这些地方时,他可能获得了知识,并且在饭桌上能与人聊天,但他会变得特别琐碎。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警惕知识》,主要观点就是:

孔子的学生子夏早就说:“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但是“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即使是胡萝卜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这样的知识,你可以拿来吹吹牛,但如果你老是把认知集中在这种信息上,你的一生肯定不会有什么成就。

你用琐碎的知识把人生变成了碎片,所以君子不为。

04.

荀子曾提出过对知识的鉴别。

他说有些知识是无聊的、无用的、无趣的,这样的知识荀子有一个判断,叫:不知,无害为君子;知之,无损为小人。

你知道了这样的知识,并不能够因此成为君子,你不知道这个知识也不会因此成为小人。

有的知识对你的人生,一分都没加,又何必耗费精力和时间呢?

但是在生活中,确实有不少人专心致志、兴高采烈、兴趣盎然地用琐碎的知识,把自己的人生切割成碎片。

《列子》里面有篇文章叫《两小儿辩日》,在座的都读过。

孔子活得真有压力,他几乎是那时候的“谷歌”和“百度”,大家有什么问题都跑去问他。

两个小儿问孔子,但孔子没法判断。于是作者就借小孩的口吻讽刺孔子:“谁说你知识多?”

作者大概是想,只要否定孔子的知识多,那就否定了孔子的价值。

这个思路显然是错误的。

在人生知识的考场上,谁能站到最后?

我今天跟大家打个赌:

比如,复旦大学自主招生出过一道题,老师对学生提一个要求:

很多人说这个题目太雷人了,可我就觉得出得很好。

因为它告诉我们,在知识的考场上,没有人可以站到最后。

有一个聪明的学生马上问:

我也可以按照这个思路给大家出题,不需要费劲,就能让大家都得零分。

在座的谁能答出来,今晚我请客。

可见,知识可以把任何一个人打倒。

如果要算知识的总量,我相信今天在座的人,你们的知识总量都超过孔子。

比如说,我可以出计算机、物理、英语、数学之类的题目,孔子肯定答不过你们。

但我们就比孔子的境界高吗?

05

这就要思考另一个问题了:决定孔子境界的不是知识的总量,而是另外一种东西。

孔子自己早就说过: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我有知识吗?不,没有。

苏格拉底也曾经说:我比别人多知道的那一点,就是我知道自己是无知的。

他们说这些不是谦虚,只不过说出了一种真相。

面对世界的无限,我们短暂生命里的知识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我们应该允许自己的无知,也应该宽容别人的无知。

你看我不顺眼,给我出一道数学题。

我为了防备下一次再有人给我出数学题,于是我天天学数学,学了10年以后,解放日报文化讲坛大概已经到6800期了,我终于有勇气上台演讲,突然又有人说:

你不会这样干,对不对?

因为你们会宽容我的无知,我们也会宽容他人的无知,但是有种情况是不能宽容的,那是什么呢?没有良知。

没有知识可以被宽容,没有良知不可以被宽容。

我们遇到标准化的试卷,回答不好没有问题,但是涉及良知判断、是非判断、善恶美丑判断,如果出了问题,那就是大问题。

06.

我讲一个故事。

有一位父亲发现15岁的女儿不在家,留下一封信,上面写着:

父亲读到这里,已经崩溃了。

然而,他发现最下面还有一句话:

背面是这样写的:

这封信说明,一个人在知识的试卷上可以犯错,甚至不止一次犯错,一辈子犯错,我们到老了都是无知的。

但是在良知问题上,可能犯一次错,我们就万劫不复了。

所以,比事实判断更重要的是价值判断

事实判断,我们做不到什么都懂,但是做人要有良知,要有价值判断力,这一点还是应该尽量做到的。

今天中国社会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判断力。中国教育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文化素养。

比如:

为什么一个带着良好爱国热情的人,会去做妨碍国家、损伤中国人形象的事?他们缺少的是什么呢?

良知。

知识就是力量,但我要告诉大家,良知才是方向。

我们常常说落后就要挨打,我还要告诉大家,野蛮也会招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