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致力于推广文学传播文化的在线平台,帮助大伙重视阅读和文学创作,传递文学力量,推动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 《 普读 • PooDu 》

成功最重要的是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Success Is The Mindset: Growth Mindset

2023-05-31 14:11
成功最重要的是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

01

凡是真正优秀的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成长型思维。正是持续不断的成长,最终让他们在某一方面做出突出贡献或拥有非凡的能力。比如乔布斯对苹果手机的极致追求就受到成长型思维的驱使;华为作为中国智能手机的最优秀代表,也与任正非那种不断扬鞭前进的成长思维有关。

我在工作中遇到的优秀的人,也都不同程度地具有成长型思维。比如我的第一位老板,他刚来北京穷得只能住地下室,因为交不起房租,还曾被房东赶出来。后来他进入苹果做销售,不仅努力学习各种销售技巧,还敢于独立到各个地方去摸索建立门店分销的商机。由于他把接手的每个地区的销售业务都做得很好,最终他成了苹果销售高管,在北京别墅有了,宝马也换了三次。做了几年,他不满足于苹果销售高管的位置,遂辞职创业。

在深圳呆了三年,他仔细研究各种创业模式,然后又回到北京创业。如今,在国内市场一片寒冬的情况下,在同行业都还没有做起来的时候,他的运动健康创业项目依然做得风生水起。我向他询问他创业者最重要的素养是什么,他以一贯的言简意赅告诉我:“不断学习成长。”一次,他见我做事很自卑,就呵斥我:“你怕什么,美国总统奥巴马都是不断学习成长起来的。”我绝对相信他的话,因为不仅他自身在管理上的改变令我信服,我在北京遇到的创业者,也无一不是成长型思维高手。

面对新的事业,面对复杂的行情,面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创业者不具备成长型思维,只会抱残守缺,只有死路一条。这在当今的创业圈,尤其是互联网+模式的创业,已经是常识看法。

创业者如此,优秀的员工也莫不如此。我们公司的一位部门领导,她的前任是一位甩手掌柜,典型的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有事尽量推,有活尽量少干,一说怎么做的时候,就喜欢说“以前是这样做的,现在……”,所以大领导上任两个月就叫人事劝其离职了。新上任的部门领导呢,大领导安排的,什么她都干,项目没接手过,立马学习项目运营;需要视频剪辑,立马下载软件学习教程;活动没做过,立马加班探讨活动方案;销售同事说销售不出去,她就跟着销售跑业务调研。公司凡她经手的事,都认真干,认真学,认真摸索,半年下来,她成了公司各版块业务的“万事通”,全公司都给她征服了。因为她那种钻研学习和勇于挑战的劲,在公司因资金紧缺问题大量劝退员工的情况下,唯独她涨薪了。

02

这方面我个人的经历也有点体会。

刚进入高中时,我的学习成绩特别差。高一上学期受初恋影响,学习上完全颓废了,期末考了年级倒数第二名,一下子把我求学的自信心给灭了。“难道我就笨到连那些天天逃学的学渣混混也不如吗?”我在被子里流下绝望的眼泪。但迫于父母的期望,第二学期开始我还是老老实实学习了。

一开始只是觉得不努力对不起父母,至于能否提高成绩,我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但努力两个月下来,考了全班倒数第十三名,终于长舒一口气:“寡人终于不用忝列倒数魁首也!”那时,一位老师私底下的鼓励深深影响了我。他说:“继续保持成长吧,看好你成为第一名。”看着他不容置疑的表情,我好像发现了深藏在我身上多年但一直不为我知的神力。自那以后,我对“继续保持成长”的收获有了隐隐的期待。

随着科目成绩螺旋阶梯式上升,班级成绩排名越来越靠前,我终于体验到不断成长的喜悦和自豪。最开始我每科成绩都垫底,比如英语和数学(单科总分150)期末成绩加起来竟然不到50分,想想都崩溃。而到了高二下,我所有的学科成绩都在班上逆袭了。即使最不稳的英语,也能考到110.有一次,除了英语只考了全班第三名,其他考试科目都考了班级第一名,总成绩更是排在文科年级第三名,我因此成为年级最受师生关注的黑马。

