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致力于推广文学传播文化的在线平台,帮助大伙重视阅读和文学创作,传递文学力量,推动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 《 普读 • PooDu 》

经常被忽视的心理疾病:边缘型人格障碍

Often Overlooked Mental Illness: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2023-05-31 19:34
经常被忽视的心理疾病:边缘型人格障碍

我们越来越发现,在咨询中,我们的来访者并不是以边缘型人格障碍这个问题,来找心理医生的,他们会以情绪问题、亲密关系问题、职业发展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来进行心理咨询,但最终发现,会有一定比例的人是伴随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而且,有这一方面问题的当事人,已经占全部来访者的百分之二十。这是我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中的发现。

有一些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来访者,有可能从诊断到咨询都被忽视,这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好的结果。

一是由于没有诊断准确,咨询就会从情绪或是关系方面进行,使咨询没有针对性,这样就会影响到咨询效果。

第二,如果心理咨询师对边缘型人格障碍没有一个清晰的理念,这个问题还会不经意之间伤害到心理咨询师。因为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本身对关系的不确定,没有一个稳定的关系模式和认知。他要是极度崇拜你,他会盲目地幻想,把你幻想成一个很完美的人,这样我们就可以看作是一个移情很严重的人,边缘型人格障碍发生移情的机会很高,但是他有可能从一个移情状态到另一个移情状态,就是他有可能把你贬得一文不值,他会说你不好,你不是一个好人,从而攻击你,但攻击的同时他又离不开你,他可能天天在说你不好,但是天天又在找你。

经常被忽视的心理疾病:边缘型人格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不只是对心理咨询师,在生活中他们也是这样的人,他们最主要的表现是在关系上,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特征:

1、我恨你,但我又离不开你

这个特征最主要表现在亲密关系上。有一些人可能会将一个人看得很完美,看成他心中的偶像,当有人胆敢评价他的偶像,而评价的标准和他不一致的时候,他不会考虑这个评价是否客观,是否正确,他会立刻进行反击,做出攻击性的语言和行为,来保卫他的偶像,以表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例如,爱慕刘德华的杨雪娟就是典型的边缘型人格障碍,她认为自己把你当神一样看待,全都是为了你好,可是你却不为我她考虑,从而就会贬低你,就会有一些极端的行为,例如做出一些自杀的行为来引起你的注意。

但是这样的认知不久之后就会转变,当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判断错了的时候,就会完全推翻自己的判断,会觉得自己的偶像很不好,一直到一无是处,就有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许多著名的心理咨询专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咨询室里面对这样的来访者,通过保安把他们赶出去;在家门口遇到每天等待在这里的崇拜者。一旦确定你不像他幻想中的情景那样对他好,就会以攻击行为来引起你的关注。我们的同行就有被他的来访者威胁自杀,而导致休假一个月才缓过来的例子。也有因为遇到这样的来访者,自己受到伤害,而选择“退出江湖”,结束自己的心理咨询职业生涯的例子。

我的一个座右铭也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如果我的心理咨詢职業生涯結束了,可能會有三个原因:“梦游被人打伤”,或者“被梦游的人打伤”,又或者是“梦游的时候打伤了别人”。

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反复过程中,和他相处的人是备受煎熬的,尤其是和他有亲密关系的人,更是在折磨中跟他相处。和他有亲密关系的人可能会被他想象成完美的人,但是很快又会被否定,我们可以看出,他在极端的完美与贬低之间来回转换。他在转换的过程中,是不会离开你的,他不是说我恨你就离开你,他是不离开你的,他会依赖你。一会觉得你完美,一会又觉得不好,关系上面极不稳定。他们的攻击往往指向自己亲密的人,所以如果我们看到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我们就要小心和他在关系方面的问题了。

