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1533一1592)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的人文主义者、著名的散文家。
人们不停地往我们耳朵里灌东西,就像灌入漏斗里,我们的任务只是鹦鹉学舌,重复别人说的话。我希望您孩子的老师改变一下做法,走马上任时,就要根据孩子的智力,对他进行考验,教会他独立欣赏、识别和选择事物,有时领着他前进,有时则让他自己披荆斩棘。
老师不应该一个人想,一个人讲,也应该听他的学说讲一讲。苏格拉底及后来的阿凯西劳斯就先让学生讲。然后他们再说。“教师的权威大部分时间不利于学生学习。”
没有理解力,知识有何用?
善于选择适当的程度,取得一致的步调,这是我所知道的最艰难的事。一个高尚而有眼力的人,就要善于屈尊俯就孩子的步伐,并加以引导。
在评估学生的成绩时,不是看他记住了多少,而是看他会不会生活。
怀疑的价值不逊于肯定。
“我们不受任何国王的统治,人人有权支配自己。”学生起码应该知道自己知道了什么。
真理和理性是大家共有的,不分古今,不论国界。
学生从他人那里借来的断章残篇,经过加工和综合,做成自己的作品,那就是自己的看法。他受的教育,他的工作和学习,都是为了形成自己的看法。
真正知道的东西就要会使用,不必注意老师,不必看着书本。死背书得来的才能,是令人遗憾的才能。但愿这种才能只作为装饰,而不作为基础。正如柏拉图所说,坚定、信念、真诚是真正的哲学,与之无关的一切知识都是装饰。
人通过接触世界来提高判断力,使自己对事物洞若观火。大多数人都囿于自己,目光短浅,只看见鼻子底下的事。有人问苏格拉底是哪里人,他不说:“雅典人”,而回答:“世界人”。他比我们有更丰富深湛的想象力,视宇宙为自己的故乡,把自己的知识投向整个人类,热爱全人类,与全人类交往,不像我们只注意眼皮底下的事。
萨瓦人亨利艾狄安娜想象不出还有比他的主人公爵先生更伟大的人。你可能觉得这很荒唐,但我们谁都可能不知不觉地犯类似的错误。
大千世界是一面镜子,我们应该对镜自照,以便正确地认识自己。对于善于学习的人,这世界就是一部教科书,让他知道如何死得有意义,活得有价值。
他要探测每个人的价值:放牛人,泥瓦工,过路人。应该把一切都调动起来,取众人之长,因为一切都是有用的,哪怕是别人的愚蠢和缺点,对他也不无教育意义。
过分埋头书本,这会使孩子对社交和更好的消遣不感兴趣。我见过多少和我同时代的人盲目贪求知识,最终变得傻头傻脑,愚不可及。教育不是培养驮着书本的蠢材。
强迫孩子做超越他们本性的事,是很难很难的。常有人用很多时间,孜孜不倦于培养孩子做他们勉为其难的事,因为选错了路,结果徒劳无功。
但是,既然教育孩子如此之难,我认为应该引导他们做最好最有益的事,不要过分致力于猜测与预料他们的发展。
如果我们懂得把人生的方方面面都限制在适当与自然的范围,就会发现目前沿用的大部分学科都是用不上的。即使在有用的学科中,过于广泛和深入的东西也是很不切实际,我们不妨将其摒弃。
重中之重的艺术是生活的艺术,靠生活而不是靠书本知识获得。
最好的教育莫过于培养对学问的兴趣和爱好,否则我们将只是教育一些满载书籍的傻子。
不光要锤炼他们的心灵,还要锻炼他们的肌肉。心灵若无肌肉支撑,孤身承担双重任务,会不堪重负。
要是学习不能改变心灵,使之趋向完善,最好还是就此作罢。一个人不学善良做人的知识,其他一切知识对他都是有害的。(知识是力量,良知是方向。方向不对,有害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