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致力于推广文学传播文化的在线平台,帮助大伙重视阅读和文学创作,传递文学力量,推动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 《 普读 • PooDu 》

六祖慧能的智慧故事,超启智

The Wisdom Story Of The Sixth Patriarch Huineng, Super Enlightened Wisdom

2023-05-31 09:56
六祖慧能的智慧故事,超启智

话说神会在广东韶州曹溪六祖慧能处住了几年,颇受慧能的器重。为了增广见闻,不久他又北上参学。先到江西青原山参拜行思禅师,然后又到河南洛阳受戒。唐景龙年中(707-709),神会又到了曹溪。他认真阅读佛教经典,但有六处感到困惑不解,于是他便去请教六祖慧能。

第一问:“在戒(戒律)、定(禅定)、慧(智慧)三学中,所谓戒,应戒何物?所谓定,应从何处修习?所谓慧,应从何处获得?”

六祖回答说:“定就是定其心,戒是戒其行,慧即在自性中观照,自见自知深。”

第二问:“本无今有有何物?本有今无无何物?诵经不见有无义,真似骑驴更觅驴。“

六祖回答说:“生前的恶行记忆本无,生后的善行今有。念念不忘行善,后代人天不久。你现正在听我的话,我就是本无今有。”

第三问:“将生灭却灭,将灭灭却生。不明了生灭的意义,所见就如同聋耳瞎眼。”

六祖回答说:“将生灭却灭,令人不执性,将灭灭却生,令人心离境,未脱离这两种见解,自然除去生灭的错误观点。”

第四问:“先顿悟而后渐悟,先渐悟而后顿悟,不了顿悟、渐悟的人,心里常常迷闷。”

六祖回答说:“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渐中顿。顿、渐是不变的条件,悟中不迷闷。”

第五问:“先定后慧,先慧后定。定、慧后初,怎样才是正确的呢?”

六祖回答说:“本性常生清净心,定中而有慧。于境上无心,慧中而有定。定、慧平等没有先后,定、慧双修,自心就是正。”

第六问:“先佛而后法,先法而后佛?佛法本根源,最初从何处出?”

六祖回答说:“说就是先佛而后法,听则是先法而后佛。如果说佛法本根源,一切众生都从自己心里出。”

神会在六祖慧能圆寂后,曾到洛阳弘扬六祖的顿悟教导,确立了六祖在中国禅宗史上的地位,并著有《显宗记》盛行于世。后来,神会在山东菏泽建寺,开创菏泽宗,他因此又叫菏泽神会。

六祖慧能的智慧故事,超启智

智慧感悟:神会的禅法称为“无念禅”,即他说的“不作意即是无念”,又说“法无去来,前后际断,故知无念为最上乘。”不过,神会最忠实的是知见解脱,主张定、慧同等。只是可惜,神会的菏泽宗到唐末便衰落了。至现在,佛学宗派的根基彻底消失了。

除了六问六答的故事,关于六祖慧能,还有以下几个故事,在此一并分享:

故事1:闻经生欢喜

唐贞观十二年(638年),慧能出生在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3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带他移居南海县。

长大后的慧能做起了樵夫,完全不识字,以砍柴卖柴维持生计。据《祖堂集》记载,一日,慧能送柴到南海城中安道诚相公府。在厨间把柴放好,安家人说:“相公在诵经,你等一会儿再领柴钱吧。”

这时,诵经声从远处传来:“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听后,愣怔了一下,随即欢喜地笑了。

六祖慧能的智慧故事,超启智

安道诚从房间走出。慧能上前施礼,问:“您方才诵的是什么经?”安道诚说:“《金刚经》,是我从湖北黄梅东山寺弘忍大师那里请来的。”

慧能问:“‘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什么意思?”安道诚说:“这个我还没弄懂,你如果想知道,可以去黄梅问弘忍大师。”

慧能挠了挠头,“我真想去!但家中老母需要照料,走不开!”安道诚说:“如果你愿意,就把这十两白银拿去安顿老母,然后去黄梅吧!”

