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致力于推广文学传播文化的在线平台,帮助大伙重视阅读和文学创作,传递文学力量,推动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 《 普读 • PooDu 》

学会学习再学习——高效学习的密码

Learn To Learn And Learn Again - The Password For Efficient Learning

2023-05-31 10:51

在这个维度和意义上,我们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在伪学习,是在装着很努力学习的样子。那怎样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呢?

学会学习再学习——高效学习的密码

从学习的本质看,以好奇心驱动,以兴趣为牵引的学习才够得上是真正的学习。

著名教育专家和生物学家安德烈·焦耳当在《学习的本质》这本书里说到,“学习是学习者对未知领域好奇心的主动满足过程”。关于学习本质的这个解读,我非常赞同。因为,这样的学习对学习者来讲,才真正的具有意义。这样的学习不只发生在“脖子以上”,孩子不会没有任何情感投入。相反,他们会把思维和情感都参与到学习中,去探索和满足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去追求自己认可的意义。

我们知道,人的动机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内在动机是根本性的动机,最从人的本能和人性的根本出发的,对人的行为有最强劲的力量和最持久的耐力。好奇心对于学习者而言就是最内在的根本动机,而分数和奖励诱惑只能算是外在的动机。有人说,学习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动机不是兴趣吗?也不能说错。我们先分析下什么是兴趣?从兴趣的本质概念上来说,“兴趣就是持续的好奇心”。也可以理解,没有好奇心哪有真正的兴趣?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当下教育为什么孩子学习没有兴趣了。因为,我们一系列的作为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熄灭了孩子自主学习的发动机。

好奇心的满足即学习过程基本分两个阶段,第一个叫消遣性好奇满足阶段,这阶段是靠本能来驱动的。就像那个小狗,小羊羔生下来,睁开眼睛看这个世界,然后用鼻子去闻一闻,用嘴巴用身体去感知,对于它们,这都是学习和成长的过程。走路、吃奶、哭泣,都是本能驱动的自我学习,是不需要教就能自我完成的学习过程。第二阶段被称为认知性好奇满足过程。大概孩子从三岁以后,慢慢就进入到学习的认知性好奇满足阶段。进入到这个阶段,他对这个点感兴趣的时候,就会加深了解和学习。他会看书,他会提问。我们当过父母的,有没有记住你的孩子问问题特别多,甚至特别烦的那个阶段。认知性好奇会持续很久,有人直至一生。有人说,所谓天才和大师,其实不过就是维持了自己的好奇心而已。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孩子是不需要被教育的。”因为,他们的内心受好奇心的牵引,一直处于自主学习,像海绵一样自主吸收的阶段。这个阶段,这个状态是不需要被教的。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每个孩子一开始都是爱学习的,也是会学习的。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学习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父母和学校老师的不当介入,孩子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让我们先看看我们是如何一步一步,一点一点把孩子的好奇心给扼杀掉的吧?在家里,当孩子想对感兴趣的东西(没见过的,没摸过的都是感兴趣的)进行探索和尝试的时候,我们会说什么?会做什么?“不行,危险”,“不行,太脏了,你怎么能摸这个呢?“……当孩子好不容易进了幼儿园,进了学校,我们用预设的课程、相同的作业、标准的测评,尤其是老师统一用分数去评价孩子,这样的作为不把孩子弄傻就不错了。

关于对孩子的好奇心呵护,不管是学校老师,还是父母,我们都必须反思,是我们亲手把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给扼杀掉的。有家长说,我们给孩子报的奥数、英语班都是孩子自己选的啊,都是他自己喜欢的啊,怎么后来就变得不感兴趣了呢?这里,我们强调下,小时候,孩子所谓感的兴趣,不是真正的兴趣,那是受功利诱惑的虚假兴趣。有人问,什么是真正的兴趣?从深层本质上讲,真正的兴趣就是像游戏一样能为孩子带来愉悦和成就感的东西。从外在表象上讲,就是去除了所有的功利诱惑和驱使,尤其是孩子有了完全独立意识和能力了,长大了,甚至有了多年社会工作经验了以后,还能真正喜欢某个领域或某个事物的探索,那就应该是真正的兴趣。记住,为满足好奇心,用兴趣驱动的学习,孩子会把全部的思维和情感都投入到学习中。

学会学习再学习——高效学习的密码

如果没有记错,胡适先生一生应该获得了36个博士学位。我们可以大胆想象下,如果我们的孩子在一个点一个方向一个领域里,持续感兴趣3年、5年、30年,甚至一生,孩子会怎样?何止几个博士学位,何止是诺贝尔奖的大师?!

