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首小诗被鲁迅先生引用后,在中国变得家喻户晓,它的作者便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山陀尔。他一生写下800多首抒情诗和8部长篇叙事诗,此外还有80多万字的小说、戏剧等,奠定了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基石;他在匈牙利民族发展史上也有着独特地位,被人们誉为是在被奴隶的鲜血浸透的肥沃黑土里生长出来的“一朵带刺的玫瑰”。
1849年的今天,匈牙利爱国诗人、英雄裴多菲牺牲在战场,年仅26岁。今夜,让我们重温经典,向这位在短暂生命中用诗歌唤起民族觉醒的诗人致敬。
《自由与爱情》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我愿意是激流》
我愿意是激流
是山里的小河
在崎岖的路上
在岩石上经过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条小鱼
在我的浪花中
快乐地游来游去
我愿意是荒林
在河流的两岸
面对一阵阵狂风
我勇敢地作战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只小鸟
在我的稠密的树枝间
作窠鸣叫

我愿意是废墟
在峻峭的山崖上
这静默的毁灭
并不使我懊丧
只要我的爱人
是青青的长春藤
沿着我荒凉的额头
亲密地攀援而上
我愿意是草屋
在深深的山谷底
草屋的顶上
饱受着风雨的打击
只要我的爱人
是可爱的火焰
在我的炉子里
愉快地缓缓闪现

我愿意是云朵
是灰色的破旗
在广漠的空中
懒懒地飘来荡去
只要我的爱人
是珊瑚似的夕阳
傍着我苍白的脸
显出鲜艳的辉煌
《我的泪》
祝福你们,我林中的
一条条流向远处的小河,
在你们流经的两岸,
开放着春天娇艳的花朵。
这脸上也有两条小河流淌,
流吧,你们不幸的泪滴!
可是在你们溟蒙的途程上,
啊,花儿并没有开放。

夏天的太阳喷射
灼热的光线,
在光的火焰中,
小溪与大河阻隔不通。
啊,夏天火热的太阳,
啊,赤焰般的光线,
你们就吸干
我眼中的波澜!

秋天来了。河岸上的花朵
凋谢了,卷入河水的波浪。
悲哀来了。生命的哀愁
消失了,被卷入泪的洪流。

冬天阴森森的寒冷啊!
你给河流戴上了铁锁链,
冬天阴森森的寒冷啊!
你冻结了我的两只泪眼。

流吧,啊,溪水!
毫不喧响地流去,
静静地流,流吧,
一直流入大海里。
我的泪呀,流吧,流吧,
啊,在死亡中,
为了你,也许
我获得了宁静。
《我的爱情并不是一只夜莺》
我的爱情并不是一只夜莺,
在黎明的招呼中苏醒,
在因太阳的吻而繁华的地上,
它唱出了美妙的歌声。
我的爱情并不是可爱的园地,
有白鸽在安静的湖上浮游,
向着那映在水中的月光,
它的雪白的颈子尽在点头。

我的爱情并不是安乐的家,
像是一个花园,弥漫着和平,
里面是幸福,母亲似的住着,
生下了仙女:美丽的欢欣。
我的爱情却是荒凉的森林;
其中是嫉妒,像强盗一样,
它的手里拿着剑:是绝望,
每一刺又都是残酷的死亡。
《你爱的是春天》
你爱的是春天,
我爱的是秋季。
秋季正和我相似,
春天却像是你。
你的红红的脸:
是春天的玫瑰,
我的疲倦的眼光:
秋天太阳的光辉。
假如我向前一步,
再跨一步向前,
那时,我就站到了
冬日的寒冷的门边。
可是,我假如退后一步,
你又跳一步向前,
哪,我们就一同住在
美丽的、热烈的夏天。

《九月的最后一天》
窗前的白杨树正是一片青翠,
深谷里的花朵仍然开得耀眼,
看哪!那边已是冬天的世界,
大雪已经覆盖着那里的山岩。
我年轻的心燃烧着夏天的烈火,
我的心里仍然是绚丽的春天;
可是我的头发已渐渐花白了,
冬季的严霜已在我的两鬓出现。