故事2:菩提本无树

龙朔元年(661年),慧能来到黄梅东山寺,见到了心仪已久的弘忍大师。弘忍问:“你从哪儿来?”慧能答:“岭南。”“来这里做什么?”慧能说:“不求别事,只求作佛。”

弘忍听了一笑,“你是个未开化的岭南人,怎么能成佛呢?”慧能说:“人虽有南北之分,但佛性没有南北之别。”弘忍听了,深深点头,“那你就留下来吧”。

弘忍大师安排慧能在后院舂米。慧能身体瘦小,他在腰上绑了块石头,来增加身体的重量。就这样,慧能在碓房老老实实地舂了8个月的米。

弘忍大师为物色合格的接班人,让寺中僧众每人写一首偈子呈上来。当时,神秀担任寺中首座(寺院职务之一,重要性仅次于住持),僧众们都很钦服他,认为接班人非神秀莫属。

神秀果然不负众望。深夜里,他掌烛来到东廊下,在壁上写了一首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他将人的身心比做菩提树与明镜台,它们本来清净,却由于执着,经常为尘垢(外在的烦恼)所污染。为此,需要“时时勤拂拭”,通过坚韧不拔的修习,渐渐达到“莫使有尘埃”的觉悟之境。

这首偈子次日便传遍了全寺。弘忍大师也来看了,他对大家说:“如果依照这首偈子修行,也能得到殊胜果实,你们要好好念诵。”弘忍大师把神秀叫到祖堂,对他说:“你已到门口,再迈一步便可登堂入室。给你三日时间,再作一偈呈来。”

六祖慧能的智慧故事,超启智

在后院舂米的慧能,听说了这件事,也跑到东廊下观看。慧能听大家念诵了这首偈子后,认为还不够彻底。他不识字,也不会写字,就请人把自己的偈子写在壁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认为,从缘起性空的立场来看,没有菩提树,也没有明镜台,身心皆如幻影,干扰身心的烦恼更是幻影中的幻影;禅宗的修行,就在认识到本性的清净无染,当下一念,顿悟成佛。

僧众读到这首偈子,惊奇不已。有人跑去告知弘忍大师。弘忍大师来到东廊,脱下鞋子,用鞋底把慧能的偈子抹掉了,对众人说:“亦未见性。”

晚上,弘忍大师悄悄来到碓房。他看到慧能腰间挂着石头舂米,心中赞许。他走到舂池前,弯腰抓起一把米,“米舂好啦?”慧能答:“舂是舂好了,但还要过一遍筛子。”

故事3:传法与渡江

:回到祖堂,弘忍大师派人唤来神秀,“新偈子写得如何了?”神秀笑着说:“光大东山法门的人已经出现,不用我再作偈子啦!”他向弘忍大师顶礼三拜,收拾好行囊悄悄下山,往湖北荆州而去。

夜半三更时,慧能来到祖堂,听弘忍大师为他讲《金刚经》奥义。当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慧能于言下开悟,“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不生不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弘忍大师神情凝重,将衣钵递向慧能。慧能摆手推却,“大师,我得心法已足,弟子久居山野,不堪接受衣钵,恳求大师传之神秀首座。”弘忍说:“你与神秀各有因缘,他已下山,你不可推辞。”慧能跪地,双手接过衣钵。弘忍说:“你得衣钵,恐众人不服,你即刻下山,回南方隐居修行。”

当天晚上,弘忍大师送慧能到九江驿。临别之时,弘忍大师说:“等我示寂后,你再出来弘法。记住,以后你只传法不传衣钵。”

慧能问:“为何?”弘忍凝望远方,“传衣钵只是形式,传心法才是根本。将来你门下龙象辈出,这一套衣钵传与哪个?留作表信之物吧。”

故事4:风动?幡动?心动?

