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致力于推广文学传播文化的在线平台,帮助大伙重视阅读和文学创作,传递文学力量,推动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 《 普读 • PooDu 》

契诃夫戏剧:悲剧性困境与出路

Chekhov's Dramas: Tragic Dilemma And Solution

2024-04-03 01:30
契诃夫戏剧:悲剧性困境与出路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舒生整合

提起俄罗斯作家契诃夫,中国读者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他杰出的短篇小说家的身份,毕竟《套中人》《伊万》《变色龙》《小官吏之死》《苦闷》等都是或曾是我们中学语文课本里的经典,再熟悉不过。

但你可能不知道,契诃夫的戏剧创作成就,丝毫不逊于其小说作品,甚至是更加璀璨的明珠,对二十世纪现代戏剧影响极大。在西方,契诃夫常被称作“二十世纪的莎士比亚”。

戏剧大师萧伯纳说:“我每回看到契诃夫一出戏,我就想把自己的戏全部丢到火里。”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阿瑟·米勒、田纳西·威廉斯将其尊为“艺术之父”;法国荒诞派戏剧家贝克特、尤奈斯库、阿达莫夫等人从契诃夫戏剧中汲取了丰富的灵感。

中国现代剧作家曹禺、夏衍等人受契诃夫的启发,开创了中国现代戏剧的“非戏剧化倾向”,曹禺更是因契诃夫而完成了自身艺术风格的转型。凡此种种,都是契诃夫之影响的明证。

本期读契诃夫戏剧整理的主题是:

悲剧性困境与出路

人与社会环境的冲突时契诃夫戏剧的一大主题,由此而构成剧中人的悲剧命运。

在契诃夫的戏剧作品中,具有自我意识的个人(那个自由主义的英雄和受害者)总会在与社会搏斗一番后转向内在自我,以求得精神的慰藉。

这种悲剧,不是传统大人物的悲剧,而是普通人日常的生活悲剧。

《伊凡诺夫》的主人公孤身奋斗,被人误解,因而遭到毁灭。在历经世事后他疲惫不堪,感叹道:

“我把一件重物放在自己的背上,但我的背支撑不住。二十岁的时候,我们都是英雄,我们什么都做,也什么都能做,但到了三十岁,我们已经疲倦,什么也干不了。告诉我,你如何解释人怎么会如此疲倦呢?”

在后来的戏剧《海鸥》中,主人翁想搞些创新,他失败了,但不完全是他自己失败,他却把一群朋友的过错归咎于自己。

他陷入迷惘:

“你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道路,你们知道自己在朝哪一个方向走——但我仍然在梦幻和意象的乱世里到处飘游,根本不知道这样做有什么用途。我没有信仰,也不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

结局是主人公自杀了,而别人并不理解。

到了《万尼亚舅舅》,这种感情得到进一步发展,上升到一种对整体的把握: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衰败的景象,生存的奋斗毫无希望。造成衰败的原因是惰性、无知以及极端的不负责任。”

这里普遍的失败感已经登场,人如何在共同的命运中寻找出路呢?

《三姊妹》中的玛莎说道:

“我觉得人应该有信仰,或者应该寻找信仰,否则他的生活会是空洞的,空洞的。怎么可以活着而不知道鹤为什么飞行,婴儿为什么出生,天空为什么有星星!你必须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否则一切都微不足道,什么价值也没有。”

通往未来的道路被认为存在于工作之中:

“我们必须工作,工作,再工作,幸福只属于离我们遥远的后代。”

“我们现在达不到的一切将来总会近在眼前;但我们必须工作,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帮助那些追求真理的人。”

契诃夫戏剧:悲剧性困境与出路

契诃夫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悲剧作家,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喜剧作家,他的戏剧艺术更像是“笑中带泪的悲喜剧”。他深刻而温情地揭示了他那个时代的生存困境,同时又让我们看到一抹亮光,于严肃中洋溢着真诚的乐观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