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致力于推广文学传播文化的在线平台,帮助大伙重视阅读和文学创作,传递文学力量,推动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 《 普读 • PooDu 》

悼念抗疫亡灵最好的方式就是汲取经验教训,不再重蹈覆辙

The Best Way To Mourn The Dead In The Fight Against The Epidemic Is To Learn Lessons And Never Repeat The Same Mistakes

2023-05-31 11:20

一觉醒来又是一年清明节。

清明节历来是个祭奠先贤和逝去亲人的沉重日子。而中华大地刚刚经历一场轰轰烈烈的抗疫大战,又让今年的清明节有了特殊的纪念意义。

我们确实应该哀悼那些在抗疫中牺牲的英灵。

早上打开微信朋友圈,悼念抗疫英雄的信息已经刷屏了,足见在国内疫情好转之际,我们并没有遗忘那些为抗疫而牺牲的人。

悼念抗疫亡灵最好的方式就是汲取经验教训,不再重蹈覆辙

但是,光发朋友圈“哀悼”是毫无意义的。

  • 别让哀悼仅仅是一种形式

许多人都转发了哀悼抗疫英雄的信息,但是有多少人在真的哀悼呢?对一些媒体或个人来说,他们赶着发哀悼的信息,其主要动机不过是蹭热点以博人眼球,而不是由衷纪念;朋友圈也不乏跟风赶潮流假哀悼的人。当然,出于人性善良的考虑,我们相信这是少数,大多数人的哀悼还是发自肺腑的。

但是,即使是发自肺腑的哀悼又能维持多久呢?也许哀悼几分钟,事情就过去了。当哀悼成为一种三分钟热度的事,也就注定它会成为一种平庸烂俗的形式主义。

普遍的形式主义催生个人的形式主义,个人的形式主义又给普遍的形式主义推波助澜,这样循环下去,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悲剧。因为大家看似在集体哀悼,其实已经掺和了许多“演”的成分。

有的网友上一分钟还在发文哀悼,下一分钟就开始叫卖产品,这不是很反讽吗?

  • 没有对逝者的深入了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哀悼

我们哀悼逝者固然可以通过诸如发朋友圈、扫墓、降旗等形式表现出来,但真正的哀悼,一定是以对哀悼对象的深刻了解为基础的。新冠病毒开始如何传染的?疫情中“吹口哨”医生李文亮的事迹了解多少?医生为什么会感染?……我们必须牢记这段抗疫史,铭记真相;必须明白这些为抗疫而牺牲的人到底为何牺牲,如何牺牲以及牺牲的价值。

  • 我们哀悼的抗疫英雄未必都是英雄

媒体渲染了很多“抗疫英雄”,但凭心而论,他们中到底有多少是英雄呢?参加抗疫的医护人员都是英雄?医学专家就是英雄?或者英明决策的领导是大英雄?……显然,他们未必都是英雄。

如果说真有英雄,绝大多数也是被时势所逼出来的。其中彰显的,与其说是英雄气概,不如说多的是临危受命的不得已。

那些牺牲者,绝大多数也跟我们一样是普通人。换平常,他们也会为工作晋升、结婚生子、赚钱、教育、柴米油盐等烦恼,可能在别人眼里,他们还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在抗疫中,他们想得最多的可能不是什么英雄伟业,而是想着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所以我想说的是,我们应该钦佩英雄,但永远不要美化英雄。美化的英雄不会让人由衷感动。即使是英雄,也不要人为拔高。英雄也是活生生的人,弄不好被我们当成一种转瞬就忘的纪念符号。

我们应该钦佩英雄,但我们更应该推崇专业的力量。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不是英雄,而是那些真正懂行的人。钟南山的伟大固然因其八十高龄毅然选择抗疫的勇气,但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他是这一领域的顶级专家。如果他从事的是与病毒不相关的工作,谁会相信他的论断?所以我们在缅怀抗疫英雄时,更应当向他们的职业素养和精神致敬。我们自己也应当首先成为专业过硬的人。

悼念抗疫亡灵最好的方式就是汲取经验教训,不再重蹈覆辙
  • 最好的哀悼是生者汲取经验,不再重蹈覆辙

没有反思的哀悼,一切死亡与眼泪归于零。

面对抗疫英雄,我们更应该反思这场霍乱全球的病毒。我们应当分清哪些是人力所不及的天灾,哪些是人祸,哪些是人力所能控制所能改善的因素,哪些为人所忽视,哪些由人的过错造成……在大灾难面前,专业人士能做什么,领导者该做什么,我们普通人又能做什么,如何让牺牲更少,如何权衡种种利弊,如何做好各自的本分……这些都是生者需要深思深省的问题。

只有从过去汲取经验教训,不再重蹈历史覆辙,因抗疫而被死神夺走的英雄们才不会白白牺牲,这才是我们活着的人对抗疫亡灵最好的哀悼。

悼念抗疫亡灵最好的方式就是汲取经验教训,不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