:慧能遵从弘忍大师的教导,回到广东,在四会、怀集等地隐遁了15年。隐遁期间,他曾与猎人一起生活,负责砍柴、烧火、做饭。猎人偶尔也会安排慧能看猎网,但他总是“网开一面”,让入网的生灵有逃脱的可能。有一次,慧能随猎人追逐猎物,路過曹溪时病倒了。当地的读书人刘志略收留他,并予以照顾。

慧能身体康复后,刘志略陪他来到附近的宝林寺。刘志略的姑姑无尽藏比丘尼正在诵《涅槃经》,遇到难以理解的地方,慧能走上前为她解惑。无尽藏很奇怪,“你不识字,为何能理解经文?”慧能说:“诸佛妙理,无上妙法,非关文字。”无尽藏听了,知道慧能是有道之人,心生敬意。

不久,慧能的名声传遍乡里。他择机回南海,将母亲接到曹溪,自己则重新做起了樵夫。数年后,母亲病重。慧能含泪为她说法:“母亲,不要惧怕死亡,把心安住在佛号中吧。”母亲在他怀中安然逝去。从此,慧能了无牵挂,四处云游。

仪凤元年(676年)初,云游的慧能来到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寺院住持印宗法师正在讲《涅槃经》。当时,一阵风吹动寺中长幡,印宗命僧众以此为题讨论义理。一僧说是风动,另一僧说是幡动。慧能上前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两位法师的心动了。”

印宗一听,感觉此人谈吐不同寻常。他问道:“行者真非常人!我早就听说,东山佛法南来,莫非在行者身上?”慧能出示法衣,印宗肃然起敬,又问:“弘忍大师可有指授?”慧能答:“并无指授,也不需要什么指授。学法惟在见性,只要见性,担水砍柴,皆可成佛!”

慧能听说弘忍大师示寂,请求印宗法师为他剃度,授具足戒。两个月后,慧能在寺中菩提树下,为大众说法。

一名叫法海的僧人问:“什么是一行三昧?”慧能说:“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

法海听了大笑,他起身走到佛像前,朝佛像啐了一口,说:“你这个老骚胡,困惑了我多少年啊!”说完,他又痛哭起来,走上前拭去佛像上的唾迹,庄重礼佛。慧能待他平静后,问:“佛在何处?”法海说:“在唾不可及之处!”慧能赞许地说:“不执着于外在的相,就是解脱。”

印宗对僧众说:“今日听了和尚说法,何为珠玉,何为瓦砾,你们该有心得吧。”

六祖慧能的智慧故事,超启智

故事5:曹溪树禅风

不久后,无尽藏前来恭请慧能回曹溪,住持宝林寺。印宗法师挽留,慧能不受,说:“弘忍大师说,大厦之材,常居山谷,不向人間有也。”

回到曹溪,慧能开始了弘法生涯。他弘扬的顿悟禅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摆脱了经论名相的束缚,为岭南佛教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听说慧能出山传法,在湖北荆州弘法的神秀心生欣慰,他对弟子志诚、行昌等人说:“五祖妙设,慧能有能,东山法门光大矣!你们前往参学吧。”

通天元年(696年),武则天下诏,礼请慧能晋京讲法,被慧能拒绝。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与唐中宗李显又下诏书,派内侍薛简南下,迎请慧能。慧能以年事已高为由,再次婉拒。

先天二年(713年),慧能大师示寂,享年75岁。弟子将他的肉身裹纻涂漆,完整地保存下来,现在仍供奉在广东韶关南华寺中。

慧能所讲的禅法,由弟子法海等人记录、整理为《六祖坛经》。在慧能之前,禅宗一脉单传;自慧能以后,禅宗在大江南北迅速传播、发展开来。慧能弟子众多,著名的有法海、法达、智常、志彻、神会等。

慧能主张“顿悟成佛”,破除偶像崇拜;又提出修行不用背诵佛经,只须认识本心。这些简便易行的教法,推动了禅宗生活的平民化、世俗化。正如近代主张“人生佛教”的太虚大师所说,禅宗之所以能代表整个的佛法,“实有赖于六祖于禅宗的颖悟和弘传”。