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临终前身边人问他有什么遗言要交代,他回答说没什么好说的。然后现代中国一代文豪的人生就此戛然而止了。
沈从文曾两次尝试自杀,都没有得成。他终于活下来,却似乎一直没有原谅自己和这个他所生活的世界。
沈的绝望,比鲁迅的深沉。鲁临终前仍然对小人耿耿于怀,仍然保持他尖锐的批评风格,并愤然声称“一个也不宽恕”。话虽尖锐,鲁迅其实对启蒙还抱有希望。沈从文呢,他可能压根儿就不相信什么启蒙。他也没有鲁那么种匕首式的尖刺,但他不乏鲁迅的傲骨,只是鲁迅向来爱彷徨,对自身的立场也多有怀疑,沈则是不信任和拒绝,就此而言,他要比鲁迅坚定得多。
沈有自己的人道观,却无法相信这个世界的人道。这是他善良人格的体现,也是他内在的致死疾病。
像鲁迅一样,沈从文也始终在反抗,但他的反抗不是鲁迅式的呐喊,而是选择在沉默中逃离。但是,沈实际上从未真正释怀。临终之际他依然对这个世界耿耿于怀。我猜他不仅是对邪恶的一切耿耿于怀,也对善良而懦弱的一切耿耿于怀。真实的沈从文可能比鲁迅郁闷憋屈得多!
鲁迅总是在经历彷徨后感到保持一贯犀利的必要,沈从文则在一阵灵魂斗争之后痛苦地感到说服自己适应社会的必要。但是沈只能尴尬地适应社会。现在一些人更同情沈从文的处境,就因为他那颗艺术家过分敏感的灵魂特别楚楚可怜。
比起鲁迅,沈从文似乎显得过于书生气,但这也许只是表象。鲁迅因杂文咄咄逼人而成为好批判的代表,但真实的鲁迅其实要脆弱得多,要不然怎么表现得那么愤世嫉俗呢?沈从文则流连于边城式的世外桃源,但真实的沈从文似乎在不动声色地挑衅整个现代文明,但这种挑衅犹如一阵微风,不可能卷起风浪,就此而言,沈比鲁更孤独。
鲁坚持启蒙,沈则似乎只想给世界留下纯粹美好的一鳞半爪,或许这就是沈之最可爱处:有时单单是一颗纯粹的灵魂,就足以让所有关于善良意志的说教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