为了自由 · 裴多菲

儿时经历,为他打下英雄主义烙印
1823年1月1日,裴多菲·山多尔生于奥地利帝国统治下多瑙河畔的阿伏德平原上一个匈牙利小城,父亲是一名贫苦的屠户,母亲是农奴。他的家庭在当时处于社会最底层。
少年时代的裴多菲喜欢听老年人讲述匈牙利民族英雄为争取独立而起义的故事,这在他幼小的心灵上打下深深的烙印。这种氛围也极大促进了他语言的发展和进步,很小的时候他就能用匈牙利语和斯洛伐克语自由交谈,拉丁语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1835年,12岁的裴多菲到奥赛德求学,他不仅在三年内完成了校方规定的课业,同时还组织起进步学生团体,阅读和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和匈牙利古典作家的作品。

1838年,裴多菲写下了他的处女作讽刺诗《告别》,这首诗继承发扬了匈牙利古典诗歌的传统,初步体现了他毕生所一直遵循的诗歌语言大众化的特点。他又当过兵,做过流浪演员,任过《佩斯时装报》的助理编辑,丰富的社会经历更深化了他创作的源泉。
“只有人民的诗,才是真正的诗”
1842年裴多菲发表诗歌《酒徒》,开始了写作生涯。艰辛的底层生活让他的诗歌褪去了曾经华而不实的底色。19世纪初,匈牙利诗坛流行拉丁语诗风潮,格律繁严、语言晦涩,与底层人民隔绝。裴多菲开始搜集民歌,用口语化的民歌体、匈牙利语写诗,他认为“只有人民的诗,才是真正的诗”。
鲁迅评价他的诗歌最大特色是“纵言自由,诞放激烈”。德国诗人海涅也十分赏识裴多菲:“在这充满病态与深思熟虑的社会中间,这样出乎意外的健康与单纯,致使我在德国找不到一个人能与他并立;这个农家子弟富有自然的声籁,有如一只夜莺。”
裴多菲早期作品中《谷子成熟了》《傍晚》等50多首诗被李斯特等作曲家谱曲传唱,已经成了匈牙利的民歌。

用情诗换得佳人芳心,为民族独立投身革命
1846年,23岁的裴多菲在舞会上结识了伯爵的女儿森德莱·尤丽娅。这位美丽姑娘的清纯和率真使这位年轻的诗人一见倾心,但伯爵却不肯把女儿嫁给裴多菲这样的穷诗人。
面对阻力,裴多菲对尤丽娅的情感仍不可抑制,在半年时间里写出了《致尤丽娅》《你爱的是春天》等许多情诗中的珍品。这些饱含深情的文字,最终鼓舞了尤丽娅冲破父亲和家庭的束缚,在一年后同裴多菲走进了婚礼的殿堂。

恰恰在此时,欧洲大地已涌起人民起义的革命洪流,蜜月中的裴多菲不愿庸碌地沉溺于个人生活,于是写下了著名箴言诗《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1848年春,奥地利统治下的匈牙利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已经达到白热化程度。裴多菲目睹人民遭受侵略和奴役,大声地疾呼:“难道我们要世代相传做奴隶吗?难道我们永远没有自由和平等吗?”他开始把理想同革命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决心依靠贫苦人民来战斗,并写下一系列语言凝练的小诗,作为鼓舞人们走向民族民主革命的号角。
1848年3月15日,他向数以万计的示威市民朗诵他前一天晚上写的新作《民族之歌》,起义者呼声雷动,迅速占领了布达佩斯。奥地利皇帝和俄国沙皇联合镇压匈牙利起义。

他把短暂的一生献给了祖国
民族危难时刻,裴多菲给最善战的将军贝姆去了一封信:“请让我与您一起去战场,当然,我仍将竭力用我的笔为祖国服务……”
在这一战火纷飞的年份里,裴多菲写下了多达106首抒情诗。翌年1月,裴多菲成为一名少校军官,他写诗同时又直接拿起武器参加反抗俄奥联军的战斗。

1849年7月31日,在塞凯什堡战役中,裴多菲壮烈牺牲,年仅26岁。但此后的数十年里,匈牙利人民始终不愿相信他们的诗人已不在人世,他们宁愿相信裴多菲只是失踪了。
匈牙利将3月15日定为国家节日,每到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纪念活动,纪念裴多菲。布达佩斯开设了裴多菲文学博物馆,在展室里保存着《民族之歌》的原件、裴多菲在起义和战斗中穿过的衣服和使用过的佩剑。

在匈牙利文学乃至其整个民族的发展史上,裴多菲都占有独特的地位。他奠定了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基石,继承和发展了启蒙运动文学的战斗传统。一个多世纪以来,裴多菲作为争取民族解放和文学革命的一面旗帜,也得到了全世界进步人士的一致认可。他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至今仍在广为传诵。

文/央视新闻综合
图/视觉中国、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