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总是有很多看起来各方面都不错的人,最后却混得一般,甚至还不如那些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人。
自古以来,人们就用各种名言警句来警醒世人,可是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在自我贬值的路上越走越远呢?
因为这个世界多数人想要,少数人敢要。大部分人都停留在想,或者是处于不断选择的状态,并没有真正地付出行动。
01
“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什么都不做。”
——《即答力:年轻人的自我更新指南》
这句话一直是被誉为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松浦弥太郎的座右铭。
松浦18岁的时候,因为讨厌学校,于是从高中休学,用在集货站打了三个月的零工赚的钱,买了一张前往美国的机票。
原本以为到了美国一切就会变得好起来,但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也让他切实体会到了“人若不做挑战,便无法生存下去”的道理。
在美国文化中,不发言、不行动就代表不参与。
那时的松浦太年轻,什么都不懂,英语也说不好,不明白如何与人交流。而其身上固有的日本人的那种模棱两可的感觉,总是让他做出“等待的姿态”。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无法融入美国社会,没有朋友、语言不通、一个人走路、一个人吃饭,心情便比在日本时更消沉。
生活就是这样:你以为逃开,就能躲避困境,然而不解决,困难便会如影随形,越积越多。
于是松浦第一次认真思考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如何走出生活的窘境,即答力在这个时候便开始萌芽了。
他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做起,训练自己和人打招呼、如何打开心扉、以及如何去生活与生存,而且还把如何做好每一件小事都形成一种习惯,甚至还自创独有的程序和步骤。
例如:思考“我为什么会像现在这样,无法融入到人群当中呢?”“我没有获得机会,没有取得突破。为什么我看不到前方的景色呢?”“我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为什么没有开口发言的场合和机会呢?”
后来他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所在。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在经历各种比赛的过程,这不仅限于生活和职场,任何需要沟通的场合都是如此。任何人都能参加这些比试,参加与否是个人的自由。如果想参加,只需开口说“我想参加”,就可以了。
但很多人却一直畏畏缩缩,没有参加比试。
“参加比试”,是指融入社会、与他人沟通交流。只要能参与进去,机会就会要多少有多少,你就能进入无限广阔的新世界。当你参加比试的时候,你才能阐述自己的意见,听取他人的建议。
相反,如果置身事外,与他人连接薄弱,体会、收获就会非常少,甚至只能当一名观众,没有任何成就感。
每一次努力,都是幸运的伏笔。
2
拼命去做,就会变得很“怪”。
继续深入了解松浦弥太郎,你可以发现,他那种典型的大器晚成的人。18岁高中辍学,41岁第一次就业,这样的经历在很多人听起来,都充满了失败感。
但他为什么可以逆袭,取得现在的成功呢?
在41岁时,松浦弥太郎受邀担任《生活手帖》主编,这也是他的第一份正式工作。但这第一份正式工作也是一个烫手山芋,由于《生活手帖》杂志太“老”跟不上时代,只能作为奶奶们的身边读物。
试想一下,如果将自己跟松浦调换一下,我们也许就会抱怨:这样一个“鸡肋”般的工作,做好做坏也没什么区别。
但对于这样的挑战,松浦弥太郎却毫无抱怨的接下了,他收集了很多生活实用宝典。
比如教你怎样钉好钉子、怎样做出美味荷包蛋、怎样收藏才最节约空间;这一些都来源于生活,其巧妙之处就是唤起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的结果是,他靠着执着和即答的能力,把《生活手帖》蜕变成一本能够发行100万册的殿堂级生活指南,成为了很多人的生活宝典。
他说:“当我们与这个世界打交道的时候,不论交流深浅,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这是基本准则。”
比如:他为了给婴儿车做商品测试,让30多个人沿着河畔走,看多远轮胎会坏掉;做面包炉测试时,烤了2万只面包。
所以当有人发自内心地感叹《生活手帖》真是一本很怪的杂志时,松浦总是感觉很满足。
与其毫无意义地同他人保持一致,不如率先展开行动。
率先行动,拥有更强的好奇心,提出更多的问题,这些都是为在全球化时代生存下去而不可缺少的工具。
3
只要能立即回答眼前的问题,就能够改变一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有无数或大或小的机会。它会出现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甚至会在一天当中出现多次。但机会不是彩票,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更不是好运气,可以凭空而来。
朋友李岩,上市公司总监,三十岁,月薪4.5 万,奖金另算。
李岩大四那年申请到了一家上市公司管培生的Offer,因为表现优秀一个月后就进了总裁办工作。他的主要工作是协助另外一个总裁办的正式员工安排日程。去的第一天,那个老前辈就告诉他,他们的工作不累,一切按照之前的体系来安排就行。
但他接触了几天流程以后,感觉很多流程是有点浪费时间的,挤地铁、吃午饭、睡觉之前的一些碎片化时间就自己学习一些时间管理、项目管理的书。
过了两个月,正是国庆节的时候,他们总裁要去上海谈一个合作。李岩负责准备出行的车票,他用尽各种方法,尝试了很多抢票软件,但还是没有买到直达的车票。
第二天他给总裁汇报的时候,先是说了没抢到直达的票,然后拿出来了一个换乘方案。方案里写清楚了几种换乘方式,先到XX 站,再到XX 站,等车的时间,可以开视频会议,或者处理公司之前的合同。
这样虽然比直达要多了三个小时,但这三个小时的时间都没有浪费,都可以处理事情。
那次以后总裁开始注意他了,后来李岩趁势用前段时间学习的项目管理和时间管理的方法,做了一份总裁办流程计划。三个月后,他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总裁助理。两年后,他成了他们公司最年轻的总监。
抓住每一个机会,保持持续前进的速度感,当你不再为能力所困,必将走出更大的格局。
我们面对的世界,相处时间如此短暂丶碎片,语言文化也互不相通,这时候,唯有你秉持即答态度,才能提升自信,掌握沟通,创造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