老实说,我现在还为此事得意,它使我感悟到:无论你现在身在何处,处于什么样的环境,背负着怎样的责任,收入是如何徘徊在底层边缘,你都有机会通过持续不断的成长来成为更优秀的人。

03

注意,我说的优秀不是全方位的,而是指某方面的优秀。

全方位的优秀,意味着十全十美。这样优秀的人,比如柏拉图笔下理想的哲学家,集强健的体魄、俊美的外表、渊博的知识、高尚的情操、深邃的智慧、正义的品质等于一身,几乎荟萃人世间的所有能力和美德,并完美无缺地表现在生活中。遗憾的是,如此完美的人在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在传统社会,王阳明一度被认为是集立功、立言、立德于一体的完美圣人,但是当你深入了解其生平学说,也会发现他身上有很多个人的、时代的和民族的局限。

所幸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你大可不必让自己方方面面都很优秀。

谁在生活中巨细无遗地追求完美,谁就会受生活所累,并且很可能拼尽全力却一事无成。毕竟,凡是为众人称道的能力或品质,无一不需要大把的时间来沉淀,而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

我们必须把时间和精力充分用到对自己最有价值的少数事情上。

你的优秀应该始于少数几个领域(其他的不必强求),最好是先深耕一个领域。在这个高度专业化并且越来越专业化的社会里,一定要记住,千招会不如一招精。最实在的通往优秀和卓越的道路,就是让自己投身于专业、工作、事业或理想。所以真正优秀的人,必须有一个奋斗的目标,而且最好是终生奋斗的目标,这样我们原本松松垮垮的人格和四分五裂的精力就能够被事业线串联起来,整合起来。

认定了奋斗目标,再以成长型思维贯穿其中,那么即使你的智商和情商都完全占不到优势,最终也必能通过持续成长,成为行业里的顶尖人物或靠近顶尖的人物。通俗点说,就是先让自己有过硬的一技之长。我想这也是我们普通人逆袭的最好机会。

04

但是观察生活中的大部分人,或者想想自己平庸的根源,就会发现,绝大部分人不是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也不是不知道不断成长对于成功的重要性。可绝大部分人仍是碌碌无为,到头来又为没能实现自己的夙愿而抱憾终生。为什么?

一个原因是努力不够。

努力不够通常又分为两种:一是努力的时间不够长(投入的精力不够,可以参考“一万小时成就卓越定律”),二是努力的程度不够。后者往往表现得比较隐晦,其缺点也更不容易被人看出。有些人看起来很努力,比如每天都会加班到很晚,然后第二天又早早到公司,给人一副劳模的样子,但一看他的工作结果,与付出很不成正比;有些人则看起来懒懒散散,其实他们比那些只是看起来努力的人努力得多。

还有一种情况,一个人明明很用心很努力,最后仍是成绩平平。这是怎么回事?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在于成长不够。

当大家都不努力时,努力的优势很明显;当大家都努力时,这时候成长才是优势。

有些人以为努力就能做好一切,事情远没这么简单。要知道大街上许多干体力活的工人都过得很艰辛。他们很努力,却很难摆脱底层人的命运。这是因为,重复性劳动除了消耗精力外,并不会真正让人成长(就算有成长,成长的空间也很小,如果不转行的话)。

但具备成长型思维的人,就像股票市场最有潜力的股份,可能一开始毫不起眼,但最终总能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

05

虽然一般来说学科无高低,职业无贵贱,但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会尽力让自己立足于那些越做越有价值的领域(做时间的朋友,而不是满足于“吃青春饭”),如高科技、学术研究、工商管理、艺术创作等。像收银员、检票员、门卫等这类以机械重复为主的行业,乃是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尽量避免的。当然,若以机械重复的工作为生,可以通过生活或爱好来培养成长型思维习惯,还可以想方设法在工作中融入成长型思维,不必拘泥。

拥有成长型思维,意味着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还要知道为了实现目标如何一步步来。成长的过程即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循序渐进的过程即是精益求精的过程。

与具有固定型思维的人相比,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具有欢迎挑战,拥抱变化,寻找机会,珍视反馈,主动学习,喜欢探索事物,越挫越勇,不断成长等特点。