我们天天期望高效学习,什么是高效学习?不用天天学习这个方法,那个理念的。只要我们能把学习者最初的学习好奇心调动起来,他就一定会去主动探究。哪怕这个过程中有失败,他也会认为这是对自己的奖赏,失败也会产生愉悦,甚至成就感的。

其次,真正的学习一定要把孩子当作是学习的主体。我们知道,学习是孩子的当然权利,但我们更应该把学习变成孩子自己愿意主动担当的责任。也就是说,不管在家里还是学校里,都应当让孩子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把学习变成孩子自己的事情,其实就是从根本上弄清楚谁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只要我们搞清楚了责任主体,其实也就弄清楚了学习的两个境界,即“我要学习”和“要我学习”。这两个境界,天地之别。其中利弊,毋庸赘述。

那怎么才能把学习变成学习者,即孩子自己的事情呢?有人说,当下的环境让孩子变成“我要学习”太难了,甚至根本做不到。

难吗?如果我们习惯了权威,习惯了灌输,习惯了控制和服从,而且还一直自以为是,那的确很难,甚至一生都无法真正找到学习的主体。真的这么难吗?我不认为,如果我们能真正的地以“孩子为中心”,真正的尊重生命生长的规律,遵循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要偏离学习的本质,把孩子真正当成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人来相信和接纳,哪怕是孩子的情绪和错误,我们都深深地理解和接纳,作为父母的我们,与老师一道把自己变成孩子学习的促进者,如此学习其实是很简单的。

其实,学习本身就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只是我们成人,尤其是父母强行把这种权利给剥夺了,把学习的责任抗在了自己的肩上。难听点,这是没事找事。所以就多了许多的痛苦,不仅自己痛苦,孩子更痛苦。所以,把学习变成孩子自己的事情,首先把学习(和成长)的权利还给孩子,把自我学习的机会让给孩子。我们只是孩子的赋能者、陪伴者,或学习促进者。

学会学习再学习——高效学习的密码

让孩子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实际是父母和老师归还权利,是让孩子享有学习的自由。学习的自由,是“一种有约束的自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自由是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成就感的学习自由@罗杰斯。” 只有享有了这种自由,学习者才能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理解;也只有如此,孩子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也只有如此,孩子才会真正地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以学习者为中心(或以孩子为中心),不仅是学习内容和方式上尊重孩子,在评价上更是要尊重孩子的自我评价。学习的评价不能只是分数和等级,而是学习者认为学习的内容和掌握的程度是不是满足了自己的需要,是否把自己引入了自己想去的方向,是否填补了自己的空白。这样,孩子就不会陷入到分数单一的评价体系中,也更不会陷入到长期的痛苦和绝望中了。

还有,不管是父母还是老师,我们要学会宽容失败,更要学会等待。学习是成长的一部分,是不断与过去告别,即不停打破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一定充满痛苦、压力和挑战,更充满不确定性。因此,会有错误和失败伴随,其实,在人生的进程中,失败是比一帆风顺更具价值。挫折、痛苦和压力,才是人生的常态,真实的人生和社会是没有永远的一帆风顺的。所以,我们要学会宽容失败,学会等待。记住,永远记住,没有失败,就没有真正意义的人生成功。“教育是等待的艺术”,不学会等待,就不会有真正立体丰盈生命的到来。

孩子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对自己的成长负责,这是最重要的责任心教育。只有如此,孩子才会从学习中获得真正的愉悦和成就感。如果学习是被动的,为父母学的、为老师学的,那么,即使考上了名校,也可能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虚假的,短暂的),孩子会认为那是为了回报父母,其实,他们的内心是非常失落的。

第三,对孩子学习的赋能,对我们父母来讲,是科学,更是艺术。因此,想做一个合格的父母,想真正的为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赋能,我们必须先学会学习。

