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自楚尘文化
1712年6月28日,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祖上是从法国流亡到瑞士的新教徒。他出生后第十天,母亲因产后失调逝世。由于家境贫寒,他没有受过系统性的教育,书却读了不少。
7岁的卢梭就将家里的书籍遍览无余。他父亲将他送去当学徒,后来受不了苛待,十六岁时,他逃离日内瓦去流浪。当过学徒、杂役、家庭书记、教师、流浪音乐家等。
卢梭长年做临时工,默默无闻,到处谋生,漂泊四方。直到中年,38岁的卢梭以《论科学与艺术》一文赢得学区论文比赛首奖而一举成名。
随后他又著述了许多其它著作,其中包括《论不平等的起源》(1755),《埃罗伊兹的故事》(1761),《爱弥儿》(1762),《社会契约论》(1762)和《忏悔录》(1782),所有这些著作都提高了他的声望。
描述人和社会关系的《社会契约论》也许是卢梭最重要的著作,其中开头写道“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本书于1762年出版,当时无人问津,但后来成为了反映西方传统政治思想的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这也使他成为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 。
卢梭生前遭人唾弃,死后却受人膜拜。卢梭被安葬于巴黎先贤祠(Le Panthéon)。1791年12月21日,国民公会投票通过决议,给大革命的象征卢梭树立雕像,以金字题词——“自由的奠基人”。
卢 梭 语 录
如果世间真有这么一种状态:心灵十分充实和宁静,既不怀恋过去也不奢望将来,放任光阴的流逝而仅仅掌握现在,无匮乏之感也无享受之感,不快乐也不忧愁,既无所求也无所惧,而只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就可以说自己得到了幸福。
当一个人一心一意做好事情的时候,他最终是必然会成功的。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
大雨可以延迟我们到达的时间,但不能阻止我们前进。
十岁受诱于饼干,二十岁受诱于情人,三十岁受诱于快乐,四十岁受诱于野心,五十岁受诱于贪婪。人,到底何年何月才会只追求睿智?
忍耐是苦涩的,但它的果实却是甘甜的。
要记住,人之所以走入迷途,并不是由于他的无知,而是由于他自以为知。
我以回忆往事滋养自己,在我体内寻找养料。我已养成反观自己的习惯,对苦难的感受和记忆已经不再强烈。我从自身的经验中发现:真正的幸福的源泉在我们自身,一个人只要自己善于追求幸福,别人是无法使他落到真正悲惨。
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长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
追得太凶,爱情就跑得快,甚至把对方仅剩的一点好感,也赶得无影无踪。
一旦法律丧失了力量,一切就都告绝望了;只要法律不再有力量,一切合法的东西也都不会再有力量。
我们手里的金钱是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
在变化无常的人生中,我们要特别避免那种为了将来而牺牲现在的过于谨慎的畏首畏尾的做法,这种做法往往是为了将来根本得不到的东西而牺牲现在能够得到的东西。
你什么也舍不得牺牲,结果你什么也得不到,由于你一心追逐你的欲念,结果你是永远也不能够满足你的欲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