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卓绝,来源:钱某某“
1
看过一个新闻报道《我和我的11个孩子》,非常感慨。
章胜子是一个底层农民。
她说,我生娃就在家里硬生,自己接生,3点钟生了娃,6点还要自己的起来做饭、喂猪。
二十年间,她足足生了11个孩子。
记者问:“孩子们都过生日吗?”
“哪还过生日,从来连个蛋都吃不到,我也想不起娃娃生日是啥时候。”
这是一个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家庭。
大女儿16岁那年,留下一句“一个礼拜吃饭只有10块钱,我天天在学校看着别人吃肉,你晓不晓得!”
便愤然离家出走。
老二成绩优异,却迫于家境衰败,不得不含泪辍学。
老四上中学时与人斗殴,被人连捅数刀,落下残疾。
老五、老六整日偷鸡摸狗,或混吃混喝。
最致命的,还是2016年2月16日那天发生的事。
那天,11个孩子的父亲何洪,照旧带着孩子去庙里混吃混喝。
“妈的,又来混吃混喝!”
守庙人当即不爽,对着何洪破口大骂。
很快,口角争论便激化为肢体搏斗。
混乱之中,何洪给了守庙人致命一刀。
获刑无期。
家里的顶梁柱倒了。
这个十二口之家,顿时风雨飘摇,生活举步维艰。
如章胜子所说,穷啊,日子难过啊,只觉得一天好长好长,怎么就不天黑。
这家境,换一般人连二胎都不敢生,可是,居然还有人生十一个!
这究竟何苦?
她说:“当时想啊,存钱不如存人,有人才有盼头嘛。”
我理解这个老妇人的观念。
因为太多底层农村都飘荡着这样的思想——越穷越要生。
2
2010年,国家计生委进行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一线城市的生育率最低。
北京生育率为0.71,上海生育率为0.74——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城市女性,约生0.7个孩子。
但农村平均生育率高达1.44。
这还是九年前的统计数据。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为10.94‰,为1949年以来最低,“全面二孩”政策也无法力挽狂澜。
唯独农村生育意愿依然旺盛。
也就是说,经济越好,人越有钱,越慎重生孩子。
越贫穷,越热衷养娃。
《圆桌派》有期节目,谈到了农村生育意愿的事情。
李玫谨教授说:“养孩子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但现在的恶性循环是,越穷的地方,越生得多。
大家认为,一个是养,两个是拉扯,三个也是带。
但事实上,这样的密度的生育,是非常辛苦的。”
所以章胜子的日子,越来越艰难,而且一眼看不到头。
3
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生育率跟学历也直接挂钩。
受过大学教育的女性,生育率为0.79。
而学历是中学以下的,生育率达1.6,比高学历足足多出一倍。
看来不止是越穷越要生,还越无知越喜欢生。
我也出生于江西某农村底层,对于“爱生孩子”这一点,感触颇深。
每逢春节,我妈就会四处吆喝:“哼,你们别得意,我家大儿子起码要生3个崽!”
我说,妈,你急啥呢,我老婆都还在丈母娘那寄放着,谁给你生?
母亲说,以后肯定会生的嘛,先把你姑姑们的威风比下去!
好吧,农村确实有两大攀比“项目”。
一个是比婚嫁财礼。
另一个,就是比谁生的孩子多。
我表哥有3个儿子,2个女儿,所以他脸色最有光,走到哪都感觉牛逼哄哄的。
只是,日子是苦的。
他在建筑工地谋生,妻子老家带孩子,生活窘迫,长年分居,日子尤为煎熬。
为什么穷还要生?
表哥说,就是穷才要生啊,我这辈子就这样了,能不能翻身,只好看下一代咯。
所以说,在底层农村,穷人都是把生育当作一种投资。
而且,玩的还是概率游戏。
他们会想:反正是穷,拉扯一个也是拉,拉扯四个也是拉,孩子总能长大吧?好,只要孩子长大,那未来我翻身的几率是不是就大了?我隐形财富累积是不是就多了?
“存钱不如存人”的观念,也就这么算出来的。
4
这算盘当然打歪了。
因为真正的育儿投资,拼的绝对不是数量,而是质量。
首先说孩子的心理问题。
第一种情况,也是农村最普遍的情况:留守儿童。
众所周知,现在农村空巢化日益加剧,年轻人基本都往城市涌。
而在城市抚养一个幼童的成本有多高呢?
