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致力于推广文学传播文化的在线平台,帮助大伙重视阅读和文学创作,传递文学力量,推动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 《 普读 • PooDu 》

这些家喻户晓的反动言论,全部都是骗人的

These Well-known Reactionary Remarks Are All Lies.

2024-02-20 01:30

作者冯学荣

慈禧太后最被人诟病的,是她说过这么三句反动卖国言论:

慈禧反动卖国言论一:“宁赠友邦,不与家奴”

慈禧反动卖国言论二:维新变法“保中国不保大清”

慈禧反动卖国言论三:对列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然而,老冯今天告诉你一个完全颠覆你三观的事实:

关于这三句“反动卖国言论”,我们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冤枉了慈禧

是的,这三句话,慈禧太后要么没有说过,要么完全被断章取义、完全被颠倒了原意。

不过,需要声明的是:本文澄清的是慈禧没有说过这些话,但并不影响慈禧在近代史上作为负面人物的历史定性。

这事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老冯逐个为你解释一下。

这些家喻户晓的反动言论,全部都是骗人的

慈禧和德龄、容龄合影

反动卖国言论之一

“宁赠友邦,不与家奴”

“宁赠友邦,不与家奴”这句话,并不是慈禧太后说的,而是刚毅说的。

刚毅,满清保守大臣,满洲镶蓝旗,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监斩戊戌六君子的,就是这人。

不过,在清代档案里,找不到刚毅说过这个话的记录,那么,刚毅说这话的出处在哪里呢?

答案是: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原文是这样的:

“昔有某国公使谓醇亲王日:中国之兵力如此,不足以当万国之冲,宜早设法矣。醇亲王日:我国之兵,为防家贼而已,非为御外侮也。某公使喟然而去。盖防家贼三字,实为满洲全部之心事。彼一切新策,皆从此三字演出也。故刚毅常语人云:我家之产业,宁可以赠之于朋友,而必不畀诸家奴。朋友谓俄国,家奴谓汉人也!”

翻译成人话,大概是这个意思:

“曾经有某外国公使对醇亲王说,你们中国的兵力,不足以保卫国家,你们应当趁早想办法呀。醇亲王说:我国的军队,是为了防家贼的,不是为了防外国的。外国公使叹息而去。因为啊,防家贼这三个字,是满清统治者的全部心事,满清的一切新政,都是为了这三个字,所以,刚毅曾经对人说:我们大清的产业,宁可送给朋友,也不给家奴。朋友是俄国,家奴指汉人!”

这个,就是“宁赠友邦,不与家奴”的原始出处。

不过,这话是梁启超引述的,原文是“刚毅曾经对人说”,换言之,梁启超是道听途说的,那么到底在历史上,刚毅有没有真正说过这个话?可能很难考证了。

总之,这个话不是慈禧太后说的。

要么是刚毅说的,要么是梁启超道听途说的。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个刚毅,确实是一个反对维新变法的人。

这些家喻户晓的反动言论,全部都是骗人的

刚毅

然而有趣的是:在晚清的历史上,当年为杨乃武和小白菜平反冤案的,也是这个刚毅。

可见“人”哪,确实是一种复杂的动物。刚毅,为民伸冤作主的,是他,反对维新变法、监斩六君子的,也是他。实在耐人寻味。

这些家喻户晓的反动言论,全部都是骗人的

杨乃武与小白菜(剧照)

反动卖国言论之二

维新变法“保中国不保大清”

当年指责维新变法“保中国不保大清”,这句臭名昭著的话,也不是慈禧说的,而是晚清保守派官员文悌说的。

文悌,瓜尔佳氏,满洲正黄旗,清末保守派官员,他指责维新变法“保中国不保大清”的出处,是《清史稿》第445卷《文悌传》,关键文字摘录如下:

“……曾令其将忠君爱国合为一事,勿徒欲保中国而置我大清于度外,康有为亦似悔之……”

老冯为你翻译成人话,是这个意思:

“……文悌曾经跟康有为说,你整天高喊救国救国,丝毫没有考虑我大清的皇上和朝廷,你应该把爱国和忠君这两件事结合起来,否则的话呢,你就成了只想救中国,而丝毫不顾我大清朝廷的死活了!康有为听了之后,好像有悔悟的样子……”

这些家喻户晓的反动言论,全部都是骗人的

这个,就是“保中国不保大清”这句话的出处,后来的历史作家和爱好者,张冠李戴,把这个屎盆子扣到慈禧太后的头上了,事实上,慈禧没有说过这个话。

此外,1898年9月29日,也就是杀了戊戌六君子的第二天,军机处的《上谕档》有这么一段,是光绪依照慈禧的吩咐,给军机处写的一段解释和指示:

