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致力于推广文学传播文化的在线平台,帮助大伙重视阅读和文学创作,传递文学力量,推动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 《 普读 • PooDu 》

米兰·昆德拉:对一个没有幽默感的世界感到恐惧,如果明天就毁灭

Milan Kundera: Terrified Of A World Without A Sense Of Humor, If Destroyed Tomorrow

2023-08-10 18:26
米兰·昆德拉:对一个没有幽默感的世界感到恐惧,如果明天就毁灭
米兰·昆德拉:对一个没有幽默感的世界感到恐惧,如果明天就毁灭
米兰·昆德拉:对一个没有幽默感的世界感到恐惧,如果明天就毁灭

“在恐怖中,我明白了幽默的价值。那时我二十岁。我总能从微笑的方式中辨认出谁不是斯da林派的人,谁是我丝毫不用害怕的人。”

米兰·昆德拉:对一个没有幽默感的世界感到恐惧,如果明天就毁灭

据外媒7月12日报道,欧洲知名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终年94岁。

米兰·昆德拉于1929年出生于捷克,1967年发表第一部小说《玩笑》。1975年被迫流亡法国。1981年获得法国国籍。时隔多年后,2019年12月,他重新获得捷克国籍。

其作品有长篇小说《玩笑》《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不朽》,以及短篇小说集《好笑的爱》是以作者母语捷克文写成。而他的长篇小说《慢》《身份》和《无知》,随笔集《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帷幕》以及新作《相遇》则是以法文写成。《雅克和他的主人》系作者戏剧代表作。

米兰·昆德拉:对一个没有幽默感的世界感到恐惧,如果明天就毁灭

1980年昆德拉出版新书《笑忘录》,作家菲利普·罗斯说他通过幽默或者反讽引起欢笑,当他的人物痛苦,是因为他们碰撞到的世界失去了幽默感。昆德拉抱怨,小说教育读者将世界当成一个问题来看,这其中包含着智慧与宽容,而人们愚蠢地习惯了极度肯定的社会和给出答案的世界。

米兰·昆德拉:人类一媚俗,上帝就发笑

米兰·昆德拉:面对现实的重复,思想最后总是缄默不语

1970年代,米兰·昆德拉首次被介绍入中国。据翻译家赵武平称:“197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以‘内部参考’名义出版的《布拉格之春: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纪实》一书中,关于捷克作家协会的部分对昆德拉介绍甚详,‘布拉格之春’这一概念的提出就和他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应该是中国人第一次接触昆德拉。”

1987年,景凯旋翻译的《为了告别的聚会》和韩少功翻译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由作家出版社以“内部参考”的名义出版。

“昆德拉热”在中国兴起是1990年初,其作品对英雄概念的消解、反讽和对虚妄意义追求的解构,契合社会风尚。其标签式名言“人类一思索,上帝就发笑”风靡一时。

米兰·昆德拉:对一个没有幽默感的世界感到恐惧,如果明天就毁灭

米兰·昆德拉:用笑声执行他对时代的终审

米兰·昆德拉:对一个没有幽默感的世界感到恐惧,如果明天就毁灭
米兰·昆德拉:对一个没有幽默感的世界感到恐惧,如果明天就毁灭
米兰·昆德拉:对一个没有幽默感的世界感到恐惧,如果明天就毁灭

昆德拉在巴黎花神咖啡馆前,1969

1981年7月3日,米兰·昆德拉(中)与法国作家让-皮埃尔·费伊(左)等人参加密特朗总统专门为文化人士举办的活动。这一年,昆德拉拿到了总统亲笔签署的公文,正式成为法国公民

米兰·昆德拉:对一个没有幽默感的世界感到恐惧,如果明天就毁灭

昆德拉,1984

米兰·昆德拉的A-Z词典

KEY WORDS, PROBLEM WORDS, WORDS I LOVE

文 | 米兰·昆德拉

http://movies2.nytimes.com/books/98/05/17/specials/kundera-words.html

编译:Andrea

米兰·昆德拉的朋友、杂志编辑皮埃尔·诺拉提供了一个建议:“写你自己的个人字典。给你的小说写一本字典。记下你的关键词,你的问题词,还有你爱的词。”昆德拉接受了诺拉的建议。在这篇文章里,他最大限度地放大了作为一名小说家的身份,实现了对自己的作品的捍卫。

APHORISM

格言

这个词来自希腊语里的aphorismos,意思是‘定义’。Aphorism 格言意指定义的诗意形式。

BEAUTY (and knowledge)

美(与知识)

不论小说试图发现存在的哪个方面,这些发现都是美的。早期的小说家们发现冒险。多亏了他们,我们才能发现冒险中的美,并且爱上它。

卡夫卡描述了一个陷入悲惨陷阱的人。卡夫卡学家以前经常为这位作者是否给了我们任何希望而争论不休。——不,不是希望。还有别的。甚至那种拒绝生命的情况也被卡夫卡揭示为一种奇怪的黑暗美。美,对于那些不再抱有希望的人来说,是最后的胜利可能。

艺术之美:突然点燃前所未有的光芒。从伟大的小说时代中散发出来的这种光永远不会暗淡,因为人类的存在永远在被人遗忘。因此,小说家的发现无论多么古老,都将永远令我们震惊。

BEING

存在

许多朋友建议我反对“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个标题。难道我不能至少删掉“存在”这个词吗?这个词让每个人都不舒服。当译者遇到它时,他们总是倾向于用更温和的表达来代替:“existence 存在”,“life 生活”,“condition 条件”……