经常被忽视的心理疾病:边缘型人格障碍

2、我随时有可能被抛弃,所以我要努力

这种人会以一种疯狂努力的方式去避免真正的或是想象出来的被抛弃的可能性。他害怕被别人忽略和抛弃,他在人际关系的交往中,他是不会让别人先说“再见”的,他总是在别人之前说,他极度缺乏安全感,想象着随时可能被抛弃,所以他宁愿先放弃,还有就是把事情做得很好,去避免他想象出来的被别人抛弃,那他就会在关系中努力去做,做什么呢?控制!争取让所有的事件自己都能够把握到,争取让所有的人都被自己控制住,一旦有一些事件是自己不知道的,或是一些环节是他不知道的,比如一些人有几天消失在他的视线中,他就会变得很慌张,甚至是有一会不见,他的电话就会紧跟来,他要知道来龙去脉。你做的事情要很详细地讲给他听,不然他会幻想出来,自己没有参与这件事情,所以就被遗弃,因为随时都可能被抛弃,所以我要努力,努力做什么呢?就是以上的控制。

有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他在与人的相处时象八爪鱼一样抓住你不放,他周围的人甚至会感受到爱如潮水一样,就是爱如潮水一样把你淹死,他是对你好,打着对你好的旗号,但是你是那么不舒服和充满压抑感。

打着旗号是对你好,他也坚定地认为这是为你好,做很多的事就是为了不被忽略,背后的动机是他害怕被抛弃、被忽略。这种被抛弃、被忽略有可能是现实存在的,也可能不是现实存在的,但无论这是不是现实存在的,他都会很在意,很紧张,所以他会很努力地去做一些事情来预防他担心的事情发生。

“我害怕被抛弃,所以我要努力”的人会变成一种控制性人格,脾气暴躁,所有事情都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达不到就不行,打着爱的旗号,关心别人、理解别人的旗号来控制别人,极度没有安全感,这种人的亲密关系和人际关系比较混乱。

经常被忽视的心理疾病:边缘型人格障碍

3、我一直在怀疑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每一个人都有对自我的认同,这种认同是个性稳定性的特征,我们知道一个人最稳定的部分就是个性,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对生活、对人生、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态度不是那么轻易就转变的,所以有人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对自己的认知也是比较稳定的,如果一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好人,一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坏人。一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一会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的,这就对自己的身份认同上有一些障碍了,个性上面相对来说就不是很稳定。对自我的形象也是,一会觉得自己长得好,一会觉得不好,反复之间,没有了客观的评估,这是这个类型的人比较显著的表现。

他一直习惯于怀疑自己一个什么样的人,而我们一般的个性不会因一点小事情而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对人生的认知。除非是遇到突发的重大事件,有新的感悟,重新领悟人生,再去排列自己在人群中的角色,再去认知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比如说在大地震灾害中失去了亲人的人,会重新认识到生命的价值,这时候你会发现他的人生观发生了改变,这种转变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的生活确实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才说,经历了重大事件的人们,在经历这些事情以后会对自己的人生又有一个新的理解,重新去排列自己对人的理解。如果他的生活中没有这么大的应激状态,但还总是怀疑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的话,我们就要考虑他的人格是否不稳定,是否有问题。

这种情况可能产生的表现症状还有疑病症或者体相障碍,怀疑自己的身体不够完美,怀疑自己有艾滋病,自己的身体有问题啊,也有一些人可能出现性心理障碍。

经常被忽视的心理疾病:边缘型人格障碍

4、我应该受到惩罚,因为我不够好

当一件事情因为我们自己没做好而出现了不好的结果时,我们就会产生内疚的情绪;然后我们会怪自己没有做好,怪自己为什么不那样做就好了,这就是自责;自己做错了事情,那就应该受到惩罚,于是就开始了自虐的行为。这一类人在内心里对自己的认知是相互冲突的,他认为自己是应该受到一定惩罚的,所以他有自我毁灭的倾向,自我毁灭其实就是自虐。

自虐有三种表现方式:

一、我不够好,所以我要采取行动来惩罚自己,有什么方法呢,就是直接伤害自己;

二、为了达到毁灭自己、惩罚自己的效果,我不对自己动手,而是对别人动手,别人受到我的伤害就会反过来伤害我。我们说这种自虐是穿着马甲出来的,比如说我借了别人的钱不还,等着别人来找我、打我、骂我,这就是一种自虐;

