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致力于推广文学传播文化的在线平台,帮助大伙重视阅读和文学创作,传递文学力量,推动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 《 普读 • PooDu 》

纪录片《出路》:一个中国,三个阶层的三条路

Documentary The Way Out: One China, Three Roads For Three Classes

2023-06-03 01:02
  • 作者小七

龙应台说:我们这一代人,错错落落走在历史的山路上,前后拉的很长。不知道,有没有人还记得看过英国的那部《56UP》,用56年来跟踪记录14个不同阶层孩子的人生轨迹,表现了英国半个世纪不同人的不同命运,可以看出穷人会越来越穷,而富裕的人会越来越富有,也有一个孩子成为教育下的幸运儿,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纪录片《出路》:一个中国,三个阶层的三条路

中国也有一部类似的纪录片,是由郑琼导演用六年的时间来跟踪拍摄的。选取了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家庭的孩子。一个是山沟里的女孩,一个是北京市的女孩,还有一个是小镇青年学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个中国下的三种出路。

1 农村女孩马百娟

09年,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野雀沟小学。这里有一个名叫马百娟的农村女孩,她每天沿着土路去上学。老师是一位农民,认识一些字。抽空便会来教书。这里好几个班级,只在一间教室里,只有两个老师和五个学生,每个学生都很努力认真。

学习二年级的课程,她很开心,得空会坐在土堆上读书。她在日记本里这样写道:“长大了,要去北京上大学。上了大学以后,要去打工挣钱。我一个月挣一千块买面,因为我家的面不够吃。我还要盖房子、挖水窖,因为我们没水吃。”

纪录片《出路》:一个中国,三个阶层的三条路

马百娟会和父母一起去砍柴,找吃的,人走在大山上,山一座叠着一座,显得如蚂蚁一般渺小。背上的谷捆比人还大,镜头下的他们,就变成了一排小黑点。是的,马百娟一家还在温饱线挣扎。

每天上学前,马百娟会用凉水泡一个干的白馒头,也许也说不上白,但这对她来说已经足够好了。吃完了,便去上学。她放学后为家里劈柴做饭,干农活。他们一家的年收入不到一千块。

她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只有这一件粉色的褂子,每天穿在身上。马百娟所处的地方,人一生只洗两次澡,生下来一次,死前一次。

纪录片《出路》:一个中国,三个阶层的三条路

12年,节目组再次来找到马百娟的时候,她已经不是那么的爱笑的女孩了。她在学校门口站着,眼巴巴的望着,与那热闹的气氛格格不入。并且总是回避着镜头。

马百娟的父亲和哥哥凭着低保和打工在宁夏中卫买了一个房子,虽然还是很偏僻,但好了很多。但是马百娟却没有好起来,她辍学了。老师劝着,却被哥哥一句:就是不想读了,打碎了希望。

纪录片《出路》:一个中国,三个阶层的三条路

结束了小学生活,马百娟想要去找一份工作,她在路边看到了一个酒店在招人,工资“一千多块,就是她以前的愿望。她满心欢喜的去问,别人问她,为什么不去读书,又问她能做什么,她说扫地,别人回答,这里是地毯不需要扫,前台需要会用电脑。

马百娟得知后,心灰意冷的离开了,她坐在街头垂头丧气。

纪录片《出路》:一个中国,三个阶层的三条路

节目组,第三次来是2014年。问马百娟的父亲,她干什么呢,她父亲说嫁人了,那时的马百娟只有16岁。她父亲还说:“女娃娃终究是要嫁给别人家的,除了嫁人,没有别的出路。反正她长大以后,就要靠她老公。”

再见到了此时的她,她怀孕了,像一个大婶,谈论孩子、尿布、丈夫,讨论谁的肚子大。她嫁的是她的表哥,他表哥在一家陶瓷厂上班,每天吸大量的粉尘,对身体很不好。

纪录片《出路》:一个中国,三个阶层的三条路

到这里就戛然而止,我想大多数人也已经预见到了她的未来,以及一生如何。对于北京的向往就如同做梦一般。

2.北京女孩袁晗寒

与马百娟不同的是,袁晗寒出生在她的梦想中。她在家中的秋千上坐着,无聊的荡来荡去。在央美附中留级一年后,还是不及格,于是休学在家。

要知道,,央美附中是多少人的梦想。而且北京郊区的孩子也得挤破脑袋,非本区的名额少的可怜,考到这里一般再努力一下,就能够轻松上央美。这也算是全国最好的艺术学校之一了。

