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冰
许多家长和一线教师都认为教育理论与心理学理论距离我们的实际生活太远,对于实践层面教育教学帮助甚微。诚然,高度抽象化和系统化的理论让人感觉十分晦涩,教师与家长们也很难从中找到解决实践问题的头绪。如此一来,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
更普遍的现象是,脱离学校后的教师也一并脱离了教育理论,更不用说从来没有接触过这般抽象理论的家长。但是,这样的教师真的能够“信得过”吗?家长遇到问题的时候又能诉之于谁?
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在田野间释放天性的童年已不复存在,我们的教育观也应随之改变。教师和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长大”。
我们需要一起去学习,并且有选择地学习那些可信的东西。我们每天接受到大量关于育儿的信息,家长群、各类公众号与视频app的内容有意无意“钻”进耳朵,当中一些内容的可信度尚待商榷。因此,我们提倡教师与家长能够学习或了解一些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经典理论。这些理论都是经过实践和上百次实验的检验,剥离出理论产生的情景与特征而形成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很抽象的原因。但是,当我们深入去学习之后,就会发现这些经典理论对于我们的教育思维与教育教学实践大有裨益。
经典理论的阅读能够促进思维逻辑发展。对于一个经典理论而言,有着特定的价值取向,针对一定研究对象解决一类问题或者阐释一种现象,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发生机制或影响因素。这实际上为我们提供一种问题思考的完整路径。
疫情之下学习场地转移到了家里,许多家长都面对着孩子不愿学习,行为拖拉等问题。家长无奈之下只好采取传统的打骂方式,目的只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鲜有家长会深层思考孩子抗拒的原因。这种只求结果的教育方式确实解决了当前面对的问题,但是根源问题一天没有解决,孩子不愿学习的情况也还会继续出现。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经典理论能够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呢?当我们发现问题的时候,一方面可以借助经典理论为我们提供解决的办法;另一方面,其自身的逻辑也在促使我们思考问题行为背后的成因,而不是一味去“驯服”孩子。这也是理论本身的魅力所在。
尽管随着实践的发展有的经典理论被指出存在一些偏颇之处。然而内容之外,更重要的是“理论化的思维方式”为我们带来的“形而上学的智慧”,它能够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深度且全面的思考,这也是当代“智慧家长”所必备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