三、穿了更多的马甲出来,他把自己的生活过得一团乱,很没有趣,有些事情在理论上和客观现实上他完全可以做得很好,但是到了关键时候他就会把事情搞砸,总是会发生一些事件,使事情不能向好的方面发展。如果这种事件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循环性地发生,那么这个人就可能具有隐藏的自我毁灭倾向。

这一类人还有逃避的特点,就是我什么都不做了,出家当和尚去、当尼姑去,到山清水秀的地方,什么也不做,表面上看是一种隐居的生活和享受自然,而实际上,是以消耗自己的生命来毁坏和影响自己的价值,或是摧毁创造自我价值的条件而达到自我毁灭。我们要理解这些行为是由情绪产生的,这种人严重到什么程度,严重到只要拿出来,我们就知道他是一个自虐型人格障碍。

我在心理空间理论里面,是这样看待自虐的。内疚、自责、自虐是三兄弟,内疚是老三,自责是老二,自虐是老大。内疚是心理空间内的情绪区域出现的情绪问题,但没有得到内化和外在帮助的解决,就可能会上升到认知的部分,就是会转移到心理空间内部的人格区域,到这个区域之后就是自责了,自责是一种认知,逻辑是,我不好,所以我要受到惩罚,这个时候还在意识层面,自我谴责,并不一定就去行动。但到自责之后,没有得到化解,就可能会上升为行动。我不好,所以我要受到惩罚,应该受到惩罚…….然后才去行动去实现惩罚,以求达到自我内在心理空间的再次平衡,但这个平衡是不符合心理空间的和谐原则的。也是在潜意识里完成的,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所以,我说是穿着马甲出来。

经常被忽视的心理疾病:边缘型人格障碍

5、我要死给你们看,这样你们才会关注我

这类人的表现就是反复自杀,发生自杀行为,或者表现一种自杀的姿态。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人想好了要自杀,想放弃自己的生命,一次就可以做到,或者是他确实在心理层面受到了较大的创伤,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想放弃自己的生命,这是在某一个时空下面想好了的。

但是这一类人不是想好了,他是反复表演给人看,甚至是表演给自己看,表演背后的动机是为了让你们关心我,关注我,只有这样你们才会重视我,才会感觉到我的存在。这一类人再严重一些,会变成表演型人格障碍,所以经常“狼来了…狼来了…”让身边的人无所适从。在自杀成功里面有一部份是这样的人,他们自杀不经意地成功了,结果是“误杀”了自己,并不是他们真正的想法,他们只是在表演而已。采取极端行为和姿态来引起关注的表现,是这类人“没有办法的办法”。

经常被忽视的心理疾病:边缘型人格障碍

6、我控制不了我的情绪

这一类人情绪是一会开心,一会烦恼,心境长期不稳定。我们一般人的情绪情感空间里的情绪是3:7的,就是说3分负面,7分正面,不开心只是一个时间。这一类人心境的情绪反应极度不稳定,容易被激惹,一会焦虑持续了几个小时,一会脾气暴燥又持续了几个小时,一会又开心得不得了几个小时,他的情绪反应不是持续几天的反应,而是一会时一会的,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情绪根本无法控制,属于情绪失控的状态,这也是诊断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标准之一。

空虚的感觉持很长时间无法解决,长期的空虚和孤独感不以时间为转移,不以所在的环境为转移,内心总是充满了空虚。这一类人多见于性瘾者,性瘾者也是一种心理疾病,心理极度空虚,而这种极度的空虚和孤独转化为一种身体上的亢奋,亢奋聚焦到生殖系统上,一天手淫很多次,经常去找应召女郎进行性行为,去缓解自己心理的空虚,或是通过一夜情,用性来缓解自己的空虚感和孤独感,而没有用一种正常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的方式来缓解。既便他是处在人群中,他内心始终会有长期的空虚感,所以,这些症状多会转化为性瘾者。

在国外有专门的性瘾者治疗小组,参加者都是性瘾者,他们定期聚会,在小组导师的带领下解决内在心理动力的紊乱和不健全问题,来实现症状的改善。我们的团体心理治疗还处在心理教育与心理预防的阶段。