曾经有位捷克的翻译家试图更新莎士比亚的名句“To live or not to live……”但正是在这句独白中,生活与存在之间的区别才得以明确。如果在死后我们继续做梦,如果在死后还有什么在继续,那么死亡并不能解除我们对存在(Being)的恐惧。哈姆雷特提出了存在的问题,而非生活。

CENTRAL EUROPE

中欧

哈布斯堡帝国的覆灭,加上1945年之后、奥地利的文化边缘性和其他国家几乎为零的政治影响力,使中欧成为了一个展示整个欧洲可能命运的预示镜。中欧成为了暮光的实验室。

DEFINITION

定义

在我看来,一部小说往往只是对一些难以捉摸的定义的长期追求。

ELITISM

精英主义

“精英主义”这个词在1967年才在法国出现,而“精英”直到1968年才出现。历史上第一次,这种语言对精英的概念投下了一丝消极情绪、甚至是不信任。

共产主义国家的官方宣传开始同时打击精英主义和精英主义者。它并不用这些词汇来指定工业领袖、或著名运动员、或政治家,而是只用于文化精英:哲学家,作家,教授,历史学家,电影和戏剧中的人物。

这里有一种惊人的同步。似乎在整个欧洲,文化精英正在屈服于其他精英:一边是警察机关,一边是大众传媒。这些新的精英主义精英永远也不会被人指责。因此,“精英主义”这个词很快就会被遗忘。

EXCITEMENT

激动

这里指的不是快乐、高潮、情感或激情。它是色情的基础,是其最深刻的谜团,也是它的关键词。

米兰·昆德拉:对一个没有幽默感的世界感到恐惧,如果明天就毁灭

FLOW

流动

肖邦曾在一封信中描述了他在英国停留期间,沙龙里女士们总是用同样的词来表达他们的喜悦:“啊,多么美丽!如果像水一样流动!”这让肖邦觉得很可气,就像我听到人们总是用同一个词来称赞翻译:“它确实在流动。”

“流动”翻译的支持者经常反对我的翻译。“这不是德语(或英语,或西班牙语…)的讲法!”我就回复说:“这也不是捷克语的说法!”

我亲爱的意大利出版商罗伯托·卡拉索则宣称,“好的翻译的标志不是它的流畅性,而是所有那些不寻常的和原创性的表述,都被译者大胆地保存和捍卫了。”

这也包括标点符号。我曾经为了一个原因离开过一家出版商,就是因为他试图将我的分号改为句号。

IDEAS

想法

我厌恶那些将作品精减到只剩想法的人。我对被拖入他们所谓的“对想法的讨论”反感不已。我对这个时代对作品漠不关心而感到绝望。

INEXPERIENCE

缺乏经验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最早不叫这个名字,而是“The Planet of Inexperience( 缺乏经验的星球)”。我们只出生一次,我们永远不能带着前一段生命的经验去开启一段新生。我们告别童年时不知道青少年是什么,我们结婚却不知道结婚是什么,即使步入老年,我们也不知道我们将要面临的是什么:老人是他们晚年的无辜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的世界是缺乏经验的星球。

LETTERS

字母

如今,它们在书中的分量正变得越来越小。我想象文学的死亡:一点一滴地,在人们注意不到的情况下,字会不断缩小,直到它变得完全看不见为止。

MEDITATION

沉思

对于小说家来说,有三个基本可能性:他讲一个故事(菲尔丁),他描述一个故事(福楼拜),他构想一个故事(穆西尔)。19世纪的描述小说与当时的(实证主义,科学)精神相协调。将一部小说建立在持续沉思的基础上违背了20世纪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根本不再热爱思考。

NOVELIST (and writer)

小说家(和作家)

我重读了萨特的短文《什么是写作?》。他没有一次使用“小说”或“小说家”这两个词。他只谈到了“散文作家”。这是一个恰当的区别。作者有原创的想法和无法模仿的声音。他可以使用任何形式(包括小说),无论他写下什么,都是他作品的一部分。例如:卢梭,歌德,夏多布里昂,纪德,马尔罗,加缪,蒙特尔朗。

小说家是一位探险家,他努力揭示存在的一些未知的方面。他不是以他的声音、而是以他正在寻求的形式着迷,而且只有那些符合他梦寐以求的要求的形式才能成为他作品的一部分。例如:菲尔丁,斯特恩,福楼拜,普鲁斯特,福克纳,卡尔维诺。

作者将自己刻在了精神地图上,这个地图属于他的时代,他的国家。这是思想史的地图。

NOVELIST (and his life)

小说家(和他的生活)

“我们三个人没有真正的传记。”这里的三个人指的是穆西尔,卡夫卡,还有说这话的人,也就是赫尔曼·布罗赫自己。这并不是说他们的生命短暂,而是说,生活并不意味着显眼,公开,成为传记。纳博科夫说,“我讨厌篡改伟大作家的宝贵生命,而且没有传记作者会瞥见我的私人生活。”而福克纳则希望“作为一个个体被废除和从历史中消失,不留任何痕迹。”

因此,一个小说家的传记作家消解小说家所做的一切,然后重做他消解的。他们所有的劳作都无法说明小说的价值或意义。从卡夫卡吸引了比约瑟夫·康拉德更多关注的那一刻起,卡夫卡的死后死亡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