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咨询过多位旅居欧洲各国的朋友,希望能获取一些欧洲各国彼此援助的信息,却发现无论是国家层面的援助还是州一级的援助,抑或民间援助,都不可能在欧洲的报刊和电视占据显著位置。
这一方面与欧洲媒体的风格有关,注重信息量,关注新闻事件本身,关注切身问题,不讲空话套话也不会煽情。更重要的是与欧洲文化有关,欧洲人并不喜欢宣传在危难时刻对他人的帮助,因为这是对受难者的不尊重,非常不体面。
这几天,一则暖心消息小小刷了屏——在德国与波兰的边境公路旁,德国人自发将食品和各种用品放在路旁,有需要者可以自取。
之所以说是“小小刷屏”,是因为在中文网络世界里,这类事情很难作为新闻出现,更难成为情绪的风向,很多人喜欢的是相反的东西,比如阴谋论,比如妖魔化。
前些日子,新冠疫情还未在欧洲爆发时,就有一位朋友对我说:“因为肺炎疫情,现在欧洲人很歧视我们。”
我说不用担心,这是极少数案例,无需标签化。我还说:
“大多数欧洲人连拖家带口、大量抢占社会资源的伊斯兰难民都能无条件接纳,以至被许多国人嘲笑是‘傻白甜’,又怎么因为一场必将被战胜的疫情普遍歧视中国人?”
我从不否认歧视的存在,也不会否认每个社会、每个国家都有低素质的人,但在一个文明社会里,歧视从来都不是主流。
反倒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见识到各种歧视,比如一些人一边喊着“武汉加油”,一边念叨着“武汉人别来”。
在欧洲爆发疫情后,一些人的关注点开始转移,比如嘲笑欧洲人的“松散”,还有一些营销号,编造欧洲各国的互相歧视甚至敌视。
其实,根本没有这些事。尽管申根区各国出于检测和防疫目的,纷纷暂时封锁边界或设岗检测,人们无法如平时一般自由进出各国,但这些只是必要操作,并非国与国之间的隔绝。
相反,我们可以见到欧洲人的各种互助。疫情最严重的意大利,在很多人的理解中也许是人人避之不及的疫区。但在欧洲,伴随着“意大利加油”的肯定不是“意大利人别来”。
德国和奥地利就伸出援手,开始陆续接收包括重症患者在内的意大利患者。此外,德国还开始接收来自法国的患者。卢森堡和瑞士的医院也都在接收法国病患。
值得一提的是,接收意大利患者的除了疫情较轻的萨克森州等之外,还有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后者也是德国的疫情重灾区,但该州州长表示,接收意大利患者是为了捍卫欧洲精神,是为了欧洲各国的团结。
此外,巴伐利亚州也表示要接收意大利病患,西部的巴登-符腾堡州和萨尔州也接收了法国重症病人。
德国的联邦体制下,各州拥有较大权力,在疫情初期,曾有人诟病德国各州政令不一,反应迟钝。但不管怎样,面对疫情,各州都作出了人道主义选择。正如一位德国官员所说:“(接收意大利病患)只是一小步,但是我们要发出这个信号:你们并不孤单。”
但有意思的是,我曾咨询过多位旅居欧洲各国的朋友,希望能获取一些欧洲各国彼此援助的信息,却发现无论是国家层面的援助还是州一级的援助,抑或民间援助,都不可能在欧洲的报刊和电视占据显著位置。
这一方面与欧洲媒体的风格有关,注重信息量,关注新闻事件本身,关注切身问题,不讲空话套话也不会煽情。更重要的是与欧洲文化有关,欧洲人并不喜欢宣传在危难时刻对他人的帮助,因为这是对受难者的不尊重,非常不体面。
比如德国接收意大利病人的新闻,虽然大多数意大利人表示感激,但也有一些意大利民众在评论区表示德国人有炫耀嫌疑,其实就是这种文化思维的体现。
说回开头的那个暖心小事,德国人将食品和生活用品置于路旁,让有需要者自取,也是这种默默为善的思维体现。像这类事情,如果没有社交媒体的自发传播,甚至不会有专业媒体去跟踪报道,因为在欧洲媒体的概念里,“好人好事”从来都不是主要的报道方向。
也有人慨叹,欧洲人就这样将东西摆在路边,难道不怕被贪心者全部拿走吗?其实,别说是这类捐赠,即使是正常买卖交易,欧洲人也经常这么干。
比如在德国西部的黑森林地区,公路旁的山坡上常常可以见到装饰精美的小推车,里面摆满瓶瓶罐罐,都是当地农民自酿的果酒和果酱,放在路边售卖,瓶身都有价格标签。这些小推车从来都无人值守,想购买的人只需要按照标价将钱放到盒子里即可,放不放和放多少全靠自觉。更好玩的是,这类小盒子都是封闭木匣,上方的缝隙可塞钞票和硬币,但我从未见过这类木匣上锁,可算是防君子不防小人。
在德国,公路边还有很多无人花圃。买花的人可以自行在花圃里采花,就像我们在国内果园采摘水果一样,只是花圃无人看守。采好之后,按花圃门口的种类标价,把钱放在盒子里即可。
这种诚信早已深入社会肌理与血脉中,在疫情这个当口也不会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