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愤怒时,会拿那些更不幸的人安慰自己;现在怒火中烧时,常常连应该拿不幸的人安慰自己一事都忘了。不过对此我不想道歉。
有人说愤怒的根源在于自身无能,这虽不无道理,但也太当真不得。无能与愤怒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我们愤怒的原因有很多种,自身的无能只是其一。许多人发怒并不仅仅在于无能,可能有自尊被冒犯的原因,激怒对象太过分的原因,也可能有出于理智动机而愤怒的因素,总之,具体到现实,需要具体分析。
对有些事,不愤怒反而显得不道德,所以古人会说“是可忍孰不可忍”,比如对善良人的残暴杀害无动于衷。
在朋友圈常见一些到批评和指责冒然发怒的人和文章。他们不假思索地把发怒当作是冲动有害的结果。但实情其实要复杂得多。即使动辄发怒的人,往往也有其深刻的根由,未必如我们眼见的那样鲁莽。
过分指责发怒的人,这本身就是一种非理性,其出发点也许是好的,但过分了,它就会僵化成专断的教条。盲目的不愠不怒很容易将人引向麻木不仁的境地——看看鲁迅笔下那些可怖的麻木不仁的人吧——最终反而把社会弄得更加不宽容。
再者,愤怒就不可取吗?季氏背礼,本不是杀人放火的事,照今天的人,简直都可以不当回事,但夫子竟然说“是可忍孰不可忍”。可见天底下应愤怒的事是有很多的。
从好的一面看,愤怒是对自我利益和尊严的捍卫,愤怒是对邪恶和非议的迎头痛击,愤怒是对纷扰灵魂的净化。而在愤怒完全怯场的地方,往往就是犬儒作风盛行之地;一个社会犬儒盛行,往往虚伪也会跟着盛行。而在虚伪成风尚的地方,则往往是非黑白都扭曲了,正如将筷子插入一碗水中,看上去水中的部分全变形了。
可怕的是我们已习惯了这种虚饰的温良作风,非但不觉得它有什么不好,还想尽办法为它辩护。我总以为,这是中国社会历来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