成功最重要的是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

海明威说 “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成长型思维的人就具有这种高贵的品质。他们总是关注自我超越,并深信这种自我超越最终带来的价值,因此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确实具有一种永不满足的特征,但这不同于贪婪,而是对自身的高标准要求,并且以永不自满的进步为乐。这也是成长型思维的人应达到的境界。在这方面,“自知无知”的苏格拉底就是伟大榜样。

苏格拉底追求智慧时总是以新知为乐。虽然他并不认为人能拥有像神一样的智慧,但只要我们不囿于陈规陋见,不断探求,一定能超越禽兽之躯,无限接近智慧。这对我们成为某个领域的优秀人物很有指导意义。毕竟,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

06

满足于既有成绩,进一步的成长就会受阻,这也是很多人提升到一定水平后就无法再进步的原因。大家知道,就像中学数学考试,以100分为例,从20分提升到50分往往不难,从50分到80分加把劲也能实现,从80分到95分奋力冲刺也能实现,从95分到100分则再努力也难以实现。这是因为越往上走,提升就越难。但越是难以达至,其含金量也越高。学科考试如此,一切成长也莫不如此。

越往高阶走,成长型思维的价值就越发突显。刚开始,就像在同一起跑线上,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与不具备成长型思维的人差距不大,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二者的差距就突显出来,并且差距会越来越大。

科比•布莱恩特选秀时以第13顺位的身份进入NBA联盟,当时很少有人想到这位19岁的矛头小子能在未来20年的职业生涯中获得5次总冠军、2次得分王、2次总决赛MVP等一系列伟大成就,并也因此成为NBA的标杆人物之一。对比之下,特雷西•麦格雷迪在天赋更胜一筹,并且一度傲视NBA群英,但直到退役,他也没有一次打进总决赛,令人唏嘘。可能科比的成功有幸运的成分(比如进联盟就搭档巅峰期的奥尼尔),但最主要还是靠他个人不懈的努力。这种努力,不是一年半载的突击,而是整个职业生涯的持续精进。即使到了职业晚期,科比依然在向前辈学习低位单打技术。正是凭借这样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科比创造了自己的曼巴传奇,其影响力至今早已超出了篮球范畴。这就是拥有成长型思维与不具备成长型思维的人的典型分野。

在英国导演迈克尔·艾普特执导的BBC纪录片《人生七年》(英文原名《7 up》)中,导演选择了上层阶级、中产阶级、工人阶级、农民和最底层的穷人等14个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孩子进行跟踪拍摄,从7岁一直到56岁,每隔七年记录一次。导演通过记录14个孩子几十年的变迁,呈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一个人所在的社会阶级,往往决定了他的未来,就像老话所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纪录片在国内也引发广泛讨论,尤其是“寒门难出贵子”的解读,戳中了我们这个社会阶层走向固化的软勒。

但人生真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只会打洞”这么残酷吗?不要悲观。纪录片里的14个孩子,其中有一位名叫Nick的孩子,出生在偏僻的农村,每天需要徒步约6公里的路去上学,换作其他孩子早坚持不下来。小时候的Nick也没有显示出过人的才智或什么特殊才华,连身边的朋友也认为他长大后“注定要经营农场”。但是7岁的Nick已经梦想“把世界变成钻石”。虽然他没能改变世界,但他通过持续不断地钻研科学知识,先是考进了牛津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又成为一名大学工程教授,为自己赢得了广阔的人生前景。

成功最重要的是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

乡间出生的小Nick▲

成功最重要的是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

成为威斯康辛大学教授的Nick▲

Nick的成长很有典型性,它是对“知识改变命运”的有力印证。而在我们国家,已经有成千上万的人通过高考打破了阶级壁垒的枷锁。

也许这些逆袭的学子并不了解“成长型思维”这个概念,不知道成长型思维的特点,不清楚关于成长型思维的研究,但他们身上无不流淌成长型思维的血液。成长型思维是一切逆袭者都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

没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即使一开始是个富二代,也可能被生活耗得精光;而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即使一开始赤贫如洗,也能拾级而上,不断沉淀,不断完善,最终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当然,如果你在原生家庭上已输在起跑线上,并且发现自己毫无过人之处(像我一样),那最好早点相信成长的力量,并将成长型思维的精髓内化成生活习惯。这样,即使不能笨鸟先飞,飞黄腾达,至少可以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不至于被身边优秀的人越甩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