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是单身汉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小屋里。尽管生活非常不便,但是,他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
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身都困难,有什么可乐的?”
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块儿,随时都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儿吗?”
过了一段日子,朋友们一个个成了家,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了苏格拉底一个人,每天,他仍然很快活。
那人又问:“你一个人孤孤单单,有什么好高兴的?”
“我有很么多书哇,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时时刻刻都可以向它们请教,这怎不令人高兴呢!”
几年后,苏格拉底也成了家,搬进了一座大楼里。这座大楼有七层,他的家在最底层。底层在这座楼里是最差的,不安静,不安全,也不卫生,上面老是往下面泼污水,丢死老鼠、破鞋子、臭袜子和杂七乱八的脏东西,那人见他还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好奇地问:“你住这样的房间,也感到高兴吗?”
“是呀!你不知道住一楼有多少妙处呵!比如,进门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楼梯;搬东西方便,不必花很大的劲儿;朋友来访容易,用不着一层楼一层楼地去扣问……特别让我满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养一丛一丛花,种一畦一畦菜,这些乐趣呀,数之不尽!”苏格拉底喜不自禁地说。
过了一年,苏格拉底把一层的房间让给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家有一个偏瘫的老人,上下楼很不方便。他搬到了楼房的最高层--第七层,每天,他仍是快快活活。
那人揶揄地问:“先生,住七层楼也有许多好处吧!”
苏格拉底说:“是啊,好处多着哩!仅举几例吧:每天上下几次,这是很好的锻炼机会,有利于身体健康;光线好,看书写文章不伤眼睛;没有人在头顶干扰,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静。”
后来,那人遇到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他问:“你的老师总是那么快快乐乐,可我却感到,他每次所处的环境并不那么好呀?”
柏拉图说:"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用现在的话,苏格拉底就是这样一个人:会讲究,能将就,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坏的。这就是苏格拉底为什么一生命运蹉跎,却始终能与幸福为伴的秘诀。
中国也有个故事说,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染布的,二儿子是卖伞的,她整天为两个儿子发愁。雨天时,她就会担心大儿子不能晒布;晴天时,她又会为二儿子的雨伞担忧。所以,她整天都愁眉紧锁,很不开心,最后还疾病缠身了。
后来一位智者告诉她,为什么不反过来想呢?下雨时,你就为二儿子高兴,因为他可以卖伞了;放晴时,你就为大儿子高兴,因为他可以晒布了。从那之后,老太太每天都乐呵呵的,身体也慢慢好了起来。
这个故事进一步启示我们,事情纵然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性,我们却可以有意选择积极的一面使自己身心受益。在此你不需要怎么脱胎换骨,只需要小小的“心灵转向”,就能看到幸福降临我们身边。
最后把美国励志大师拿破仑•希尔说过一段话送给大家:
“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