纪录片《出路》:一个中国,三个阶层的三条路

夏天在家里,她偶尔看看书,也会看一些电影。还有就是看着一幅已经完成一半的作品。她的妈妈看了几眼就离开了。

袁晗寒的父亲是做房地产的,母亲觉得她有艺术天分,钢琴、舞蹈、美术都学了一遍,她最后选择了美术。

她说:“我恐慌不是没事干,而是一直没事干。”

于是她骑车到了南锣鼓巷,看中了一家商铺,问母亲要了租金两万。她的母亲说:“就当给她交学费了。”

她开始粉刷墙面,用自己的美术功底装修。

说起未来,她说:“ 我没有想过我以后的生活要做一个在哪一个阶层生活的人,不会饿死就行了,而且没有人会饿死,除非你想被饿死,而想饿死怎么都能被饿死。”

纪录片《出路》:一个中国,三个阶层的三条路

后来她申请了德国杜塞尔多夫的大学,读完研究生后回了国,读的是艺术方面的专业。

2015年她回国了,成立了自己的艺术品投资公司。

其实她简直就是一个幸运儿,她可以随心所欲的选择自己的人生,可以放弃,也可以继续。她对于顶尖的资源并不觉得珍贵,只要开心就好。就像她可以随便的放弃央美一样。

3.小镇青年徐佳

徐佳是处于马百娟和袁晗寒之间的人物,并且像中国的大多数人。他考了几次都失利了,总是差一点点就到二本线。

也许是父母打工,可能比久居山里的人清楚读书的重要性。他们希望孩子能够考一个好的大学,以后能有好的出路。毕竟在很多村子里都觉得,如果能有一个大学生,那是祖坟冒青烟的事情。

纪录片《出路》:一个中国,三个阶层的三条路

不幸的是,在2007年,徐佳的父亲在亲戚承包的山头开着卡车,连人带车栽下山头,死去了。现在的徐佳家中只有妈妈工作,他还有一个弟弟,生活得很紧张,三个人住在十几平的出租房子里。父亲有个愿望就是希望他考上大学,徐佳希望自己能够拿上录取通知书到父亲得坟前。

每天天还没亮,五点,徐佳和弟弟早早起来洗漱,吃饭,然后赶紧去上学,钻到题海里。书在桌子上摆的满满的,很吓人。

因为前几次高考都没有过二本线,他异常的紧张,写字会害怕,会发抖。有的时候,他还会想到轻生。

纪录片《出路》:一个中国,三个阶层的三条路

妈妈认为,“即使是打工,也肯定要文凭高的,不要文凭低的。”

亲戚有的会来安慰他,“你努力就行,不要给自己找包袱。”

纪录片《出路》:一个中国,三个阶层的三条路

幸运的是,徐佳终于考到了湖北工业大学。大学四年,他和同学没太大的区别,玩玩游戏,发呆,跑神。

后来到了找工作的时候,他海投了简历,但是很少有回复。最后,有一家“神马电力有限公司”通知他去面试,最后他找了中电技术,其实对于他并没有很多的选择,毕竟有太多的竞争。

2018年,节目组到访,现在的徐佳还在以前的公司上班。他买了房子,结了婚,在武汉市扎下了根,让母亲和亲戚骄傲。

虽然他很努力,但是并未达到徐佳的起点。但是当节目组给他看徐佳的时候,他说,“我不能改变不公平的现状,但我会努力改变。也许我可以为孩子创造更好的起点,努力的赶上。”

4.一个中国,三条路

他们几个人就像是三条线,永远也不会相交。

一个是最低层的代表,吃不起饭。

一个是优渥的阶层,永远也不会操太多心。

还有一个是大多数的人,普普通通,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的人。

史铁生说过:“命运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

天生的富贵是少数人,而大多幸运的人有机会读书,又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大可以去改变一些什么。听过一句话,大多数的人还是不努力的,所以努力便会超越一部分人。

阶级的固化可能会存在,但是拼搏的人可以有机会去改变,读书真的是有用处的。

最后,用一首小诗来结尾: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