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克明
转载:小花生网
01
优秀还是不及格?
中西方不同的写作风格
先来读读这篇曾经在国内获奖的作文——《读书》:
作者将这篇作文交给美国大学的师生和上海华东师大中文系的师生,让他们分别做出评价,通过比较他们的评价来分析中美写作思维的差异。结果可想而知,中美师生对这篇文章的反响截然不同:
中国师生评论该作文优雅、含蓄。按照中国文章的发展脉络,这篇文章中的“起”(文章开头)、“承”(开场白的承接及延伸)、“转”(转折)、“合”(归纳)都安排得很好,这也是这篇文章会在国内的一次作文大赛中夺得头奖的原因。
而美国师生则对之提出了毫不留情的批评:内容表述不够直截了当、主题不明确、文内的范例也不能直接为主题做论据。
首先,引言段或者说“起”的部分引入了不止一个主题——读书是贯穿每个人一生的事,学无止境(主题一);活到老,学到老(主题二);要读“活书”,不要读“死书”(主题三)。
此外,美国读者还会发现,文章缺乏连贯性——这是由词意的差异性导致的,读了文章第一句和第二句后,他们就会觉得很困惑:第一句讲“读书”(Reading),第二句怎么就变成了“学习”(Learning)?
这里,文章作者假定读书就是学习,并希望他的读者也能将二者联系在一起。但在英文写作中,这种概念的转变一般来说是不允许的,除非有一个过渡语句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呈现单一的主题,使主题具有连贯性,这是作者的义务。
所以,美国读者可能会觉得很难跟上这篇文章的论证思路,但大部分中国读者却觉得将这两个词放在同一段落中很得体。由此可见,英语读者对词意有更严格的要求。
02
文化差异和写作思维
我们都知道,成功地写出一篇好的作文主要需要五步:预写、起草、修改、编辑、发表。当你练习写作技能时,按照这五个步骤来写还不够难。但是,想要成功写好一篇文章,仅跟着这五个步骤来做还不行。
因为在一个特定的文化里长大后,已经在大脑中形成了一种结构。你的生长环境决定了你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口语和书面语的论证方式。
中西方在文化和思维上存在差异,所以各自的思维模式自然也有不同之处。这些思维和习惯上的区别也会自然地反映在作文格式要求以及内容布局上。
因为中西方在思维和审美上存在极大的差异,在作文中,在表现对主题的思考方面也会有巨大差异。
应用心理语言学家约翰 ·B.卡普兰 (John B. Kaplan)曾经用下图反映各种文化思维上的区别。从图中你可以看到,英、美人思维呈直线形,东方人的则呈回旋形。
03
什么文章才是美国学校青睐的?
以这份美国写作技能评估量表来解释:
6分:文章围绕中心论点有条理地对论题进行了回应(论述),语言表达得体,通篇都能熟练运用英文作文写作手法。作者能运用解释说明或举例的方式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且词语使用切合语境,语句表达符合标准书面英语范围内的句法规则。文章的语法、标点、拼写基本正确。
5分:文章有条理地对论题进行了回应,大部分都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作者能够对观点展开讨论,并能表明段内以及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词语使用符合文章主题并避免过度简化或扭曲。虽然有时因句子结构过于复杂而出现些许错误,但句子语法基本正确。文章的语法、标点、拼写都基本正确。
4分:虽然偶尔离题,但文章基本具有条理性。作者对观点的展开有时不充分或不成熟,但能看到基本的逻辑结构。词语使用基本适合文章话题,但有时过于简单。文章句子反映出作者掌握了合理、清晰表达所需的标准书面英语。文章语法的一般形式和语法变化大体上正确。通过标点符号断句,作者表现出对句子之间分界的理解。单词基本正确,除了那些较生僻的词。
3分:文章对论题进行了回应,但基本上没有整体的组织模式。虽然偶尔在段落中能看到一些结构,但观点通常都是重复或没有展开的。作者时不时会使用一些非正式的词语,而且在需要用得体的书面语言时却使用了口语性语言;可看出作者词汇量有限。作者一般没有在段落内和段与段之间表现出关联性。
作者的语法通常很简单,缺乏多样性文章中反复出现语法问题:或因为语法选择范围有限,而让问题看起来并不是很多。作者对句子的划分不够准确。常用词语偶尔也会拼错。
2分:文章开篇对论题进行了回应,但没有展开论述。文章总是在重复观点或随机呈现观点或两者美有。作者经常使用非正式词语,并且几乎只使用口语式语言经常用词不当,且词汇量有限;语法通常是纠结、不稳定的,不能合理清断地进行表达。文章常发生语法、标点和拼写错误。
1分:文章不连贯,没有明显的组织模式。文章在标准书面英语的常规特性方面频繁出错。文章的标点、拼写和语法失误经常使读者无法理解:或者文章过于简单。读者无法对作者的写作功底进行任何恰当准确的评价。
而根据这一美国的写作评估测试标准,中文作文《读书》无法通过入学写作测验,所有评估者都给了3分或更低的分数...
关于写作,每个孩子的触发点并没有统一的模板,很多时候家长都是在摸索着向前。有的家庭考量颇多,却发现离孩子的写作爱好越来越远;有的家庭百炼千锤,却在临门一脚的时候发现,孩子一直写的和目标学校要求的并不相同,尤其是行文背后的思维习惯、表达方式更是大相迥异……
结语:
国内父母对于精英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年头还非常短,想要自己走出来一条道,面临的挑战更大,试错成本也更高。毕竟从现实出发,如何针对孩子的个性特点打造通向精英教育金字塔的道路,真正有经验、经过结果论证、全面掌握精英教育精髓的家长实在是少之又少。
很多家庭在策略和路径上按照自己理解来准备,最终发觉出现了偏差,浪费了孩子宝贵的时间和机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