有网友计算,三线城市,一个幼儿抚养到6岁,开销总额最低11万起步。
3个孩子,那就是33万。
还有精力成本,时间成本,城市入学困难······算了,全扔给老人带,省心省事,零成本!
贵州某农村,一老人说:“孙子从第40天起,就我们来养了。”
也就是说,宝宝刚出生一个月,就与妈妈发生了长时间的分离。
用心理学分析,婴儿出生后的前14个月,与妈妈都处于共生关系。
这个时候,婴儿会觉得和妈妈是一体的。
我就是妈妈,妈妈就是我,我一哭妈妈就知道饿了,会喂奶,会哄我开心。
这是婴儿脑中的想法。
如果母婴长时间分离会怎样?
婴儿的全能感没有得到满足,偏执分裂心理会被抑制到潜意识里,然后,在成长中渐渐呈现。
比如孩子极度自闭。
比如孩子在处理问题时非黑即白,要么得到,要么毁掉,易走极端。
而在漫长的留守过程中,还有缺爱,缺关注,缺乏安全感,缺乏妈妈共情······这都是足以引发一切心理障碍的可能。
第二种情况,虽穷,但勉强把孩子都带在身边。
这情况同样堪忧。
父母一来文化低,二来孩子数量多,三来每天为钱愁愁愁。
这必然导致一个现象——亲子关系质量糟。
孩子依然无法感觉到爱。
妈妈没有能力看见他的需求,更没有精力去共情他的感受。
没办法,娃那么多,家里又穷,哪顾得你一小屁孩的心情?
别说关爱,甚至大部分农村父母,因认知受限,向来喜欢以暴力和贬损方式管教孩子。
“你个赔钱货,要不是生了你,我至于这么苦吗?”
“下次再考不及格我打断你的腿!”
所以你会发现,底层农村出来的孩子基本都有一个共性——或自卑讨好,或暴戾偏执。
5
心理能量低还只是其一。
因教育资源的匮乏,孩子的学历、见识、格局与其他同龄人相比,同样也是天差地别。
先看下近年来的高考录取状况。
相关数据显示,1990年高等院校农村大学生占比22.11%。
到2010年,占比下降到8.12%。
2017年40名高考状元中,仅有6位来自农村。
可我们要知道,中国农村人口高达9亿,占人口总数64%。
农村与城市录取率的差距,可见一斑。
所以,两个现实问题摆在面前。
一,农村孩子考大学,已是难上加难。
二、如果你经济有限,娃却一大堆,那自然会导致孩子无法享受与他人同等的教育资源。
还有环境的影响,认知的受限,以及父母教育的缺失——如此一来,能考上高等学府者,几稀?
事实证明也是如此。
我们村有近200户,人口达上千,而这几十年来,居然仅有一个孩子考上了本科。
其他的,要么早早辍学,要么一批接一批落榜(我也在内)。
学历低、认知水平低、心理能量低、经济水平低、家庭背景欠缺......你告诉我,你叫孩子拿什么去拼?
没法拼。
就算你生了10个孩子,这10个孩子,大概率上,都终将归于平庸的大多数。
早早就业,早早生子,早早重复父辈的命运。
然后,下一代,下下一代,继续在底层中轮回。
6
那如果少生,或只生一个呢?
局面立马变得乐观起来。
首先你不用活得那么累,不用再为整个嗷嗷待哺的家疲于奔命。
你可以把更多精力专注于自己的人生规划。
哪怕是投资,你的收益也会更多:当一个孩子得到更多的爱、陪伴,以及成长所需的物质条件后,他意志会增强,心智会提升,那他自然就能在成人的世界里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另外,这也是对孩子真正的负责。
父母的陪伴,无忧的童年,不为衣食烦恼的求学生涯——
这不应该成为一个孩子的奢望,相反,这应该是标准,先达到这些能力再当父母的最低标准。
当然,我知道,生于底层农村,想突破这种集体思想确实不易。
会被嘲讽。
会被排斥。
会有一种莫名的不安全感。
但相信我,这种思想是错的,靠生孩子改变不了命运。
越穷越生,越生越穷,如此恶性循环——这才是绝大多数信奉“存钱不如存人”的人的宿命。
所以,如果经济有限,生娃这种事,请务必慎重慎重再慎重!
为了孩子。
这也是为了让自己不至掉进生活的漩涡。
为了使人生少一点负重,多一点轻盈,多一点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