“……因时事紧迫,未俟复奏。又有人奏,若稽时日,恐有中变。细思该犯等自知情节较重,难逃法网,倘语多牵涉,恐有株连。是以将该犯等即行正法。又闻该乱党等立保国会,言保中国不保大清……”

老冯为你翻译成人话,是这个意思:

“……当时因时势紧张,我(光绪)还没来得及回复那个奏折,又有人来递奏折,我想,不能再拖了,夜长梦多,我想,这六个重犯(指六君子)自己知道罪孽深重,难逃法网,必然会拼命向他人推卸责任,所以,一定会牵连无辜,所以,我下令将他们立即杀头,除此之外,我也听臣子说,这些维新派乱党,成立保国会,他们说是要保中国不保大清……”

注意,这份朱谕是光绪写的,但他是在慈禧的威逼下写的,含有一些违心话,不过,这份朱谕也佐证了:指责维新变法“保中国不保大清”这话,不是慈禧说的,光绪皇帝在一些谕旨中提到这个话,也是引述臣子奏折里的话,而且主要是引述文悌的奏折。

反动卖国言论之三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和前面两个例子不同,“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话,确实是慈禧太后说的,但是,她的意思,被我们完全误解了,而且是完全反了。

一般人对“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个话的理解是:“看我们中国有多少财富,尽可能多拿出来,送给洋大人(列强),讨洋大人的欢心!”

然而真相令人啼笑皆非,所谓“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是断章取义的一个典型例子,因为联系原文的上下文,这句话的本意,恰恰是反过来的。

首先我们看看,“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句话,出自于哪里。

答案是:出自于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也就是1901年2月14日的一份《上谕》,这份《上谕》,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但实际上,是慈禧太后授意发布,因为戊戌政变之后,慈禧太后长期听政,光绪只是一个吉祥物而已。

这份《上谕》的原文节选是这样的:

“本年夏间,拳匪构乱,开衅友邦,朕奉慈驾西巡,京师云扰。迭命庆亲王奕劻,大学士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便宜行事,与各国使臣止兵议和。昨据奕劻等电呈各国和议十二款,大纲业已照允,仍电饬该全权大臣将详细节目悉心酌核,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重点在“仍”、“悉心”、“酌核”这些字眼。所谓:细节是魔鬼。

老冯为你翻译成人话,这份《上谕》,其实是这个意思:

“今天夏天,义和团闹事,挑衅几个友好的外国,我(光绪)陪同太后一起向西出走(逃亡),北京混乱不堪。我吩咐庆亲王奕劻和大学士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酌情办理,和各个外国使节代表谈和,昨天,奕劻等人提交给列强代表的议和(辛丑)条约一共12条,大致的纲要,我已经批准了,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办理,但是尽管如此,我仍然发了电报给奕劻,吩咐他:所有的条款细则,都要认真研究,用心斟酌,要根据我国的国情,用尽量少的代价,来求得列强的谅解和友谊”

可见,慈禧原文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的真实意思是:用最低的代价,获取列强的谅解。这个,才是对原文最忠实、最正确的理解。

事实上,慈禧授意的这份《上谕》,行文很长,后面其实还有一段。在后文中,慈禧是这样叮嘱李鸿章和庆亲王的:

“……细订约章时,婉商力辩,持以理而感以情。各大国信义为重,当视我力之所能及,以期其议之必可行……”

老冯为你翻译成人话:

“……你们两个(指李鸿章和庆亲王)和列强敲定(辛丑)条约细则的时候,要用委婉的语气,和洋人商量(讨价还价),要尽力为我国争辩,要和他们讲道理,要用人情感动他们,各个大国如果讲信义的话,他们提出要求的时候,也要照顾一下我国的经济实力能不能做得到……”

这些家喻户晓的反动言论,全部都是骗人的

谈判桌上的庆亲王、李鸿章和八国联军代表

所以,我们联系上下文一读,事情其实很清楚:“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本意,不是“有多少拿出多少、讨好洋大人”的意思,恰恰相反,慈禧的本意是“尽可能以最少的代价,讨好洋人”,她是这个意思。

换句话说,一百多年以来,我国的历史爱好者,误解她了。

读到这里,你也许会说,老冯你是不是收了慈禧的钱了?为何今天要故意为慈禧洗地?老冯我真没收慈禧的钱,我其实和你一样,也不喜欢慈禧这人,我和大家一样认为慈禧太后是一个负面人物,但是,不喜欢归不喜欢,今天这三句反动卖国言论,既然我们长期误解了她、冤枉了她,我们就应该正本清源,有一些话,她说过就是说过,没说过就是没说过,实事求是,一码归一码,我们读书人应当尊重事实,如果连这点素质都没有,我们读那么多书,难道是为了日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