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充满孤独,但我们倘若与别人敞开心扉,分享我们的孤独,我们将超越孤独。这是我昨晚观看澳大利亚粘土动画《玛丽与马科斯》的最大感受。
动画中的两位主角(玛丽与马科斯)都是孤独的,他们的孤独一个源自童年的孤独——玛丽,一个来自自闭症患者的孤独——马科斯。影片中,小玛丽常因长得丑、不合群、自闭而自卑而孤独,
但真正的孤独是马科斯的孤独。他是个偏执而忧伤的男人,从小就有自闭倾向,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打击和变故后,他最终躲进了自己的屋子。他有四十岁的年龄,却依然有一颗顽直到可笑的童心。马科斯忧郁而充满喜感,社会不会真正讨厌他这样的人,因为社会把他看成一个于人无害的精神病患者,而马科斯却没法明白他遭遇的一切(他的单纯是一种反讽),他说:
“ 人类是如此的不合逻辑。
为什么印度儿童在饿肚子,他们还浪费粮食。
为什么明明需要氧气,他们却还砍伐热带森林。
为什么公交车永远晚点,他们还制定时刻表....”
唉,马科斯真是优秀到没朋友!好在他还有交一个真正的朋友的目标。虽然最终似乎也没有实现,他和玛丽的鸿雁往来却打动了屏幕前的我们。
他和玛丽前后通了二十多年的信,这期间玛丽长大了,成为社会上公认的优秀人物,她励志要治好马科斯的病。她成功了,通过研究马科斯的自闭症(电影里叫亚斯伯格)而成了畅销书作家。然而,她没想到她的行为戳中了马科斯的痛处。马科斯愿意写信给她是因为他把小玛丽当成自己“最好的朋友,唯一的朋友”,结果却被最好的朋友出卖(设计台词:原来她这么多年只为研究我马科斯,哪有什么友谊?),这对一位常年不愈的自闭症患者的打击可想而知,但马科斯最后还是原谅了玛丽。他在写给玛丽的信里说了一段感人且富于哲理的话:
“我原谅你是因为你不完美,你是有缺点的,我也是。人无完人,即便是我公寓门口,那个乱丢垃圾的男人。我小的时候,想做除我以外的任何人,伯纳德哈斯豪夫医生说如果我在一个孤岛上,那么就一定得习惯由自己陪伴,只有我自己和椰子,他说我必须要接受我自己,我的缺点和我的全部,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缺点,它们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必须适应它们。但是我们能选择我们的朋友,我很高兴选择了你。每个人的人生就是一条很长的小道,有的很整洁,而有的像我一样,有裂缝、香蕉皮和烟头,你的小道和我的一样,但是没有我的这么多裂缝。有朝一日,希望你我的小道会相交在一起,到时候我们可以分享一罐炼乳。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我像许多观看过影片的人一样对这段话记忆犹新。马科斯原谅玛丽的出卖是真正的原谅。这种原谅从一个自闭的完美主义者那里说出来无比难得,它象征着马科斯最终和这个世界和解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它表明在经历了那么多的沮丧和孤独后,马科斯不仅原谅来了这个世界,也原谅了自己。面对人性的弱点,冷酷的人容易在疾恶如仇中走极端,而对于一个真正的善良人来说,以恶制恶绝非明智之举,唯有原谅才是唯一的出路,尽管这样的原谅多少有些无奈和软弱。所以马科斯最后只得拿他最喜欢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话来感叹:
这样的感叹隐含着马科斯最后的答案。当然,他不会觉得有多遗憾,毕竟最后他已经变得神圣地睿智,而且他足够幸运,中了人生的大彩(象征性地),一下子就实现了人生的两大目标——买动画片“诺布利特”的布偶和拥有吃不完的巧克力。 而拥有一个真正的朋友(不是想象中的)的目标也在玛丽来到他的房间时姗姗实现,尽管他已经停止了呼吸。
或许,只要有一个人能用生命倾听我们的灵魂,理解我们的灵魂,我们就能超越凡庸的孤独,超越人性普遍的弱点,进而原谅我们曾经无法接受的种种,使原本孤直的善良升华到睿智的慈悲,这才是孤独应有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