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致力于推广文学传播文化的在线平台,帮助大伙重视阅读和文学创作,传递文学力量,推动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 《 普读 • PooDu 》

韦政通:成就伟大人格,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Wei Zhengtong: To Achieve A Great Personality, Although It Is Impossible To Achieve It, The Heart Yearns For It

2023-06-03 01:39
韦政通:成就伟大人格,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作者 台湾著名学者 韦政通

东南大学“人文素质大讲座”上的演讲

人生的问题非常复杂,也常具体。

每个人的生活境遇不同、目标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我们遇到的问题自然也都是很不相同的,所以人生的具体问题永远都是靠自己解决的,也只能靠我们自己解决。

我今天讲的都倾向于一般性的问题,希望对大家有些参考的价值。

01.

人生意义的第一个层次是“生存”。

在“生存”这个阶段,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追求经济的独立。这是比较偏向物质方面的。

譬如,中国八年抗战胜利以后,当时流行“发国难财”,很多人追求的是所谓的“五子登科”:要有个房子,要讨个妻子,要生个儿子,要买个车子,银行要存点银子。

经过大半个世纪,现在人们的追求已经不一样了。

很多受过很好教育的人,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对是不是要生儿子看得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不过,房子、车子、银子还是现代人非常迫切需要的。

当然,各个不同的时代,各种不同的人对于人生有不同的选择。人生的追求有很多很多可能性,你设定的人生目标不同,你对人生的定位不同,你的需求也不同。

理想非常高的人,例如对文学、对艺术有追求的人,他对物质就看得比较淡,房子、车子、银子这些东西根本不在他的计算之中,因为他追求的是更高的人生意义和价值。

今天你们也许会问我,以我的个人经验,一个八十岁的老人回想过去,我的人生追求是什么?

说实话,我像你们这样年轻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要有多大的房子、多好的车子、要存多少银子。我年轻的时候想,我这一生要达到两个愿望:

第一,想读任何的书我都有钱买;

第二,想到任何地方去我都有能力去。

这当然是在基本生活已没有问题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在今天,我的这两个愿望基本是实现了的,这也无形中符合中国古人所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想。

对于古人来说,要实现这两个愿望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行万里路”,可现在就容易多了。

02.

今天这个时代,我们的机会比过去多得多了,但是竞争也比过去更激烈了。

有人说市场经济社会的法则是“丛林法则”,竞争非常残酷、激烈。

当你踏上社会,真正遭遇困难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可以有效地帮助你,工作、生活包括感情等方面的难关都需要你自己去面对。

所以中国有句古话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每一个人的智慧都是从经验当中磨练出来的。

面对“生存”阶段可能遭遇的困难,我们应当持什么样的态度呢?

现在有许多年轻人一进入社会,只要找到安定工作以后,就希望马上享受。这样的态度比较危险。

我建议一种比较健康的态度,就是不要一开始就奢求什么,我们希望的是明年比今年好一点,后年再比明年好一点,逐渐地好。

一下子追求到极其丰富的享受,这里面是有很大风险的。一旦你的工作有了问题,或出现其他差错,你整个就处在困难之中了,你的人生就可能整个地完了。

所以我们在追求经济独立的过程当中,态度很重要,我们希望能逐渐地好,踏踏实实地、很稳健地走人生道路。这也是我的一种人生经验。

现在这个社会,假如我们不管家庭背景如何,没有太多的牵绊,那么我们的选择范围简直太广了。

人多半重视经济,可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有人对物质反而很轻视。在台湾甚至有女孩子,在大学毕业以后,跑到山林里过起了陶渊明似的生活。

所以,现在的人有太多的可能性,不一定非要那样的生活。你可以拒绝现代文明,不见得人人都追求金钱。

金钱真的万能吗?

事实上,有人拥有财富却活不下去,其中有一条,因为缺少人生的意义。

所以我们讲人生的意义,是希望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的时候,在意义或理想的召唤下,能够使我们的生命活跃起来。

一个人活着,有再多的财富,有再大的名气,到了一定阶段,你受了挫折,你都有可能活不下去。

如果有意义感,你充满对人生意义追求的热情,就不会对人生感到绝望,再困难都会挺过去。

03.

人生意义的第二个层次就是“生活”。

这就牵涉到意义的问题,贴近比较高的人生意义的追求。在“生活”这个层次上,我们人生追求的仍旧是古老的三大范畴,不外乎:求真、求美、求善。

就目前我们所能想象的,再过几千年,基本的人生意义的追求仍可能是这个方向。这里面有无穷的复杂性,但是大方向应该是不会变的。

所谓“求真”,最主要的功能是创造知识。

人类所有的知识大概可以包括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这三大类里面。

今天我们不是从专业的立场上来讲,而是从一个人是否能够保持“求知”的兴趣和乐趣来讲。

每个人天生就有这方面的好奇心,如果人类没有这种好奇心,知识就不会有很大的发展。

一个人的好奇心在孩提时期能不能得到满足,跟他将来求真能力的强与弱,有一定的关系。好奇心在儿童时代得到满足越多的孩子,将来在求真方面往往比较自信。

这里我想顺便提两个观念的差异,一个是“知识”,一个是“资讯”。

现在网络内容非常丰富,搜索也很便利,但网络给我们最重要的还是一种资讯,就是给我们许多关于知识的索引。

知识是什么?知识一定要有论证推理的过程,一定要有系统性,这是资讯所不能提供的。

系统的知识在网上并不多,重要的经典在网上更不多见。

我们一定要知道知识与资讯是有差别的,一定要熟悉一些经典著作。所谓“经典”,就是经过几百几千年来的累积,经过时间的淘汰、过滤而留存下来的好东西。

这样的东西才是对你求知和做人有帮助的。

04.

