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
出世:王二狗
7岁:王二狗同学
25岁:王二狗同志
30岁:王科长
40岁:王局长
50岁:王书记
55岁:王顾问
65岁:老王
75岁:王老
去世:王二狗同志
去世三年:王二狗
内容赏读
这是一篇只有72字的“小说”。说它是小说似乎不恰当,除了人们对王二狗的称呼,这“小说”什么剧情也没写,哪能称“小说”呢?
说它不是小说也不恰当,作者通过不同时期人们对王二狗的称呼,将王二狗的一生经历生动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王二狗”掌权时呼风唤雨之态,以及他身边一张张势利的面孔,仿佛活灵活现。其中折射出世态炎凉、官场是非,发人深思,意蕴之厚,不亚于一部标准意义的小说。
出世时一无所有,只有一个“好养活”的贱名“王二狗”。入了学,成为老师口中的“王二狗同学”。年纪轻轻初入体制,只是个小小的办事员。年过而立得以晋升,自此稳步攀升,在知天命之年攀到了人生的顶峰。而后退居幕后担任顾问,直到离退之年,终于人走茶凉,权力不再,只剩一把“老”骨头,沦为“老王”。75岁时行将就木,为表尊敬,被晚辈们称“王老”,依旧头衔不再。“王老”这样的尊称也没有持续太久,转眼就到了追悼会。那是他最后一次被人尊称为“同志”——“同志”是个平等的称呼,毕竟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这一生如电影回放,从呱呱坠地到寿终正寝,穿过漫长的岁月,经历起落与荣辱,终又回归“本真”:“王二狗”。
最后这一声“王二狗”所影射的,似乎发人深省。若他为官时为百姓做了许多实事,是否会至于落得一声“王二狗”?在世时的尊敬,为何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直让人想起鲁迅的那句话:
“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空谈》
写作手法
作者只是用不同时期人们对“王二狗”称呼的罗列,就搭建起了一个标准小说该有的框架,这种写作手法与马克吐温著名微小说《丈夫支出账单中的一页》(112字)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未直接描写任何一个人物,却又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有限的笔墨留给读者无限的思考。
开端:“出世:王二狗”奠定了全文的基调,也侧面交代了他的家庭出身。
发展:从“同志”到“书记、顾问”,是主人公最主要的发展轨迹,让剧情顺着官场这条线发展下去。
高潮:从“顾问”到“老王、王老”,剧情突转,从手握实权到人走茶凉,只浓缩在65岁退休之年的一个称呼上,却把一切交代得清清楚楚。
结局:从“顾问”到“老王、王老”,是全文最大的一个转折,从退休的“老王”到去世后的“王二狗”,也是一个稍小的转折,能看出旁人对待“王二狗”的态度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刚退休,碍于面子还称呼其一声“老王、王老”,去世之后则再也不顾及那么多了。首尾呼应,升华主题,既讽刺了王二狗的身边人,也讽刺了王二狗;既呼吁了人与人之间淳朴的感情,同时也暗含着“为官者生前要多做些实事,埋在群众心中方能得以永生”的思想,发人深省。
微小说创作要点
篇幅,微→惜墨如金,言简意赅,抓住中心。
体裁,新→不论是《返璞归真》的“称谓式写作”,还是马克吐温的“账单式写作”,都是颇为新奇的体裁,使人眼前一亮。
布局,密→情节极为紧凑,记录事态发展的要点,全无冗余片段。
寓意,深→微小说最显著的特点。能给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回味无穷。
微小说这几大创作要点,集中体现在这篇《返璞归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