经常被忽视的心理疾病:边缘型人格障碍

7、偏执、分离,但我不是精神分裂

短暂的应激及有关的应激观念,遇到一些事件会有一些极端的想法,这个极端的思想和很多人都不一致,这一类人会演变成偏执型人格障碍。或者是比较严重的一种分离性的症状,心理学上叫做解离性人格。就精神分裂症来说,精神在一种失控的状态下,外在行为的自我表现与内在空间的自我是分裂的。而解离性人格是分离的,有时候又合在一起,所以不能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又不能诊断为神经症,神经症主要是两种观念不相上下,两个自我,两个观念互相冲突;精神分裂是两种力量互不来往;而这种解离性人格,他时而合并,时而分开,合并也好,分开也好,大多倾向于偏执或者解离状态。

经常被忽视的心理疾病:边缘型人格障碍

从上面七个标准或者说现象来判断,实际上,现实生活中这种人越来越多,为什么越来越多?这就是在人格的社会化过程中,心理发育和心理成长过程中没有一个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和人格成长环境,不好的教育导致了不好的结果,现在道德的模式,人际交住的模式、亲密关系的模式都在趋向于多元化,让我们无所适从。

如果我们处在一个时代,我们的价值观全部一样,也不会出现人格上过大的偏差,就是有偏差也基本是一个类型,不会很多类型都有。我们正处在一个混乱的、转型的社会当中,我们的社会道德体制、亲密关系模式、人际之间的信任是多元和混乱的,在混乱的模式下面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边缘型人格障碍,或者符合上面提到的二条,或者三条,或者更多。这类人一旦形成这样的模式,就会影响到对自己的评价、快乐的程度,幸福感,还有亲密关系的相处能力。对自己不认同,不认同自己的价值,别人也不能符合自己的要求,崇拜和攻击,自大和自卑,这一类人在增多,却没有被专业的心理工作者重视,更不要说一般人了,所以有些人受到了伤害还不知道。

目前处理这类型的个案,一般是用表达性艺术治疗,整合来访者的认知、情绪、人格,结合辩证思维、辩证行为,使他能重新认清自己的认知,这个过程是通过咨询师与来访者人格互动的场,来处理过去的客体关系。有时候我也会让这类人做个体治疗的同时,也去做小组治疗。这就是混合治疗,在小组中验证自我的认知促进心理重建,也可以建立有效的社会会支持系统。然后逐渐把这个类型的人聚集起来去做小组治疗,这可能是比较好的一种解决方式。目前,因为实际操作的难度,还在尝试中。

希望更多的心理治疗工作者给我上面的内容,指导和提出建议!也希望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个话题,让更多人因为心理学而受益!

经常被忽视的心理疾病:边缘型人格障碍

附:边缘型人格障碍CCMD-II诊断标准:边缘型人格障碍301.83

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感情的不稳定以及显著的冲动性;起自早期成年时,前后过程多种多样,表现为下列 5项以上

(1)疯狂的努力以避免真正的或想象出来的遗弃。注:不包括第5项所指的自杀或自伤行为;

(2)一种不稳定的强烈的人际关系,其特点是从极端场想化到极端的贬低之间变来变去;

(3)身份障碍:对自我形象或自我感觉的显著和持久的不稳定变化;

(4)至少在二个领域方面出现冲动性,有潜在的自我毁灭可能性,例如,浪费、性、药物滥用、卤莽的驾驶、狂吞滥饮。注:不包括第5项的自杀或自伤行为;

(5)反复发生自杀行为、自杀姿态、或威胁,或者自伤行对;

(6)由于显著的心境反应而情绪不移定(例如,心境恶劣强烈发作,激惹,既焦滤持续数小时,很少会超过几天);

(7)长期的空虚感;

(8)不合适的强烈愤怒,或难以控制的发怒(例如:常发脾气、发怒、殴斗);

(9)短暂的与应激有关的偏执观念或严重的分离性症状。

注意,不要对号入座!任何人都可能对应上面的一种以上,只是程度和表现不一样,并不是对上了就是边缘型人格障碍,如果你发现有疑惑的话,尽量和专业的心理咨询工作者进行交流,然后再确定你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