有人说,天下最难的职业就是父母。这个说法我基本赞同,因为难,所以才更具价值。不管从那个维度讲,作为父母的我们如果想给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赋能,除了自己必须先学会学习之外,我们还需要具备一个学习赋能者必备的态度和能力。这些态度和能力,我认为包含尊重、放手和同理心等。尊重,是真爱,更是真正学习发生的前提和基础。放手是真正学习的保障。

当下,孩子身上呈现的诸多问题,是作为父母的我们不懂得尊重所致。课前我让各位就学习与孩子进行了对话,不知道大家悟到了什么?孩子的学习选择如得到尊重,是不是孩子的学习状态就不一样?我们说孩子不喜欢读书,你非要让孩子背唐诗宋词,国学经典,孩子喜欢的童话、科幻被你无情的否定。

没有尊重的作为,最有可能让学习者兴趣丧失,最终让学习者失去学习的根本动力。有教育家说过,“只要孩子喜欢学习,所有的方法都是高效的。”因为这个时候是孩子自己要学,自己主动学。“让学习者感知不到学习,感知不到被教育的情形下,在他们自己喜闻乐见的玩的行为背后完成了学习的过程。”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教育无痕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经常有人询问到底什么是高效学习的密钥,如果有,我认为这最应该是。

学会学习再学习——高效学习的密码

我们知道,作为父母需要给予孩子学习充分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这需要我们学会尊重学习者的选择和作为,需要我们有同理心,需要我们学会等待,哪怕是失败。我之前发表过一篇演讲,《好的教育是爱的艺术,更是等待的结果》,现在,我还依然坚持这个观点。也有人经常发问我,“这么做不是放任吗?如果不是,那我们具体怎么做?”如果,你认为尊重和放手等同于放任,那是你曲解了教育中的爱,说到底是自己的无知和无能。爱,不能老母鸡式的动物本能,爱孩子,尤其在教育进程和系统中的爱,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能力。这里,很难或根本没有统一的标准,因为,每个孩子都是鲜活的个性,如果我们有千篇一律的标准,那可能又违背了另外的一个根本规律——教育更应该尊重每个个性的生命。

好的父母,是在自己学会学习的同时,引领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形成适合自己的良好学习习惯。现实社会中,传统的学习家长会花巨资为孩子报有很多类型的辅导班。但现实中,孩子玩游戏,有多少家长给报辅导班的呢?我一直坚持这个观点,“游戏对于孩子来讲就是学习。对于孩子玩游戏,我们成人不仅不能打压,杜绝,更应该积极鼓励和引导。”有人一听我这么说就不舒服,甚至骂我胡说。之所以如此,是你对孩子的不理解,不尊重,是因为你曲解了游戏,没有利用好游戏的价值。如果我们能引导孩子在游戏中学会学习,想想,那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在欢乐中,在玩的状态中,完成了有价值成就感的学习。这样的学习需要你去推拉摇移吗?像玩游戏一样去学习,还需要你去催促和监督吗?

如果想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我们首先引导学习者树立一个他自己认可的至上目标,更要树立一个学习是可以像游戏一样快乐的信念系统。否则,我们无法从最根本的层次上处理好学习。否则,我们处理的更多的是有关学习表面的东西。我们成人,需要从内心认同,孩子是爱学习的,孩子是会学习的。并且,我们要从行动上予以践行。

行动上如何践行?行动上尊重是最好的践行,行为上做好孩子的正向榜样是最好的引领,也是保障。千万不要口头上说,学习很重要,自己找很多的理由不学习。孩子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最关键的是成人的引领。不管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和社会,如果成人不能做的,或做不到的,我们都没有理由要求孩子做到。当然,家庭的环境,父母的作用,更为重要,更为关键,且无人能够替代。

父母想给孩子学习赋能,前提是自己要学会学习,自己要知晓学习的本质,掌控学习的规律。否则,我们就会大概率奔跑在错误的轨道上。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绝大部分父母在孩子学习上面乐此不疲地干着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学会学习再学习——高效学习的密码

太上,下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2500多年前的老子的这段话我特别喜欢,引用在今天这个场合特别契合。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在第二阶的父母特训营课程先从学习学习开始的原因。如果你不能学习,也不懂什么是真正的学习,所以你对孩子学习的指导可能就是乱作为了。记住,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这个点上,不作为都比乱作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