在“求真”之外,我们稍微谈一谈“求美”。

求美的重要功能是创造美感、丰富人生。

在这方面提供给我们的是文学、音乐、舞蹈、戏曲等等。

假如我们一生,对这几个方面产生一种兴趣,养成一种嗜好,这是很高尚的。

一个有素质的国民,在文学艺术方面也一定是有所好的。一座伟大的城市,一个伟大的国家,一定要有很多剧院,有很多音乐、戏剧在表演,有各种舞蹈在表演。

在城市中,我们可以参观各种博物馆。

所谓“求善”,最主要的功能是要使人遵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人类社会一定要有最基本的规范,没有这些规范,社会秩序无法维系。

代表宗教道德这方面的规范,原则上没有古今新旧,社会与知识都是可以日新月异的,但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只要还有人存在,就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会增加一些新的规范,但是一些旧的规范仍然有效。

譬如,我们儒家讲的“仁义礼智”,合称“四端”,再加上一个“信”,就是“五常”。中国传统社会奉行了两千多年的规范就是这五个方面。

在个人求善方面,是不是能遵守“仁义礼智信”这些基本规范,跟财富、跟权势、跟学问没有一定关系,这些只是做人的最基本道理。

我们现在仍可看到很多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也没有钱的人,他们很朴实、很诚信、很厚道。

05.

人生意义的第三个层次是“生命”阶段。

这个层次跟我们大多数人的关系远了些,是不是它不重要?不是的。正因为它最重要,所以我们必须把生命问题提到一个高度上来。

耶稣说过一句名言:“我就是真理,我就是道路,我就是生命。”

这是把生命提到人的终极价值的高度上来了。我这里说的“生命”就是这个意思。

一个伟大的民族,一定要在“生命”这方面有伟大的创造、有创造性的伟大人格。否则,它不容易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

这种创造性的伟大人格,可分为道德宗教和非道德宗教两类。

在道德宗教这一类里,古史有个文明的轴心期,那时期世界上就产生了几个大伟人:中国的孔子、印度的释迦牟尼、希伯来的耶稣等,都是在那几百年中出现的,并在历史上持久地被人奉为道德宗教上的伟人。

创造性的伟大人格,现代有没有?

在宗教道德方面,印度的天主教修女特蕾莎,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是一位现代的圣人,她一生都在为贫民服务。

特蕾莎修女一生在那里为穷苦人、为病痛者、为残障的人服务,她干的事平凡,但她的灵魂太伟大了。像她这样的人在财富上一无所有,但是她的宗教精神感动了整个世界。

台湾有个尼姑叫澄严法师,她的影响力在台湾非常大,有几百万信徒,政治人物都要去拜访她,有的还向她磕头。

她外表很平凡,也没有佛教的高深造诣,可是她体现了佛教的慈悲精神,她的爱心不分国界。这是一种精神的力量。

一个伟大的民族,不同的时代总是要出现这样创造性的伟大人格,才能延续民族的精神。

06.

非宗教道德这类的人物就多了 。

一个民族要想伟大,就一定要有伟大的艺术家 、伟大的文学家 、伟大的音乐家、伟大的哲学家。

我认为,中国文化最有成就的是文学和艺术。

在哲学方面,我们中国就西方的标准而言比较有限,因为中国哲学与西洋哲学的差别是非常大的。

西洋哲学偏向的是精确的概念定义、清晰的逻辑推理、严密的理性论证等,而中国哲学这方面比较弱。

中国哲学跟西洋的很不同,中国哲学注重的是精神修养,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有这样的偏向。

西方哲学与精神修养则没有什么关系(神学例外),注重的是抽象理论和逻辑思考。

所以西方人一度认为中国没有哲学,中国的儒家、道家在西方不被当作哲学。研究中国哲学的大都被安排在东亚系,而不是在哲学系。

中国在整个近代没有产生有很大影响的哲学家,在这方面比较缺乏 。但是中 国人在文学、艺术这些领域的造诣非常高,很有自己的特色,也受到西洋人的尊敬。

对这种创造性的伟大人格,无论是宗教道德上的,还是非道德宗教上的,我们一定要学会尊重他们。

我们在尊重他们的同时,无形中也在提升我们自我。

对于这些创造性的伟大人格的认同,会使我们自己的生命也不一样,我们的境界也会提高,不再流于庸俗。

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如司马迁说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假如有一个两个创造性的伟大人格活在你的心里,这一辈子都会使你不断地有内心的感动,可以不断地启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